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3-4 13.3光的干涉 课时对点练(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3-4 13.3光的干涉 课时对点练(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09 13:2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对点练
一、选择题
考点一 双缝干涉实验
1.用两个红灯泡照射白墙,在墙上看到的是(  )
A.明暗相间的条纹 B.彩色条纹
C.一片红光 D.晃动的条纹
答案 C
解析 两灯泡不是相干光源,故选C.
2.(多选)用红光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如果将其中一条缝改用蓝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屏上出现红蓝相间的干涉条纹
B.只有相干光源发出的光才能在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此时不产生干涉现象
C.频率不同的两束光也能发生干涉现象,此时出现彩色条纹
D.尽管亮、暗条纹都是光波相互叠加的结果,但此时红光与蓝光只叠加不产生干涉现象
答案 BD
解析 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是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红光和蓝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现象,不会产生干涉条纹,A、C错误.
3.某同学自己动手利用如图1所示器材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为像屏.当他用一束阳光照射到A上时,屏C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性是(  )
图1
A.单缝S太窄
B.单缝S太宽
C.S到S1与到S2的距离不等
D.阳光不能作为光源
答案 B
解析 本实验中,单缝S应非常窄,才可看成“理想线光源”,才能成功地观察到干涉现象,移走B屏后,在C上出现一窄亮斑,说明单缝S太宽,故A错误,B正确;S到S1和S2距离不等时,也能出现干涉条纹,但中央不一定是亮条纹,C错误;太阳光可以作为光源,D错误.
考点二 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
4.(多选)用a、b两种单色光分别照射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在距双缝恒定距离的屏上得到如图2所示的干涉图样,其中图甲是a光照射形成的,图乙是b光照射形成的,则关于a、b两束单色光,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a光的频率比b光的大
B.在水中a光传播的速度比b光的大
C.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大
D.b光的波长比a光的短
答案 AC
解析 从题图可以看出,a光的条纹间距小,说明a光的波长小,频率大,选项A正确,D错误;水对频率低的单色光的折射率小,即水对b光的折射率小,选项C正确;折射率小的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即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选项B错误.
5.(2017·泉州高二检测)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  )
A.传播速度不同 B.强度不同
C.振动方向不同 D.频率不同
答案 D
解析 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波长不同.这样除中央条纹以外的其他条纹不能完全重合,便形成了彩色条纹.
6.下列关于双缝干涉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缝的作用是获得频率保持不变的相干光源
B.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
C.用红光和绿光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λ红>λ绿),绿光干涉图样的条纹间距比红光大
D.在光屏上能看到光的干涉图样,但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却没有干涉发生
答案 B
解析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一个线光源,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故选项A错误,B正确.绿光波长比红光短,所以条纹间距较小,选项C错误.两列光波只要相遇就会叠加,满足相干条件就能发生干涉,所以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也会发生光的干涉,用光屏接收只是为了方便肉眼观察,故选项D错误.
考点三 亮、暗条纹的判断
7.(2017·郑州高二检测)瓦斯在隧道施工、煤矿采掘等方面危害极大,某同学查资料得知含有瓦斯的气体折射率大于干净空气的折射率,于是他根据双缝干涉现象设计了一个监测仪,其原理如图3所示:在双缝前面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容器A、B,容器A与干净的空气相通,在容器B中通入矿井中的气体,观察屏上的干涉条纹,就能够监测瓦斯浓度.如果屏的正中央O点变为暗条纹,说明B中气体(  )
图3
A.一定含瓦斯
B.一定不含瓦斯
C.不一定含瓦斯
D.无法判断
答案 A
8.(多选)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  )
A.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
B.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整数倍处,可能是亮条纹,也可能是暗条纹
C.屏上的亮条纹一定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的地方
D.屏上的亮条纹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
答案 AB
解析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是振动加强处,不一定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的地方,也可能是波谷与波谷相遇的地方,A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整数倍处,可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暗条纹),也可能是半波长的偶数倍(亮条纹),B选项正确;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应是暗条纹,D选项错误.
9.(多选)(2017·开封高二检测)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后,投射到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1和S2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点距双缝S1和S2的距离相等,P点是距O点的第一条亮条纹,如果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已知红光波长大于绿光波长,绿光波长大于蓝光波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O点是红光的亮条纹
B.红光的同侧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C.O点不是蓝光的亮条纹
D.蓝光的同侧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答案 AB
解析 中央O点到S1、S2的路程差为零,所以换不同颜色的光时,O点始终为亮条纹,选项A正确,C错误;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所以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上方,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下方,选项B正确,D错误.
1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发射波长为6.0×10-7 m的橙光时,在光屏上获得明暗相间的橙色干涉条纹,光屏上A点恰好是距中心条纹的第二条亮条纹.其他条件不变,现改用其他颜色的可见光做实验,光屏上A点是暗条纹位置,可见光的频率范围是3.9×1014~7.5×1014 Hz,则入射光的波长可能是(  )
A.8.0×10-7 m B.4.8×10-7 m
C.4.0×10-7 m D.3.4×10-7 m
答案 B
解析 可见光的频率范围是3.9×1014~7.5×1014 Hz 依据公式c=λf,可知其波长范围是4.0×10-7~7.69×10-7 m,A、D选项错误.根据公式Δr=(n为整数)可知,n为偶数的地方出现亮条纹,n为奇数的地方出现暗条纹.因此n=4时,出现距中心条纹的第二条亮条纹,所以A点到两条缝的路程差Δr=4× m=1.2×10-6 m,要想出现暗条纹,n需取奇数才行.当入射光波长为4.8×10-7 m时,1.2×10-6 m=n m,n=5为奇数,所以A点出现暗条纹,B选项正确.当入射光波长为4.0×10-7 m时,1.2×10-6 m=n m,n=6为偶数,所以A点出现亮条纹,C选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双缝处的两束光的频率均为6×1014 Hz,两光源S1、S2的振动情况恰好相反,光屏上的P点到S1与到S2的路程差为3×10-6 m,如图5所示,则:
图5
(1)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
(2)设O为到S1、S2路程相等的点,则P、O间还有几条亮条纹,几条暗条纹?(不包括O、P两处的条纹)
答案 (1)暗条纹 (2)5条暗条纹,6条亮条纹
解析 (1)由λ=得λ=5×10-7 m
n===6
由于两光源的振动情况恰好相反,所以P点为暗条纹.
(2)O点路程差为0,也是暗条纹,OP间还有5条暗条纹,6条亮条纹.
12.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屏上一点P到双缝的路程差δ=1.5×10-6 m,当单色光波长λ1=0.5 μm时,P点将形成亮条纹还是暗条纹?若单色光波长λ2=0.6 μm,此时在中央亮条纹和P点之间有几条暗条纹?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由题意知,P到双缝的路程差δ=λ1=3λ1,满足波长的整数倍,在P点形成亮条纹.当单色光波长λ2=0.6 μm,δ=λ2=λ2,满足半波长的奇数倍,在P点形成暗条纹,在0~λ2范围内λ2和λ2满足半波长的奇数倍,出现暗条纹,此时在中央亮条纹和P点之间有两条暗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