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上化学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科粤版九上化学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11 19:2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
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型
讲授型
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其体验科学知识形成过程,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类比推理、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
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生活中喝碳酸饮料的例子引入课题。引入思考为什么在喝完碳酸饮料后会打嗝?
[联系生活]呼出的气体中存在CO2,那么向着手心哈气,呼出的气体有颜色和气味吗?
[实验验证]在天平两端分别挂一个质量相等的袋子,向其中一个袋子里面倒二氧化碳气体,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验证]向装满CO2气体的瓶子中倒入水迅速盖好盖子,反复摇动瓶子,观察现象。
[知识汇总]通过刚才的实验和推理,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并对其物理性质进行汇总梳理。
[倾倒二氧化碳]将点燃的蜡烛分层置于烧杯中,并缓慢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联系生活知识思考
认真实验,观察现象
联系生活,积极思考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结合物理杠杆知识,积极思考
认真观察,联系生活以及物理知识,尝试寻找答案
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网,并仔细做笔记。
仔细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从实验现象中得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生活中的情景,去认识二氧化碳。
联系已有知识,探究推理,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结合生活常识和物理知识,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锻炼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归纳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在北方,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我们应该先做些什么实验?
[设疑,启发思考]
CO2与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用试管取少量塑料瓶中的液体,向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猜想]由实验得出三种猜想
水使紫色石蕊变红
CO2使紫色石蕊变红
CO2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
[实验]取4朵纸花,分别喷洒稀醋酸、喷水、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对比现象。
【归纳总结】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2、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其导电的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的判断与其存在的状态无关(如固态氯化钠和熔融的氯化钠)
4、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因此单质与混合物一定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如氯化钠的水溶液)
[设疑,启发思考]
1、电解质能够导电,那能够导电的物质就一定是电解质吗?
2、 二氧化硫,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归纳总结】只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
【设疑】我们所接触的物质中,哪些属于电解质?
【讲解】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金属导电是因为金属表面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而电解质溶液导电则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离:电解质解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思考,得出:灯火实验
思考,讨论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经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三种猜想
观察,回答
1、变红色
2、
思考,做笔记
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
学会抽取关键信息,准确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锻炼学生对紫色石蕊试剂与酸反应的现象描述能力
将电解质判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巩固知识点,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归纳新知识的能力。
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点电解质的理解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巩固新知识
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引出电离方程式的定义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1、电离:电解质解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类型:酸、碱、盐和水
【讲解概念】我们还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
【练习】写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方程式。思考:这三个电离方程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讲解】电解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思考】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硝酸铵的电离方程式怎么写?他们各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请同学们根据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练习】思考:写出碳酸氢钠和硫酸氢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它们是酸么?
听讲,思考
HCl====H+ +Cl-
H2SO4====2H+ +SO42-
HNO3====H+ +NO3-
都有H+电离出来
听讲,做比较思考,归纳出酸的概念
NaOH====Na+ +OH-
Ca(OH)2====Ca2+ +2OH-
都有OH-电离出来
NaCl====Na+ + Cl-
NH4NO3=====NH4+ +NO3-
阳离子全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全是酸根离子
电解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电解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NaHCO3====Na+ +HCO3-
NaHSO4====Na+ +H+ +SO42-
不是酸,是酸式盐
通过让学生动手书写氯化氢,硫酸,硝酸的电离方程式从而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为下面引出酸的定义做铺垫。
有上面的练习引出酸的概念,是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过让学生动手写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以及氯化钠,硝酸铵的电离方程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通过让学生对比酸的定义概括出碱和盐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让学生写出碳酸氢钠和硫酸氢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认识什么是酸式盐。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作业】判断下面方程式中各物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并利用电离方程式把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CuSO4+ BaCl2 === CuCl2 +BaSO4↓
CaCO3+2HCl===CaCl2+H2O+CO2↑
选做题:上网了解,为什么激烈运动后要喝淡盐水或者电解质饮料?
学会自主学习。通过预习先理解课本知识,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板书设计

离子反应(一)
一、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二、非电解质
三、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NaCl=Na++Cl-
四、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是H+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是OH-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