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上化学 4.2水的组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科粤版九上化学 4.2水的组成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11 19:1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水的组成
教材
解读
 本节课是在学完“水的净化”后,从宏观到微观探究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多,包括一个实验和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学习化学用语中对物质组成的描述以及科学探究物质组成的思路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符号为H2O。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能力。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水的组成的认识,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乐于探究身边的物质世界。
重点
难点
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水分子的构成。
2.水的微观构成。
 难点: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得出水的化学式,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的推理过程。

水的物理性质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上?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在水的物理性质中,密度大小的变化与水的存在状态有关。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 ℃, 沸点是100 ℃。温度为4 ℃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高于或低于此温度时,密度都将小于此值,固体冰的密度小于液体状态的密度,所以冰会浮在水面上,这一特殊性,恰好给水中的生命体创造了一个自然的生存环境,否则,严冬到来时水中的生命现象将难以维持。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景
拉瓦锡发现水的组成的故事。
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创设情境,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实验
探究
[提问] 我们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提供资料]
氧化汞汞+氧气
通过电解水的方法把水分解,然后验证产物。
[提问] 如何检验氢气?如何检验氧气?
介绍检验氢气的方法。
[组织讨论]
1.如何设计电解水的实验?
2.请画出示意图。
3.把你所画的示意图与教材中的图进行比较。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1. 电解水。
2. 检验氧气。
3. 检验氢气。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得出结论:要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可以把该物质分解,通过证明产物的方法来判断。
回忆旧知,思考讨论。
小组讨论、画图,找不同。
按要求组装仪器。
观察:气泡、气体体积、检验氢气时响声等现象。
让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学习方法。
培养合作精神,训练思维。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和体会实验探究的辛苦与成功的喜悦。
分析
归纳
[提问]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分析、讨论、交流、发言。
书写文字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
巩固知识
小结交流
[反思]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讨论、交流、发言。
使知识形成脉络,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
教材P110第1、3、5题
2、18克水中含多少克氢元素?
  多少克水中含有8克氧元素?  
完成练习。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