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随着电视剧《芈月传》的热播,观众也开启了“挑刺”模式。观众对楚怀王时期,莒姬留给月儿的信居然是写在纸上的这一情节提出了质疑。目前世界已知最早的纸出现于( )
A. 秦朝
B. 西周
C. 西汉
D. 东汉
2.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西汉哪一位统治者采纳了董仲舒在思想文化领域方面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
A. 汉高祖
B. 汉武帝
C. 汉文帝
D. 汉景帝
3.“休养生息”一词出自唐代韩愈的《平淮西碑》。下列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实行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乱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B. 汉高祖实行的政策,在汉高祖死后废止
C. 主要措施是奖励农耕,减轻赋税,免除徭役等
D. 实行的结果是汉初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两汉时期,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的皇帝是( )
A. 光武帝
B. 汉武帝
C. 汉文帝
D. 汉景帝
5.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采用科举制选官 ⑤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⑥修建灵渠
A. ①②③⑥
B. ②③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6.一位学生要开刀了,他很怕。他的同学安慰他说:“我国在汉末就有外科手术了而且还用麻醉剂呢。是( )发明的,你放心好了。”
A. 张仲景
B. 华佗
C. 扁鹊
D. 李时珍
7.西汉初年,提倡节俭,减轻农民负担,奖励耕作,发展农业,社会经济迅速好转。这个时期历史上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商鞅变法
C. 汉匈和亲
D. 管仲改革
8.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凿空”西域,为汉代开启丝绸之路的使者是( )
A. 卫青
B. 张骞
C. 王昭君
D. 班超
9.西汉时期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这条“丝路”从东向西的路线是( )
A.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B. 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 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D. 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10.“无有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
A.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B. 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C. 密切了与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
D. 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
1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认为这是对哪一部史学著作的评价( )
A. 《汉书》
B. 《史记》
C. 《资治通鉴》
D. 《离骚》
12.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为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甚感骄傲。”西汉建立于( )
A. 公元前209年
B. 公元前207年
C. 公元前202年
D. 25年
13.丝绸之路是闻名世界的东西方交通要道,它开创于( )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14.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起源于( )
A. 古代罗马
B. 古代阿拉伯
C. 古代印度
D. 古代日本
15.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备受人们关注,国家要加强对权力的监察,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观察下图,秦朝加强对官员监察的官职是(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县令
16.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是( )
A. 公元前475年
B. 公元前221年
C. 公元前230年
D. 公元前220年
1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灭掉六国的“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措施与此不符的是( )
A. 统一货币
B. 统一文字
C. 实行郡县制度
D. 创立科举制度
18.秦朝完善行政体制后,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 )
A. 政府
B. 地主
C. 个体家庭
D. 郡县
19.有一则广告说:“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是兵马俑的故乡。”“这里”是指今天的( )
A. 陕西西安
B. 陕西咸最
C. 河南洛阳
D. 甘肃敦煌
20.两汉时人们称西域的地方是( )
A. 今内蒙古地区
B. 当时的安息和大秦
C. 当时的西方各国
D. 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由于触怒了汉武帝,遭受“腐刑”,获赦出狱后,仍旧发愤著书,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书。
材料二: 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材料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2)材料二是对他的哪部著作的赞誉?它属于什么体例?它的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中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4)材料三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2.阅读下列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的历史人物是谁?该历史人物的本名叫什么?
(2)秦扫六合后,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3)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二、图三所体现的措施。
(4)图一人物在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全国的统治?
23.请回答有关造纸术的问题: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于何时?
(2)东汉时期谁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被称为什么纸?有何优点?
(3)纸的发明有何意义?
(4)请你说说你在哪些方面需要用到纸?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
材料二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焚书坑》
请回答:
(1)“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帝,请问这二者是谁?
(2)材料二讥讽了秦皇的哪一项统治措施?这一措施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严重后果?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中的“山东乱”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场农民战争爆发于哪个地方?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4)秦王朝的统治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2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的时期,但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不变的追求。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他对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2)汉武帝时期,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在政治、军事和思想上各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3)汉武帝时期派张骞两次通西域,由此开辟了一条沟通东西方的重要商路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汉代以前,我国古代人类书写材料主要有龟壳、兽骨、青铜器、竹简、帛等,其中又以竹简使用较多。考古学家在甘肃天水的一座墓里,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故选C。
2.【答案】B
【解析】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答案选B。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是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原因是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A项描述正确;汉高祖死后,继任者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休养生息的具体政策鼓励人民从事农业生产,轻徭薄赋,C项说法正确;实施休养生息的作用是汉初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D项说法正确。故选B。
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的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等;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A
【解析】科举制度是隋炀帝所创,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是他的过失。
6.【答案】B
【解析】华佗使用麻沸散,全身麻醉,实施开腹手术。7.【答案】A
【解析】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之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称为“文景之治”。
8.【答案】B
【解析】汉武帝时曾经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与西域的往来日趋频繁。因为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和西域之间的商道,商人开始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
9.【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珍奇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由此可知,“丝路”从东向西的路线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故选A。
10.【答案】A
【解析】题干中材料大意是如果没有张骞出使西域,怎么会有西域的物产传到内地,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11.【答案】B
【解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一部史学著作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史家之绝唱”是说其历史学成就,司马迁参酌古今,创造出史书撰写的新体例。“无韵之《离骚》”是指其文学成就,开辟史书撰写的新体例的史学著作无疑是《史记》,本题选B。
12.【答案】C
【解析】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所以答案选C。
1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在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带去了大量的牛羊和丝绸,从此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形成了一条沟通中西的路上要道。从而形成了后来的丝绸之路。故选C。
14.【答案】C
【解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15.【答案】C
【解析】A项秦朝时期的丞相,协助皇帝管理行政事务;B项在秦朝,太尉在中央协助皇帝管理军事事务;C项在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C符合题意;D项县令是地方机构的行政长官;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答案】B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国消灭了东方最后一个国家齐国,统一了全国。此题考查对秦统一时间的掌握情况。
17.【答案】D
【解析】科举制度出现于隋朝,隋炀帝统治时期。18.【答案】C
【解析】秦朝已经完全是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个体小农经济形态,个体家庭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
19.【答案】A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答案选A。
20.【答案】D
【解析】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和以西更远的地方称之为西域。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对西域的沟通和管理。故本题答案选D。
21.【答案】(1)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2)《史记》;它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屈原;《离骚》。
(4)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关怀和热爱之情。
【解析】(1)材料一中“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阅读了大量书籍……遭受腐刑…… 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书”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记》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写成了《史记》一书。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是《史记》一书。《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战国末期楚国人屈原创作出很多优秀的诗篇,代表作《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屈原在这首诗里,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关怀和热爱之情。
22.【答案】(1)秦始皇 嬴政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图二:统一货币 图三:统一文字
(4)思想:焚书坑儒。
【解析】(1)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2)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由秦始皇建立,秦始皇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秦始皇将原来七国货币进行统一,秦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秦始皇统一文字,目的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使小篆和隶书成为全国通行的字体。
(4)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暴露了秦政的暴虐以及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离心离德,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23.【答案】(1)西汉早期。
(2)蔡伦;“蔡侯纸”;取材容易、质量好、价格便宜。
(3)纸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书写材料的革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4)学习、工作、生活等
【解析】(1)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欧洲用纸代替羊皮纸做书写材料,已是公元12世纪以后的事了,可见我国是纸发明最早的国家。
(2)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3)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书写材料的革命,它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入了欧洲,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
(4)现如今,虽然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电子文稿等成为新的载体,但纸的应用仍然十分重要,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等都无法离开它,这种影响一直会延续下去。
24.【答案】(1)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
(2)焚书坑儒。
后果: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重大损失(意思对即可)
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4)不可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应减轻人民负担。(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析】(1)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帝,这二者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
(2)材料二讥讽了秦皇的焚书坑儒措施,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 这一措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重大损失。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这场农民战争爆发于大泽乡;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4)秦王朝的统治给了后世的统治者很多教训,纵然秦始皇成绩斐然,统一了六国,纵然他修建了世界上的八大奇迹中的长城和兵马俑,但是他以后的君主都荒淫无度,穷兵黩武,暴政苛民,最终引发了人民的反抗,最终亡国,由此可见:统治者不可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应减轻人民负担。勤政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
25.【答案】(1)嬴政(秦始皇)。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力量。
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丝绸之路。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嬴政(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实现统一,建立秦朝。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他的统治。通过这些措施,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他的最大功绩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依据课本基础知识:汉武帝在政治、军事、思想方面措施为: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力量;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根据所学: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因此开辟了一条沟通东西方的重要商路是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