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09 20:2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19学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时(  )
①产生有毒气体②产生噪声③产生粉尘④易引发火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④ D.②③④
2.据报道,广州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其主要原因(  )
A.煤燃烧所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B.几十万辆汽车、助力车等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C.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造成的
D.不断地降雨和各种污水造成的
3.“西气东输”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点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二氧化碳
4.下列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
B.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
C.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其含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
B.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C.在有易燃易爆的工作场所,严禁化纤类服装
D.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6.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可吸入颗粒物
7.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味,这时应该采用的应急措施是(  )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汽
B.打开所有的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8.炒菜锅里正在加热的油燃烧起来,最佳的处理方法是(  )
A.马上向燃着的油泼水
B.赶快使燃着油的锅离开火源(煤气灶)
C.立即向燃着油的锅里撒沙子并将锅离开火源
D.迅速盖上锅盖,关闭煤气火焰或将锅离开火源
9.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在桌上起火后,可以用湿布盖灭,其原理是(  )
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降低酒精着火点
D.使酒精具有不可燃的性质
10.用碳还原氧化铜时,为了达到高温、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罩一个网罩,其原理是(  )
A.网罩可以燃烧
B.可以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延缓空气流动,减少热量散失
C.可以加速酒精的燃烧
D.减少与空气接触
11.煤的充分燃烧对提高煤的使用率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十分有益,下列措施无效的是(  )
A.将煤块压成粉 B.燃烧时用鼓风机
C.将煤块改为蜂窝状煤球 D.做煤球时加入黄泥
12.“可燃冰”是蕴藏在海底深处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外观像冰的固体物质,其化学式可写成X?8H2O,“可燃冰”是一种绿色能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8H2O+2O2═CO2+10H2O,则“可燃冰”的化学式为(  )
A.CO B.CH4 C.CH4?8H2O D.CH3OH
13.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氢气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14.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立刻熄灭,这是因为(  )
A.氧气不足
B.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
D.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15.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16.为减少大气污染,北京市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燃料.目前汽车使用的清洁燃料有两类,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另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A.CH3COOH B.C2H5OH C.CH3OH D.CH4
17.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8.如图所示的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9.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  )
A.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B.反应都很剧烈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要达到着火点
20.“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1.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22.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自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23.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手机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着火点
24.对于被困火区的人员来说,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C.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打电话报警、求救
25.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用另一个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没有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是(  )
A.H2 B.H2和CO C.CH4 D.CO
二、填空题
26.从Fe、O、H、C、Ca五种元素中选取合适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每空各填一种即可.
(1)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燃料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3)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固体   
(4)一种非金属单质   
(5)一种含正三价元素的氧化物   .
27.得益于“西气东输”计划,近几年江阴有近15万管道煤气用户全部用上天然气。
(1)煤气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H4 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
(3)燃气灶由灶体、进燃气管、进空气管、电子开关等部件组成。目前的管道煤气用户改用天然气,必须对燃气灶加以改造,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   (填“增大”或“减小”)。如不作改进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是   。
28.家用燃气主要有天然气(主要成份CH4)、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H2、CH4、CO)和罐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H8、C4H10、C3H6、C4H8)等,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厨房中安装泄气报警器(如图所示).
(1)如果某家庭用的是罐装液化石油气,报警器的位置应按   (填“A”或“B”)图安装,原因是   .
(2)如果厨房里发生燃气泄漏,是否可以开灯   (填“是”或“否”)检查.
(3)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显黄色或有黑烟,这时可调大气灶   (填“空气”或“燃气”)进入量或调小气灶   (填“空气”或“燃气”)进入量.

三、实验探究
29.某班一学习小组以“酸雨的危害”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完成下列探究过程中的记录。
【提出假设】酸雨易对   造成危害。
【调查收集资料】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到以下资料。
【交流讨论】造成酸雨的物质主要
来自于:(任写两点)   、   。
【设计实验方案】以“模拟酸雨的危害”为题进行对比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环境:①天然雨水;②向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模拟“酸雨”。
【实验现象】观察一段时间后,各装置里的物质分别发生了变化,就A、B、C三组装置中任选一组描述其对比现象   。
【交流反思】
①用pH试纸测定酸雨pH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
②同学甲认为:酸雨的腐蚀作用来自于SO2的酸性;同学乙认为:酸雨的腐蚀作用是由于SO2与水等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的缘故。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为了说明正确的结论,你认为还需要补充的对比实验所用的样品是   。
A.蒸馏水B.干燥的SO2气体C.稀硫酸D.其他稀酸溶液
【实际运用】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合理的是   
A.使用脱硫煤B.加高工业烟囱C.开发新能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19学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解:燃放烟花爆竹时产生的有害气体与粉尘属于空气污染物,故①③正确;此外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很大的噪声,燃放方式不规范也容易引起火灾。
故选:A。
2.【解答】解:A、煤燃烧所排放的废气能够污染空气,但是不是广州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的主要原因。错误;
B、几十万辆汽车、助力车等排放的废气是造成广州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的主要原因。正确;
C、工业生产中的废气能够污染空气,但是不是广州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的主要原因。错误;
D、不断地降雨和各种污水与广州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关系不大。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体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故选:C。
4.【解答】解:A、二氧化碳虽然会形成温室效应,但它不是空气的污染物,所以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不包括它,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它的影响最大,范围最广,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在温室大棚里使用二氧化碳能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的一种产物,它无毒,不会降低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的能力,故D错误。
故选:D。
5.【解答】解:A、可燃物燃烧要有充足的氧气,并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故A错误;
B、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缓慢氧化是指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故B正确;
C、化纤服装容易产生静电,一旦达到点火能量,在易燃易爆场所极易引发爆炸危险。故C正确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判断。故D正确。
故选A。
6.【解答】解:沙尘暴夹杂着大量沙尘颗粒,会使得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量大量增加,造成空气的严重恶化,沙尘暴天气不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气体。
故选:D。
7.【解答】解:A、汽油难溶于水,洒水不会溶解汽油蒸气,故A错误。
B、打开车通风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它达不到着火点,严禁一切烟火可防止汽油的温度可燃达到着火点,疏散乘客能使乘客摆脱险境,故B正确。
C、为防患于末然,在汽油还没有燃烧时要紧急疏散,而不是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故C错误。
D、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说明车厢中有汽油蒸气,汽油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电火花会发生爆炸,而开灯时可能产生电火花,故D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正在加热的油燃烧起来,最佳的处理方法是迅速盖上锅盖,关闭煤气火焰或将锅移离火源,因为这样既可以隔绝氧气,又可以降低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选:D。
9.【解答】解:灭火有三大原理:①清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酒精灯中酒精洒出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火势不大,易于控制,对于液体酒精无法清除可燃物,又难以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所以运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湿抹布盖灭,最为合理。
故选:B。
10.【解答】解:A、在做实验时,网罩并没有燃烧,所以A错误;
B、酒精灯火焰上罩一个网罩,就是为了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延缓空气流动,减少热量散失,故B是正确的;
C、酒精灯火焰上罩一个网罩主要是提高反应温度,使反应物能够快速反应,与酒精的燃烧程度无关,故C错误;
D、酒精灯火焰上罩一个网罩主要是提高反应温度,延缓空气流动,并不是减少与空气接触,故D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
A、把煤块压成粉状,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煤的燃烧。故有效;
B、燃烧时用鼓风机,增加空气供给量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故有效;
C、将煤块改为蜂窝状煤球,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煤的燃烧。故有效;
D、做煤球时加入黄泥,更会使煤燃烧不充分,无益于煤的充分燃烧,故无效。
故选:D。
12.【解答】解:在反应X?8H2O+2O2═CO2+10H2O中,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
反应后共1个C原子、20个H原子、12个O原子,
反应前现有12个O原子和16个氢原子,
则X中共有1个C原子、4个H原子,
即化学式为CH4,
故选:B。
13.【解答】解:A、氢气可以用水为原料来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
B、煤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选:A。
14.【解答】解:从题意上可知在宇宙飞船上能够划燃火柴,说明火柴燃烧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1)具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但为什么又熄灭了,说明此时状况下破坏了燃烧的某个条件,从而实现了灭火,这是分析问题的关键。不可能是氧气不够,也不可能是飞船上的温度低而没达到着火点,因为火柴可以被点燃,因此推断在飞船上处于失重状态这一特殊情况,造成空气不对流,使火柴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而熄灭。
故选:B。
15.【解答】解:A、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乙醇,乙醇汽油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A说法错误;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做燃料减小了汽油的消耗,故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故B说法正确;
C、利用石油分馏可以制得汽油等燃料,故C说法正确;
D、乙醇可以使用粮食发酵法制得,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6.【解答】解:压缩天然气当然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为最简单的有机物,其化学式为CH4。
故选:D。
17.【解答】解: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中的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A、可燃物的热值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故A错误;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燃烧才能更旺,故B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故C错误;
D、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故D错误。
故选:B。
18.【解答】解:①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
②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
③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
④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
⑤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鸣喇叭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
故①③④与消防安全有关。
故选:A。
19.【解答】解:A、燃烧、爆炸,发光、放热,缓慢氧化不发光,但是放热。
B、缓慢氧化不剧烈,很缓慢。
C、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缓慢氧化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燃烧、爆炸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缓慢氧化不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选:C。
20.【解答】解:A、B两个选项都是着火点的相关知识,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A、B选项不正确;
C、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会因煤的形状改变而改变,故此选项不正确;
D、制成蜂窝煤变得多空疏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了。
故选:D。
21.【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错误;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正确;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错误;
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2.【解答】解:
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所处环境一样,只能说明是温度达不到的原因,即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实验2中温度并没有变化,只是提供氧气,即能燃烧,说明是与氧气有关,同样如果撤了氧气,白磷就不能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相同的物质着火点是相同的,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正确;
B、实验2中白磷燃烧,不能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错误;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正确;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正确。
故选:B。
23.【解答】解:A、严禁烟火,是防止引燃挥发出来的汽油,从而可以避免发生火灾,故选项措施正确。
B、禁止使用手机,是防止手机产生的电火花引燃挥发出来的汽油,从而可以避免发生火灾,故选项措施正确。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汽油或柴油的浓度不容易达到其爆炸极限,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故选项措施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措施错误。
故选:D。
24.【解答】解:A、湿毛巾可起到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会吸入有毒气体,所以正确。
B、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害的热气流上升,蹲下或匍匐前进,可防止中毒,所以正确。
C、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所以错误。
D、为保护生命安全,在火灾难以控制时,要打电话报警、求救,所以正确。
故选:C。
25.【解答】解:A、H2燃烧只能生成水,故A错误;
B、氢气燃烧能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故B正确;
C、CH4燃烧既能生成二氧化碳,又能生成水,故C正确;
D、CO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26.【解答】解:(1)酒精由氢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学式是C2H5OH.故填:C2H5OH.
(2)水属于氧化物,相对原子质量在氧化物中最小,化学式是H2O.故填:H2O.
(3)碳酸钙是由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固体,化学式是CaCO3.故填:CaCO3.
(4)金刚石、石墨属于非金属单质,化学式是C.故填:C.
(5)氧化铁属于氧化物,其中的铁元素化合价是+3,化学式是Fe2O3.故填:Fe2O3.
27.【解答】解:(1)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2CO+O22CO2;CH4+2O2CO2+2H2O;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H4分别在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甲烷。故填:甲烷;
(3)因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H4分别在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甲烷,所以管道煤气用户改用天然气时,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则进空气管的直径与原来相比应增大。如不作改进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是浪费燃料,污染环境;故填:增大;浪费燃料,污染环境。
28.【解答】解:(1)因为罐装液化石油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报警器应该安装在比较低的地方.故填:B;密度比空气大.
(2)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发生爆炸.开灯时可能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填:否.
(3)燃烧不充分是因为氧气不足,燃气过量.故填:空气;燃气.
三、实验探究
29.【解答】解:【提出假设】因金属遇酸碱盐更易被腐蚀,所以酸雨易对金属造成危害。
故答案为:金属。
【交流讨论】形成酸雨的物质主要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造成酸雨的物质主要来自于:含硫煤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尾气。
故答案为:含硫煤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尾气。
【实验现象】就B组而言,大理石与酸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酸雨含酸,所以酸雨中的大理石表面有气泡产生,而天然水中的大理石没有明显变化。
故答案为:就B组而言,天然水中的大理石没有明显变化而酸雨中的大理石表面有气泡产生。
【交流反思】①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值。
故答案为: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再有滴管将酸雨滴在pH试纸上,一会儿后将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
②酸雨的形成过程有两种途径:一种是SO2在空气中的飘尘做催化剂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为SO3,溶于水生成硫酸;另一种是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为了说明正确的结论,还可以用干燥的SO2气体作对比实验。
故答案为:同学乙;B。
【实际运用】因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溶于水的缘故,所以可通过使用脱硫煤,开发新能源控制酸雨。
故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