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范进中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范进中举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9 14: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范进中举

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学习通过对话、细节、对比等刻画人物的写法。

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二、整体感知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以下问题:
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
中举前和中举后。
2.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语概括。
屠户贺喜→范进借钱→范进发疯→屠户治疯→乡绅拜访
3.读这篇小说,你觉得哪个人物最可笑又可厌?
学生可能回答范进或胡屠户。本案以胡屠户为例和学生展开讨论。
4.胡屠户可笑在哪里?
布置任务: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写胡屠户的段落,完成表格。
5.多媒体展示:

胡屠户 范进中举前 范进中举后
动作 神态 来时 拿一副大肠、一瓶酒 ①
走时 横披衣服,腆着肚子 ②
语 言 称范母 ③ “老太太”
称范进 ④ “贤婿”“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
“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 ⑤
⑥ “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体面的相貌”
“是你长亲”“我不得不教导你” ⑦

  答案:①后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②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③“老不死的老娘”
④“倒运”“现世宝”
⑤“天上‘文曲星’”
⑥“尖嘴猴腮”
⑦“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
6.小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胡屠户?表现出胡屠户怎样的性格?
通过对比,对人物进行准确、逼真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嗜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市侩性格。
7.乡邻们的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嫌贫攀富,冷漠势利。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冷漠炎凉的气息。
8.张乡绅是个怎么样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道貌岸然,老奸巨猾。他和范进称兄道弟,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将来仕途发展做铺垫。
9.张乡绅对待范进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互舞弊的事实。
三、课堂小结
从小说中三类人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奉承,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表现出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那么,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同学们先自读分析。
四、布置作业
1.自读分析范进的形象。
2.体会小说用了哪些手法。

一个中心事件: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两类人物变化:范进  苦苦挣扎——喜极而疯
胡屠夫 恶言训骂——阿谀恭维
乡邻  不予理会——送酒送肉
张乡绅 不识范进——送银送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讲授新课
1.速读课文,画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说说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私虚伪,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顾,可见他急切地想得到功名富贵。
2.范进为什么会发疯?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是喜极而疯。范进中了举,几十年来的贫苦屈辱一旦改变就惊喜得发疯了。说明他的灵魂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圆滑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的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则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同化。
3.范进中举,喜极而疯,那么中举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范进中举,从一个人的命运看,是于他有利,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透过范进看当时的读书人,悲剧普遍存在,如果不能中举或中举后变成疯子、傻子,就是一场真正的悲剧。表面看来是喜剧,本质看来是悲剧。从个人来看,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4.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大量使用讽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等。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直接写实。
(1)对比(课件演示)
中举前   对比   中举后
生活每日小菜饭     乡邻奔走效力
乡试无盘缠 殷勤送礼
卖鸡换米煮粥 张乡绅百般拉拢
现世宝 尖嘴猴腮 才学高 天上星宿
癞虾蟆 不三不四 品貌好 贤婿老爷
忍气吞声 喜极而疯
卑怯畏缩 圆滑世故
上节课分析的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以及范进本人从唯唯诺诺到圆滑世故的变化。
(2)夸张
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疯。
(3)细节描写直接写实
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前后矛盾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如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不过来;范进的细节描写,如卖鸡时和发疯时的表现等,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态和畸形的心理。
三、课堂小结
小说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进行了对比刻画,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他周围的人,尤其是对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表现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世态和人心,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