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物质构成的表示式
怎样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化学式含义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2)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合物,并掌握解题格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辩证统一的。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学习的有关化学式的三种基本计算,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学中对三种计算采用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例题,小组讨论归纳解题方法、教师强调解题格式、技巧,再通过学生练习巩固的程序进行,符合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计算的思维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主要运用阅读教材、引导分析、讨论归纳和练习巩固等方法进行。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节物质构成的表示式中的内容,主要学习有关化学式的三种基本计算,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计算,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有关化学式计算的方法、计算格式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和审题能力,为后边学习其他化学计算打下基础。 四、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
1、水由什么构成?水有质量吗?水分子有质量吗?
2、原子的质量很小,分子的质量也很小,原子的质量可以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那分子呢?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学过的内容以及课前的预习说出答案,教师引入新课。
[板书]
怎样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一)、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叫做相对分子质量。
[教师分析]
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相对分子质量的理解(1)是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2)是分子的相对质量,它的单位也是一(省略不写)。
[举例]
例:计算 H2SO4、(NH4)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教师按格式边讲边板书写出计算过程,特别强调计算格式。
[学生练习]
1、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Fe2O3 (2)Ca(OH)2
两个学生出来演练,教师巡查学生练习,并及时纠正出现错误的作答,然后评讲。
[学生练习]
2、计算3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评讲]
[板书]
(二)、计算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学生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最简整数比
[举例]
例:计算H2SO4中氢、硫、氧各元素的质量比
教师主要讲解题格式,学生集体完成解题过程
[学生练习]
3、计算四氧化三铁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投影评讲
[讨论]
师生通过讨论引入第三个问题
[板书]
(三)、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注意:质量分数——用百分数表示
师生一起把课本的例题解答一次,重点注意解题格式
[学生练习]
4、计算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评讲
[学生练习]
5、已知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求(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2)硝酸铵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3)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6、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食物长时间煎炸后产生微量的丙烯醛(化学式为C3H4O ) 等有害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求:
(1)它由____种元素组成;(2)一个丙烯醛分子有____个原子 ;(3)氧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 ;(4)丙烯醛中mC︰ mH︰ mo= ___________
五、教学评价 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很高,几乎人人都有活动,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符合新课程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了生本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2、本节课在内容设计中,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讲练结合,为学生创建了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计算能力、计算技巧的培养,能关注对后进生的学习指导,从而使全体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方法、格式能基本掌握。 4、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比较多,进程比较快,学生练习相对较少,不利于部分后进生对计算方法、格式的正确掌握和巩固,为此在下一节课就计算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