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拉花》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民美术出版社
教材分析: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纸材及剪制手段,围绕如何运用多彩的拉花美化自身和环境这一目的进行设计及制作,并藉活动本身及作品传递、交流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图文以丰富的内容体现了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一思路。如作业要求及思考题均提示了在明确学习目标这一前提下,如何自主探索拉花的多种剪法。学生美化自身及环境的图片亦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拉花的用途及如何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通过合作学习解决更多的问题。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较弱。教师应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剪、敢于表现、敢于合作,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发挥、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纸的弹性与伸缩性能,掌握拉花的制作方法,了解拉花的各种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发现不同的拉花方法,并能想出多种用途。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制作拉花的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手段表现不同的拉花,并能用自制的拉花美化自身与环境。 教学难点:剪刀的使用与控制,拉花的不同表现方法,以及折叠后拉花的展开技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题、各种拉花、各色彩纸、磁铁、剪刀、双面胶。
2.学生准备:美术书、各色彩纸。
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激趣、激发探究
揭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新课教学,简易入手
增加难度,自主探索
尝试合作、自主探索
学生作业练习
创作实践活动
作业展示
五、拓展
检查学生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1.师直接出示剪好的但未拉开的各种彩纸。(教师出示作品后,让学生来试试。)
.师:“这些可以拉动的彩纸漂亮吧!有趣吧!谁来给它们起个名字吧,想想看叫什么好呢?”
出示课题
师:“小朋友,我们光看还不过瘾,这么好看的拉花是怎么做出来的,想不想学一学?”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长条彩纸,用剪刀来回剪上几刀,打开来,出现一条相连的拉花,马上展示给学生看,问学生:“长条的纸老师是怎么剪的?”
生回答左右来回的剪。 师:“在剪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当场剪一个失败的拉花,问学生:这个为什么打不开来呢?”然后教师再往里剪剪,拉花就做好了。
同时制作两种不同的拉花。
师:“认真观察老师在制作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
相同点:剪的方法一样
不同点:折的方法不一样
是总结:折的方法不一样,剪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
引导学生分类剪制拉花,教师巡视。 (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学生进行剪制尝试时可能会出现剪断或剪出一种拉花的情况,教师可运用对比的分析以及教其演示的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努力找出原因和方法。)请学生说一说:你做的拉花有什么用呢?(美化生活,如:服饰上、头饰上、教室装饰上) 师:“我们的拉花真是多姿多彩啊!”马上就是圣诞节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我们的拉花像老师这样一个一个粘起来,挂在教室的窗台、墙、门等地方,装饰我们的教室,展示给我们老师看。
出示各种拉花图片,请同学们回家以后试着用不同颜色的纸试着折一折,剪一剪。
学生起歌
学生参与。
学生思考、分析
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演示,让学生很直观的知道拉花剪制成功的窍门。
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折剪要细心;宽窄要一样;
学生实践
学生欣赏图片
安定情绪准备上课
直接展示各种美丽的拉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
引入课题
通过让学生自己研究寻找方法来揭示答案,是为了学生在接下去剪制的环节里能更好的完成做铺垫。
培养观察、比较、总结的能力。
解决重点
解决重点难点,引导启发作用。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制作的拉花是有多种用途的,把课堂教学和生活相结合
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反思
基本情况表现:
1、在设计这节课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展示美丽的拉花导入新课,调动学习积极性。继而,通过老师示范,由简到难,使学生产生创作欲望和创新意识。
2、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将“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全课,引导学生了解拉花的制作过程,并通过利用现场示范、举一反三,解决本课重难点,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
3、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讨论、探索、总结、动手、创作、互动、展示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课堂中,忙碌的折剪,轻柔的音乐,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
4、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设计出了多彩的拉花。本节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快乐合作、认真评价,令人高兴。
不足之处探讨:
(一)不足之处
1、部分学生在创作时,不敢大胆表现,表现形式单一。
2、部分学生设计速度慢,下课时作品效果未出现。
(二)改进办法
1、由美术基础较好的同学采用一帮一的方式来解决。
2、加强学生平时作品速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