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欧姆定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知道欧姆定律的公式. ?
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例题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了解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
3、教学策略
学生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有:电路的连接、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等,学生对实验探究已有一定的思路,这些知识技能都是学好本节的基础.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根据几年来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经验,主要在教法中突
出以下几方面:(1)在学习前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2)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3)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
和反应,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与异化”不断组织和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重视学情,突出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
4、教学资源准备
收音机、三节电池、小灯泡、定值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20Ω 2A)、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干.?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修改与补充
一、复习通过上节课探究实验的学习,我们得到了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什么关系?1.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你得到了什么结论?2.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你得到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其实在十八世纪初期德国的物理学 (?http:?/??/?www.zzstep.com"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家欧姆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得出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个结论称为欧姆定律. 二、进行新课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欧姆定律的公式是I=U/R.(说明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同一时刻而言的,即“同一性”“同时性”)推导公式:U=IR;R=U/I(让学生思考:能否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 I 电流 安培(A) U 电压 伏特(V) R 电阻 欧姆 (Ω)例: 我们经发现知道,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 (?http:?/??/?www.zzstep.com"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学生做完后老师作补充)解题规范:画出简易电路图,在图上标出已知量、未知量.(2)写出已知,单位.(3)先写出公式,再代入数据和单位,最后得结果.(4)解题过程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所求量的依据或是所求的量是什么)解题过程解:由题意得:R=880 kΩ=8.80×105Ω U=220V根据欧姆定律得: I = U/R = 220V / (8.80×105Ω)= 0.25 ×10-3A=0.25mA 答: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0.25mA.4.巩固练习实验中测得一个未知电阻的两端电压为5V,流过的电流是50mA,这个 (?http:?/??/?www.zzstep.com"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电阻阻值是多大?解:由题意得I=50mA=0.05A ,U=5V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可得: R=U/I=5V/0.05A=100Ω答:这个电阻阻值是100Ω.(让学生思考 :能否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三、小结学生自己总结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二、欧姆定律的公式是I=U/R三、推导公式:U=IR R=U/I四、各物理量的单位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