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我校初一年级把开展民俗传统项目“舞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教材分析
龙,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奋发向上的象征和标志。钱其琛同志撰写的《深刻开展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文章中指出:“从更为深刻的意义上说,龙文化首先体现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精神内涵;龙的形象,最初就是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象征。舞龙需要运用集体的合力来完成,而无法运用单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在这种集体合力中,如果单个人的力量不能融入整个集体的节奏中去,所有人都会招致失败;龙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象征,龙文化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
舞龙是一项体力和智慧同时投入的表演活动,为了体现“龙”的神韵,在龙头、龙尾和各节龙身之间舞动时要配合默契。这一课,我们将学习攻龙门的基本技术。
持龙头者在龙珠引导下,紧随其后移动,从而带动龙身的摆动;龙头摆动时一定要以嘴领先,显示出追逐之势。舞龙者将龙身舞起来,展示龙的翻腾之势,还必须随时保持龙身蠕动。持龙尾者第7、8两节队员不动,把龙尾举起,并面对面站立,打开一龙门,随即龙头、龙身在龙珠的带领下依次穿过龙门,然后7、8两节队员把龙尾置于地上,第7节队员跳到外侧,待龙珠、龙头、第6节龙身依次跨越龙尾后,第七节队员跳回原位同时把龙身举起,第8节队员随即将龙尾翻转并举起,并跟随龙身进行运动。
三、教学目标
(一)学生知道舞龙套路的动作方法及初步掌握攻龙门动作的技术要领。
(二)80%以上的学生能在舞龙过程中做到动作协调配合。
(三)学生在练习中能不怕脏、不怕累,练习积极认真,能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拼搏顽强的意志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攻龙尾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记住组合动作的运动路线。
难点:龙头,龙身,龙尾的协调配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儿歌)同学们知道这首儿歌是写哪个节日的吗?在这一天,在北方,人们都吃饺子,穿新衣,孩子们放鞭炮;在南方,人们则要舞龙。(板书课题)
2、简介舞龙。(课件出示图片资料)
二、初读感知
1、听赏歌曲,了解歌曲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2、再听歌曲,同学边听边想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场景?
3、这场舞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下吗?(板书:热闹 喜庆)
三、分析歌曲
(一)学习第一段。
1、听赏第一段并思考。
(1)?找出描写龙和队员的乐段并画出来。
(2)?哼一哼,说一说龙和队员有什么特点。
2、哪几段是描写舞龙场面的?从中可以看出舞者有什么样的气势?
3、哪几段是描写队员的?队员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二乐段。
1、听赏第二段,感受舞龙过程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1)比赛进行的怎么样?哼唱表现舞龙场面的句子。
(2)旋律和第一段比有什么不同?
2、反复听,感受舞龙的紧张和激烈。
(三)体会现场观众的心情。
自由发言。
(四)体会感悟
想一想舞龙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板书:团结合作)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还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发扬齐心协力,力争上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