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精读引领课
四季之美
一、初读交流,以学定教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读交流,以学定教
点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2.生初读课文。说说发现了什么?
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视角很独特,最美是一天的某个时刻。
每段的中心句
总分的结构
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2.指生1读,师引导:那一点儿一点儿
泛着鱼肚白的天空,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
(天空慢慢地变亮),那是一种动态的变化。
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这种独特的视角,走进春天的黎明。
1.先自己读一读,尽可能地把你感受到的那种美读出来。
3.指生2读,师引导: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天空的颜色在太阳的照射下,被慢慢的染红。)
颜色也在动态的变化中。
4.还从哪些词语品出了动态之美?
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走过春天的黎明,我们来到夏天的夜晚。
1.自读,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2.我们想着想着就会发现,作者写了几种夏夜?
3.夏夜最令作者着迷的还有什么?
4.体会动态美
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作者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给我们呈现了春夏独特的韵味。
那么作者笔下秋天、冬天又是两幅怎么样的画面?
小组合作完成助学单。
季节 体现动态之美的句子 我的感受
秋
冬
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巢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
动态描写
汇报交流
静态描写
夕阳斜照,乌鸦归巢,大雁比翼,风声虫鸣,以动衬静,好一幅秋日黄昏图。
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汇报交流
三种景致不同的早晨
人的闲适之情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使静谧的早晨更增添了一份情趣。
拓展阅读,实现整合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向我们展现了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主题丛书27页《我喜欢》,看一下这篇文章又怎样向我们展现她喜欢的景致。
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1.讨论作者所喜爱的景致的独特之处。
2.找出动态描写的句子,交流读后感受。
《我喜欢》节选
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地充满了愉悦。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而当中午,满操场散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意象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的张结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中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它好像准备着要奉献什么,要展示什么。那柔弱而又生意盎然的风度,常在无言中教导我一些最美丽的真理。
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的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遂一一就位。我喜欢观赏这样的布景,我喜欢坐在那舒服的包厢里。
我喜欢看满山芦苇,在秋风里凄然地白着。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美得那样凄凉。那次,刘告诉我他在梦里得了一句诗:“雾树芦花连江白。”意境是美极了,平仄却很拗口。想凑成一首绝句,却又不忍心改它。想联成古风,又苦再也吟不出相当的句子。至今那还只是一句诗,一种美而孤立的意境。
人物的动态描写使静谧的早晨变得鲜活
比喻与拟人的修辞使春天的草莓和小芽儿变得灵动。
一连动词的运用,让画面更富动感。
“白”字,形容词做动词的用法,使得满山芦苇赋予的生命。
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1.推荐阅读:运用动态描写,体现景物独特韵味的文章还有很多,课下阅读主题丛书《春》(节选)和《夏感》,看看哪些句子体现了动态之美,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小练笔: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你印象什么的某个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