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
课题
§6-3 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时
1课时
序号
30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人
教材分析
本节位于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的二氧化碳,属于第二课时,本节在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占有的地位非常重要。本节是在学习氧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氧气的学习起着巩固和提高的作用,也为今后学习做好铺垫。学好本节,对于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以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本节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从生活视角出发,可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懂得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情分析
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系统的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密切联系。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与动手实验,深刻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养成团队合作、证据推理、科学探究与创新的能力。
4、通过实验设计中二氧化碳的重复使用和了解碳增多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责任,形成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交流讨论、直观演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
教师演示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收获质疑
随堂检测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播放视频“人工降雨”,干冰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CO2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过观察桌上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制法中的应用,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分组合作:①向盛满CO2的塑料瓶①中加入约10mL蒸馏水,②迅速拧紧瓶盖,③振荡,观察塑料瓶的变化。
提出问题: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探究二:二氧化碳的密度
交流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密度比空气大
选择其中一套方案进行验证
观看实验视频
提出问题: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
2、得出什么结论?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三:
小组合作1:向溶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①里的水中滴加两滴管紫色石蕊试液,仔细观察颜色变化现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思考: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什么?①二氧化碳 ②、水 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
小组合作2: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
操作
现象
结论
实验1
干燥的石蕊纸花+二氧化碳
实验2
干燥的石蕊纸花 + 水
实验3
石蕊纸花+水+二氧化碳
结论
(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
教师演示:将塑料瓶①中红色石蕊试液加热
现象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
用途: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作用,但支持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
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下面两个方程式:
6CO2+6H2O====C6H12O6+6O2
CO2+H2O====H2CO3
疑问:同样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物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播放视频:温室效应的产生和危害!
你有哪些收获?
拓展:以《我的低碳生活》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1. 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2. 鉴别H2、O2、CO2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靠近瓶口
C. 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D. 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
3.“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符合该主题的是( )
A.焚烧废旧塑料解决“白色污染”B.多用煤发电少用风力发电
C.焚烧枯枝树叶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4.将一充满干燥、纯净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请将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整的填写在智慧树上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a(OH)2 +CO2 == CaCO3 ↓ + H2O
4、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作用,但支持光合作用
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更快的投入课堂
引导学生实验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性质决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演示实验:取少量变红的石蕊试液于试管中加热,并验证生成的气体。
引导学生分析分析上述实验中石灰水变浑浊现象
引导
对比
思考回答问题
感受化学的奇妙
分组合作:动手实验,团结合作,认真观察。
小组合作:先讨论交流实施方案。
实验探究,比较分析,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分析二氧化碳使石灰水中变浑浊现象得出结论
辩证的看待二氧化碳的利弊问题,思想升华,进而倡导低碳环保。
认真作答
思考作答
通过使用干冰人工降雨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进入二氧化碳的学习。
干冰的用途,初步建立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实验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设计并实验验证,让学生敢于质疑并大胆尝试,养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并倡导环保。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的科学素养,对照实验的分析能力,通过碳酸饮料喝多了影响健康,培养学生科学辩证的看待问题,合理膳食。
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尝试推理的科学精神。
通过气体肥料的使用,理解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通过温室效应的危害,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升华,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责任,形成低碳环保的意识。
重点内容重点巩固
简单体现主要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