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划分依据,明确岩石圈的范围和位置。
2.通过小组探究,了解三大岩石的成因,说出三大岩石的典型特点和代表性岩石。
3.根据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4.认识到岩石对于人类的价值,懂得合理利用资源,处理好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重难点:学习目标2、3。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式学习
学习过程
我的笔记
(收获、质疑、反思等)
一、课前预习反馈:
1、阅读教材 P26,结合材料和“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地球内部情况主要是通过研究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间接地获得的。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波动,称为地震波。它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均一,地震波在不同性质的介质中,其传播速度和通过的状况也就不一样。例如,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都可以传播,速度也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慢。地震波在地球深处传播时,如果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这突然发生变化所在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根据不连续面的存在,人们间接地知道地球内部具有圈层结构。
图1左边是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统计图,右边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
在图中虚线标出的两个深度处,地震波速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 ,
,这说明两处出现了 面。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由内到外:G F C ,
在图中虚线框中写出内部圈层分界名称。
(4)图中E、F代表软流层的是 ,其由塑性物质组成,是 的发源地。
(5)地球的岩石圈是由 和 构成,用图中字母 和 表示。
图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二、课堂合作探究I:三大岩石
(一)岩浆岩:结合教材P27和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
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它可以分成两类:岩浆侵入地壳上部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是侵入岩;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形成的是喷出岩。岩石主要由矿物构成,矿物冷却结晶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结晶时间越长,形成的晶体颗粒往往越大。
1、岩浆岩的代表性岩石是花岗岩和玄武岩,观察岩石标本,找出花岗岩和玄武岩,并比较两种岩石的外观特点。
2、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你能根据材料和岩石特点,推测出花岗岩和玄武岩各属于哪一类岩石吗?请说明理由。
3、根据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特性,你认为其对于人类有怎样的的应用价值?
(二)沉积岩:结合教材和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下形成沉积岩。
1、观察沉积岩标本,归纳沉积岩的突出特点?
2、常见的沉积岩有哪些?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沉积岩的例子吗?
(三)变质岩:结合教材和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
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比如岩浆的作用)下,通过变质作用(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
1、常见的变质岩有哪些?它们分别由什么岩石变质而来?
2、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变质岩的例子吗?
三、课堂合作探究II:岩石圈物质循环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P28-29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通灵宝玉的身世之谜》
《红楼梦》的点睛之物“通灵宝玉”裹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浮想联翩,这个宝物在现实中的原形是什么?专家给出了结论,它其实就是早在5000年前就为南京“北阴阳营人”开始赏玩的世界第一观赏石——雨花石。这块特殊的雨花石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听一听它怎么说吧。
通灵宝玉的自白:大家好,我是通灵宝玉,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把我写成了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而实际上我只是一块雨花石,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虽然我没有小说中那么神奇,但我的人生经历很丰富。几十亿年前,我是软流层里的一滴岩浆,我渴望到地球表面来看看,这是我的梦想,有一天我等到了一个机会,随着岩浆沿着地壳裂隙努力向上流,我满心欢喜,可是突然我被上面的岩石挡住了去路,我心灰意冷,冷却凝固成了花岗岩。我时刻盼望着能随着地壳抬升逐渐接近地表,可是事与愿违,地壳没有抬升反而下降了,我接触到了岩浆,高温高压使我的身体发生了变化,我转化成了片麻岩,不过没过多久,我就被重新熔化变成了岩浆。虽然这一次失败了,但我没有放弃,我努力寻找地壳最薄弱的地方,又一次向上发起了冲击,这一次,我成功啦,我被喷出了地表,形成了玄武岩,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再也不想回到地下去了!然而好景不长,露出地表的我很快被风化侵蚀成了碎屑,被流水搬运到了低洼的湖中,沉积下来,逐渐固结成了沉积岩,也就是现在的样子,那时,我心情很低落,幸运的是,我被人类挖了出来,把我打磨成了宝玉,我感谢人类,如果没有他们,我可能又要随着地壳运动回到地下形成变质岩或者岩浆了。最后,看这幅图,同学们能否说出我分别经历了哪几类岩石?后来,我知道,我这一系列变化是参与到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还有许多岩石跟我一样,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示意图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呢?
请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记录下宝玉这一段人生中发生的岩石转化过程。(用文字和箭头画出流程图,例如:A→B→C)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根据物质循环规律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空白处填上对应的物质名称。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转化过程。
① ;② ;
③ ;④ 。
四、学习检测(作业)
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内部圈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
B.紧邻地壳的地幔顶部由塑性物质组成,它是岩浆的发源地。
C.划分内部圈层的依据是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在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明显增大,它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在古登堡界面,横波速度消失为零,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它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2.读图(图3为某地地质剖面,图4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图3 图4
(1)A处为______岩,判断依据是______,除此特征外,该类岩石还可能有______,能起到记录地球历史的作用。
(2)B处为______岩,它是由______活动经过形成的,此类岩石常见有两种类型,其中C处的岩石为______岩,D处为______岩。
(3)E处可能会形成______岩,它是已生成岩石在__ __ __条件下形成的。
(4)如果图3中E类岩石对应右图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变质岩,乙是沉积岩,丁是岩浆岩。
B.①是冷却凝固作用,④是外力作用。
C.乙的代表性岩石是石灰岩和大理岩,大理岩可以作为建筑和装修材料。
D.丁的代表性岩石是花岗岩和玄武岩,它们分别属于侵入岩和喷出岩。
恭喜你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除了学到的知识,你还有哪些收获或者进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