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9 16:3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应该选择的情节是( )
A. 种植粟
B. 住干栏式房屋
C. 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
D. 住半地穴式房屋
2.黄河被誉为祖国的母亲河,因为黄河流域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那么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山顶洞人
D. 半坡原始居民
3.传说中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 )
A. 黄帝
B. 炎帝
C. 舜
D. 禹
4.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还可以参观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遗址(  )
A. 元谋人、北京人
B. 北京人、蓝田人
C. 山顶洞人、元谋人
D. 北京人、山顶洞人
5.“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6.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下面哪一项不是农耕文化的特点( )
A. 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B. 会种植庄稼,经营原始农业
C. 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
D. 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
7.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共同特征有( )
①使用磨制石器 ②挖掘水井 ③建造房屋 ④制作陶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黄帝和炎帝曾联合打败的部落首领是( )
A. 蚩尤
B. 共工
C. 神农
D. 伏羲
9.一次活动中,老师让蒯欣欣同学做组长,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深有感叹:这是( )的再现啊!
A. 战争
B. 禅让
C. 世袭
D. 暴力
10.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下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11.“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它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替代( )
A. 父子
B. 母女
C. 叔侄
D. 有才有德的人
12.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聚落,是我国氏族社会时期的典型代表,当你来到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遗址参观时,你看到了什么呢( )
①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干栏式的
②那里的居民主要以粟为生
③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④陶器已成为那时日常的主要用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下图中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这种鱼纹装饰彩陶的制作者是( )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半坡原始居民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14.小明准备暑假期间参观目前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元谋人遗址
D. 蓝田人遗址
15.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半坡原始居民
D. 黄帝
16.作为养蚕抽丝技术的发明者,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唐朝人赵蕤为她写的碑文是:“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她就是
A. 嫘祖
B. 女娲
C. 尧
D. 舜
17.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
B. 黄炎联盟通过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 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
D. 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18.下列制度都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并且出现之初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九品中正制
19.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农氏”是我国农业的始祖。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在中国,除神话传说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下列属于我国长江流域过着原始农耕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
20.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B. 尝试着培育野生稻、野生狗尾巴草,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主食——稻和粟
C. 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D. 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查古代传说,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厚仁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得友善和睦起来了。
——摘译自《尚书》
材料二 大禹治水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1)根据材料一中所说,尧主要生活在哪一地区?他“让贤”的方式历史上称为什么?举出一例说明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
(2)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尧当时担任什么职务?材料中说的“诸侯各国”实际上是一些什么组织?
(3)材料二中的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材料二:

(1)从材料一文字叙述和材料二的图片中,你看出人类居住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我国境内哪一条大河流域哪一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3)是什么因素造成材料中两所房屋结构的不同?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考查古代传说,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厚仁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得友善和睦起来了。
——摘译自《尚书》
材料二 《大禹治水》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记载尧主要生活在哪一地区?他“让贤”的方式历史上称为什么?
(2)尧、舜、禹的这种推选继承人的方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什么精神?
25.历史文物的价值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境,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宝贵的资料。下图所示文物是在我国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它们是哪一原始人类曾经用过的吗?
(2)根据这两件文物,你能推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的技能吗?说一说你判断的依据?
(3)要进一步探究这一原始人的生活情况,除了从出土文物中可以了解外,还有哪些途径?(举出两例即可)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指的是半坡人,故选B。
2.【答案】D
【解析】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附近;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河姆渡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县,是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居民生活在陕西省西安市的半坡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故选D。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首创耒耜,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的是炎帝;因此只有选项B 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D
【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29年,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一个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即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在距今约三万年,也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称之为山顶洞人,故选D。
5.【答案】B
【解析】元谋人在远古时代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的上那蚌村附近;北京人在远古时代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半坡人在远古时代生活在陕西省西安附近的半坡村;河姆渡人在远古时代生活在浙江省余姚市附近。经过分析可知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是北京人,答案为B。
6.【答案】C
【解析】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附近,属内地;河姆渡原始居民虽生活在长江流域,但长江是我国的内河。所以两种原始居民都没有生活在海边,因此不可能海上活动兴盛。另外海上活动应属于贸易活动。所以此题答案为C。
7.【答案】C
【解析】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共同特征有使用磨制石器,建造房屋,制作陶器。会挖掘水井的只是河姆渡人,故选C。
8.【答案】A
【解析】“黄帝和炎帝曾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可知,黄帝和炎帝曾联合打败的部落首领是蚩尤,故选A。
9.【答案】B
【解析】以推举的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故选B。
10.【答案】C
【解析】我国的原始居民在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期过着群居生活,他们还不会建造房屋,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时期会建造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所以答案是C。
1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它看重的是个人才能和品德,故选D,AB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12.【答案】B
【解析】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今天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和磨光的石器耕地,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动物,制造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①是河姆渡人的房屋,故选B。
13.【答案】C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够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制造黑陶。故答案为C。
14.【答案】C
【解析】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结合题干中的提示词为“最早的原始人类”,因此答案应该选C。
15.【答案】B
【解析】距今约七千年,应该是南方长江流域的是河姆渡聚落,故应选择B。
1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并擅长纺织,所以养蚕抽丝技术的发明者嫘祖。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黄帝、炎帝的传说。黄炎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ABD三项均为炎黄传说的正确表述,故选C。
18.【答案】A
【解析】相传,尧年老的时候,曾就部落联盟首领的人选,征询各个部落的意见。各部落的首领,一致推举舜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尧死后,舜正式即位。舜年老了,也用同样的办法,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称为“禅让”。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过着农耕生活的原始人类。过着原始农耕生活的原始人类,只有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所以此题选C。
20.【答案】A
【解析】在氏族社会时期,人们还不会种植棉花,故选A。
21.【答案】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③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五六千年,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在半坡遗址出土了蔬菜种子,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22.【答案】(1)黄河流域。禅让。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2)部落联盟首领。部落。
(3)原因:团结民众,正确的治水方法,公而忘私的精神。
【解析】(1)尧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他“让贤”的方式历史上称为“禅让制”。尧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说明了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2)尧当时担任的是部落联盟首领。材料中说的“诸侯各国”实际上是部落。(3)材料二中的大禹治水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团结民众,采用正确的治水方法,公而忘私。
23.【答案】(1)由穴居到半穴居到盖房定居。
(2)图一: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图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
(3)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解析】(1)图二的房子是半地穴式房屋。半地穴式建筑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半地穴式建筑出现在半坡遗址。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图一是的房子是干栏式房屋。干栏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且比较潮湿地方的人。图二到图一,可以看出人类由穴居到半穴居到盖房定居的变化,应该说居住条件在不断的提高。
(2)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干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
(3)以河姆渡人为代表的南方居民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子,是因为南方多雨潮湿,天气也较闷热,住这样的房子,可以利于通风,躲避虫蛇野兽等,有利于减少风湿病,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而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是因为北方天气干燥,冬天寒冷,夏天住地穴里较为凉爽,冬天则较为暖和。南北方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先民们采取不同的居住方式。
24.【答案】(1)黄河流域。禅让制。
(2)公而忘私。
【解析】(1)材料一中记载尧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他“让贤”的方式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尧、舜、禹的这种推选继承人的方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公而忘私的精神。
25.【答案】(1)山顶洞人
(2)制作这样的装饰品和骨针都需要一定的磨制和钻孔技术。这就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这些技术,骨针和装饰品的出现进一步说明山顶洞人已学会用骨针缝制衣服,还懂得爱美等。
(3)上网查找、去图书馆查找、访问、参观历史博物馆等。
【解析】第(1)问和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山顶洞人的有关知识。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会人工取火。在山顶洞人遗址,曾发现两件火石石器和待加工的燧石石片及其他一些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比较普遍地掌握和运用磨和钻的技术。这些,都可以间接推断他们在不断磨擦和钻孔的基础上,也同时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骨针和装饰品的出现进一步说明山顶洞人已学会用骨针缝制衣服,还懂得爱美等。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探寻原始人的生活情况方法的理解。我们了解和探究原始人的生活情况的方法有很多。历史文物是我们了解离我们很遥远的原始人生活情况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可利用网络查找,到历史博物馆查询资料,去图书馆查阅有关的历史书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