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九上《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一、主要内容
①物质燃烧条件及其探究?②燃烧的概念?③缓慢氧化、自燃。
二、学习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
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
3?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
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
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燃烧条件和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利与弊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内
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通过对生活中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初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物质燃烧条件及探究活动
难点?着火点?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物质燃烧条件探究实验
教材内容顺序是先探究燃烧条件?然后概括燃烧的定义。由于学生对燃烧的知识已有所了解?而且先学习燃烧的概念?再提出燃烧的条件?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因此可调整为
先学习燃烧的概念?然后再探究燃烧条件。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举例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利与弊 → 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概括燃烧的定义 → 探究燃烧条件 → 对比燃烧概念?学习缓慢氧化、自燃概念和现象 → 讨论
缓慢氧化、自燃对人类生活的利处和危害?比较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异同点。
教学开始?要复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复习后?可采取问题式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很多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谁能举出生活中的有哪些燃烧现象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学生举例后?让学生说出这些例子中?哪些对人有利?那些不利或有害?
教师?燃烧既对我们既有利?又有弊?因此我们要研究燃烧的条件?从而更好地控制
燃烧的发生?使燃烧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克服不利的一面。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
习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板书课题。
教师?我们先来看一看?什么是燃烧?根据大家对燃烧的了解?谁能给燃烧下个定义?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点拨、规范定义?并板书燃烧
定义。
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按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设计?探究活动由学生完成?
问题?物质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可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也可由教师提出。教
师引导由学生提出
假设?三种假设?。
学生根据提出的假设?分学习小组讨论?自主设计验证假设的方案。
学生汇报方案?教师引导?师生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修改。
探究实验可取两种形式中的一种?
有条件的?各学习小组用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验证。?采取这种形式?实验用品需要课
前估计到?多准备?
另一种形式是?从学生汇报的各种方案中?选择比较好的方案?现象明显、选材和操作简单的或推荐教材的方案进行实验。 教师也可把学生的方案总结引导到教材的方案上,学生将探究的结果填写在教材75页表格中。
探究后?归纳燃烧条件。由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点拨、规范?并板书。
在归纳第3个条件时?教师给学生讲清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懂
得了燃烧条件?人们就可以更好地控制燃烧?让燃烧更好地为人类做贡献。
稍作停顿?教师提出问题?与燃烧相比?有一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并不那么剧烈?有的
甚至需要数天、数月?这样的氧化反应?我们称之为缓慢氧化。
学生阅读教材76页后两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什么叫做缓慢氧化?生活中的那些现象属于缓慢氧化?
②哪些缓慢氧化对人们有利?哪些缓慢氧化对人们不利?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③什么叫做自燃?自燃是由何引起的?自燃有什么危害?
④结合具体事例?说说如何防止自燃的发生?减少由自燃造成的危害?
⑤缓慢氧化、自燃与燃烧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阅读后?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后?回答?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岁学生回答进程适时
简要板书。
小结、练习、布置作业。
把78页检查站的第1题放在此处的练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