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得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难点】认识力的单位:牛,建立“牛”的实际感念。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测力计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一个螺帽),老师这里有一个螺帽,松开手指,它会怎样?
(会掉下来)你们知道螺帽为什么会掉下来吗?
(因为地球对螺帽有吸引力。)对,我们通常把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做重力。
2、那么,这个螺帽的重力是多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么测量力的大小”。
(板书课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过渡:要测量力的大小,有很多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1、师:(出示弹簧测力计)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2、学生观察活动。
3、汇报、整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弹簧、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4、认识“力”的单位:看看刻度板,力的单位是什么? 1(牛) = 100(克力)
看一看:每一大格表示几牛?每一小格表示几牛?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
5、师:课件:那么“1牛”到底有多大的力呢?
(用手拉一拉挂钩,使指针指到1N、2N的位置,感受一下力的大小。)
6、刚才同学们用手拉了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看到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吗?
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在外力作用下,被拉长了,从而产生弹力;弹力与外力是相等的,而且外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重力大小吗?
2、课件——强调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的注意事项: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3、学生尝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
6、拓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螺母的重力。
思考:2.5牛的弹簧测力计为什么测不出螺母的重力?我们可以怎么办?
四、课外活动——制作弹簧测力计
1、课件展示制作方法。
2、学生活动——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板书:
4、测量力的大小
一、 弹簧称的构造作用:
???????????? 提环(便于手握)??????????? 指针(指示物体力是多少)。??????????? 刻度板(读出力的多少)。??????????? 挂钩(挂测量的物体)。??????????? 弹簧(用伸缩来表示力的大小)。二、力的单位:牛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弹簧称的注意事项:
1、归零
2、先估计重力大小,不要超过量程
3、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四、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