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11 20:1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5.1.1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逐渐变短
B.干冰在升华时,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
C.铝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铝条的质量大
D.纸燃烧变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2.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过氧化氢和70 g水
D.1.2 g碳和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
3.用右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物质组合是( )
A.锌和稀硫酸    
B.碳酸钠和稀盐酸
C.铁和硫酸铜溶液    
D.氯化钠和稀盐酸

4.已知镁、锌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用下列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

5.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 )
A.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只有碳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6.现有反应:2Cu(NO3)22CuO+O2↑+4X↑,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NO2
C.NH3 D.N2O3
7.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鱼池增氧剂,它能与水反应。则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能是( )
A.CaO和O2 B.Ca(OH)2和O2
C.CaCl2和O2 D.CaCO3和H2
8.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CO2)转化为甲烷(CH4)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
A.元素的种类
B.碳原子的数目
C.氢元素的化合价
D.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
9.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10.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
A.1∶1 B.2∶1
C.4∶1 D.5∶1
11.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3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H2S  B.SO2  
C.N2  D.NO2
12.某实验过程如下:取a g锡粉置于密闭容器中,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b g,煅烧使锡粉与O2充分反应;冷却后打开容器时发现有空气冲入,待容器内气体组成恢复到反应前,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c g;取出所有固体,称得固体为d g。则c等于( )
A.d+b+a
B.d-b-a
C.d-b+a
D.d+b-a
13.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了64 g O2,同时只生成44 g CO2和36 g H2O,则该物质中( )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只含有氢元素
D.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14.(泰安中考)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5.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6.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5 15 25 20
反应后的质量(g) 0 10 x y
A.x的取值范围是:0≤x≤45
B.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1
C.当y≤20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x+y=65
17.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 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8. 现将10 g 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 g 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5∶1 D.4∶1
19. 高氯酸铵(NH4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O2 B.Cl2
C.O2 D.N2
20. 厉害了,我的国!我国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天舟一号”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成功交会对接,有力推动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空间站里的O2源自电解水,所得H2与CO2反应生成H2O和CH4,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依据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 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D.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二、填空题
21.蜡烛燃烧前的质量为a g,燃烧后的质量为b g,生成的CO2为c g,水蒸气为d g,则产物共____________g,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2. 下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反应为化合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氢气和氧气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可用下图进行微观描述。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除化学方程式本身表示的意义外,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写出两条即可)
①                    ;?
②                    。?
三、实验探究题
2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请你一起完成实验方案一和实验方案二。(查阅相关资料显示:硫酸与碳酸钾能像盐酸跟碳酸钠发生一样的反应)

(1)在下表“实验结论”中选填“=”“>”或“<”。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反应现象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前的总质量 m1 n1
反应后的总质量 m2 n2
实验结论分析 m1_______m2 n1 _______ n2
(2)将两个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对比时,有同学分析:有一个方案观察到天平不平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不能说质量不守恒。在反应物不变的前提下,要使天平平衡,你对该方案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亮亮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生成。这种淡黄色固体是什么呢?亮亮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有关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氨味的气体产生。
【教师指导】上述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Mg(OH)2,生成的气体为NH3;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问题解决】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素和___________元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相关结论】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CCD 6-10 BBCBD 11-15DDBCC 16-20 ABCAA
二、填空题
21. (c+d) (c+d+b-a)
22. (1)

(2)氯分子和参加反应的氢分子
(3)两种分子反应生成另一种分子
23. (1)2H2+O2 2H2O
(2)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②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三、实验探究题
24. (1)有气泡产生 = >
(2)碳酸钾粉末与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逸出 使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25. 【问题解决】氮 质量守恒定律 Mg3N2
【相关结论】4∶1 氮气含量多,但是很稳定,难以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