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9 15:2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盐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武邑县实验小学 赵淑华
教材与学情分析:
《盐到哪里去了》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一单元中的第一课。前面学生对物质的状态及其热胀冷缩性质部分知识有所掌握,而这一课要重点探究的是物质的另一种物理变化“溶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溶解”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性了解,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的活动中,通过“设疑猜想——实验证明——形成结论”的过程,学到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能预测各种物体与水混合后的结果。
2、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溶解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做物质与水混合的实验。
难点:学生对溶解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
沙、铁粉、食盐、锯末、红糖、烧杯、玻璃棒、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新课:
师:这只烧杯里装的是水,这张纸上是食盐,老师用药匙把盐放进水里,用玻璃棒搅拌,你们还能看见盐吗?(指名回答)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要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与水混合在一起,那么这些物质与水混合之后是不是也像盐这样化在水里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究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学习18课《盐到哪里去了》。
(二)学习新课:
1、做好猜想记录。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五种材料:沙子、红糖、铁粉、食盐、锯末。如果我们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大家先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小组讨论,把猜想记录下来(老师准备好不同物质与水混合的表格)。
2、实验验证猜想。
师:你们已经把猜想记录下来了,但是大家知道猜想不是事实,不一定正确。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就要通过做实验来验证。实验结果是验证我们猜想是否正确的标准。做实验前需要小组内同学合理分工。做这个实验时应注意什么呢?请同学们自渎67页提示(指明说出实验要求)。下面大家就动手做实验。
3、学生做实验,并把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水的变化,记录在实验台的表格上。教师参与小组的活动并适当指导。
4、小组汇报实验现象。
师:请各实验小组的组长汇报你组在实验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学生汇报)学生说一说试验现象和猜想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5、确定标准,进行分类。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红糖、食盐、锯末、铁粉、沙子这五种物体与水混合后的现象以及水的变化情况,下面我们就根据以上这些现象给这五种物体分类,把自己确定的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在68页的表格内。(指名说出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
6、师生合作,得出溶解的定义。
师:通过做实验和给物质分类,我们知道了有些物体与水混合后不会化在水里还能看见,而有些物体与水混合后,就会化在水里看不见。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盐粒到哪里去了?(指名说说)由看不见得出变成极小的微粒,又由红糖水各部分的颜色相同推断出微粒在水中均匀分布,从而引出“溶解”的概念,后请学生齐读此概念。再用溶解这一术语说一说盐到哪里去了。
7、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容易在水中溶解呢?(学生说一说)
(三)、小结,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红糖、食盐在水中能溶解,沙子、铁粉、锯末在水中不能溶解。那么你能把已经溶解在水中的物体从水中分离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