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司马光
学习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司、跌、皆、弃、持”5个生字。 2.会写“司、庭、登”等7个字,重点指导“登”的书写。 3.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4.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5.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学习内容 学习评价
课 文 我 会 读 1.我查阅了司马光的资料。 ABC好较好欠佳全对不全对全错
生 字 我 会 认 2.给生字注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 )( )( )( ) ( ) 司 跌 皆 弃 持 3.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并读句子。 足跌没( )水中 ABC好较好欠佳全对不全对全错
词 语 我 会 写 4.请你观察本课会写的字,哪个字容易写错,思考一下(课上完成)。 姿势标准 结构美观 书写正确 干净整洁
课 文 我 理 解 5.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司马光①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注释 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皆]全,都。 ⑤[光]指司马光。 ⑥[迸]涌出。 6.你能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7.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8.背诵课文。 ABC好较好欠佳全对不全对全错
总 结 提 升 · 审 美 鉴 赏 孔融让梨① 孔融四岁,与诸兄②同食梨,融独③择小者。父问故④,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注释 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 ②[诸兄]其他的兄弟。 ③[独]唯独。 ④[故]缘故,原因。 ABC好较好欠佳全对不全对全错
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4《司马光》 课后反思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整个备课、讲课过程中,对我而言,真的是一次洗礼,一次对部编教材、对小古文教学、对导航单教学的思考。
一、精心设计导航单,提高有效预习。
《司马光》,篇幅均较为短小,所讲述的故事内容较为简单,但内涵深刻,里面包含了古人的、精神、智慧、哲学等,但由于这种文学形式离我们年代比较久远,对于知识浅薄的小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如何设计里面的题目,我反复修改了四稿,力争摸准学情,有所提升。以前在课本上预习时,如果是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对所要预习的课文一般匆匆读一两遍,顶多再自学一下生字,对文中的内容却不仔细研究,这种停留在表面的预习不能达到预习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对学生的预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航单预习使学生有了具体的预习任务,可以使学生深入地学习教材,尝试着解决问题,这样在任务目标的驱动下,有了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预习的质量自然就提高了。对预习作业进行的评价,就使学生有了完成好预习任务的压力,这样长期坚持训练,就能实现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目标。
二、解读文本、课后题,确定课堂重点。
统编教材编排的《司马光》,全文只有30个字且配上了精美的图片,文字简短,图文并茂,降低了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化抽象为具象。统编版教材《司马光》安排了这样的课后题: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第一个思考题我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看:一是朗读,文言文朗读是基础,作为老师要以身示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喜爱文言文的兴趣。二是背诵,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然后引导进行熟读成诵。第二个思考题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这一方法来理解课文,进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这是基于课标,也是符合学情的,其实,如果再能借助文中的插图,文章理解起来会更容易、透彻,故事讲得也会更加生动。第三个思考题则是指向文言文的表达,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表达形式的独特,进而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见,统编版教材把《司马光》放到三上,并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这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这更是找到了语言的“源头活水”。
3、借助课堂导航单,让课堂表达更有积极性。
在以往上课过程中,发现利用导航单的教学时,对 “小老师”上课最大的难度是课堂上的组织能力,因此,本学期我制订了计划,集中他们进行课下辅导,每一篇课文都能够训练一些孩子。所以这堂课小老师的状态还是很好的。另外,要教给学生技巧,同时要提醒“小老师”注意:不要总是提问那些活跃分子和学习好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参与课堂的机会;不要总是提问,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可以讲解,也可以让学生读书、上黑板等形式多样,避免课堂形式的单一。指导“小老师”按照导航单所应学内容进行“备课”,并思考如何让其他学生接受和认可。这种形式对孩子们是一种锻炼,但也是一个需要花费心思培养的能力。
四、准确把握小古文,为传承中华文化助力。
反观人教版编排的四篇小古文,内容相对较长,《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是有插图的,《学奕》和《两小儿辩日》不但内容较长且是纯文字出现的,这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上是大打折扣的,同时在学生理解内容方面难度又有所提升了。统编版教材把《司马光》放到三上,并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这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这是对中华经典的尊重。《司马光》的篇幅均较为短小,所讲述的故事内容较为简单,是孩子们所熟知的。在一定程度上孩子们容易接受,所以,除了课堂进行方法指导以外,我加入了小古文《孔融让梨》,试图以统编教材为引领,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为传承中华文化助力。
五、未来的教学尝试
接下来,我准备尝试“以导航单为依托的小古文和现代文的整合阅读教学”,以孩子们熟悉的故事为载体,找到相应的古文,让孩子们在对比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当然,学生对其的感知和吸纳,我应该多保持一份耐心和信心,既不急于求成,也不知难而退。引导学生落实“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的教学目标。
附:
导航单下的小古文群文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想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群文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但是,在以往的中高年级群文阅读、单元整合中更多的是对现代文的研究。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就出现了小古文《司马光》,这是部编教材的一个很大变化。如何上好这堂课,这个学期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司马光一课为依托,综合学习小古文的学习方式。重点借助注释来引导学生去理解里面的重点词句,读懂小古文,进而体会司马光的人物形象。还通过让学生比较小古文和现代文的区别,进行全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小古文言简意赅的特点,去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当时自己就有一个想法,要把这堂课进行深入研究,进行群文阅读,趁热打铁,以1+x群文阅读为核心,关注学科素养,聚焦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围绕主题选定拓展材料。
我把《司马光》、《孔融让梨》、《夸父逐日》《曹冲称象》四篇文章组成群文。从题目看,它们都属于某人做某事这类文章,同时也通过一件事反映人物的品质,但每篇文章中解决问题的着重点不同:《司马光》是突出司马光的行为;《孔融让梨》主要是展示孔融说的话;《夸父逐日》是具有神话色彩的、而《曹冲称象》则是表现曹冲的创造性思维的。通过这样的群文阅读、比较阅读,要比阅读其中的单篇文章,要全面、深刻得多。
2、根据目标设计导航单。
群文阅读
学习目标1.能够回顾课文《司马光》中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了解每篇文章人物的品质。 4.学写小古文。
学习内容 学习评价
文 本 理 解 (一) 司马光①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⑥,儿得活。注释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②[庭]庭院。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④[皆]全,都。⑤[光]指司马光。⑥[迸]涌出。 ABC 好较好欠佳 全对不全对全错
文 本 理 解(二) 孔融让梨①孔融四岁,与诸兄②同食梨,融独③择小者。父问故④,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②[诸兄]其他的兄弟。③[独]唯独。④[故]缘故,原因。 ABC 好较好欠佳 全对不全对全错
文 本 理 解(三)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①;渴,欲②得饮,饮于河,渭③;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④。未至,道⑤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⑥。注释①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②欲:想要。 ③河,渭:黄河,渭水。 ④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⑤道:半路上。 ⑥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 ABC 好较好欠佳 全对不全对全错
文 本 理 解(四)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 则象重可知矣。” 尝试读懂故事,把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 ABC 好较好欠佳 全对不全对全错
总结提升 1.写一写你的阅读收获。 我来创编小古文。 ABC 好较好欠佳 全对不全对全错
24《司马光》 评测练习
一、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群儿/戏于庭
B.一儿/登瓮
C.光持/石/击瓮/破之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 足跌没水中( )
A.没有 B.埋没 C.淹没
② 光持石击瓮破之( )
A.代词,指群儿 B.代词,指瓮 C.代词,指石头
③ 众皆弃去( )
A.离开 B.距离 C.除掉
三、读一读,做一做。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足跌没( )水中 众皆( )弃去
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 )
(2)水迸( )
3.说一说你从司马光身上学到了什么?
附:学习导航单 24 司马光
学习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司、跌、皆、弃、持”5个生字。2.会写“司、庭、登”等7个字,重点指导“登”的书写。3.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4.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5.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学习内容 学习评价
课文 我会读 1.我查阅了司马光的资料。 ABC好较好欠佳全对不全对全错
生字我会认 2.给生字注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 ) ( ) ( ) ( ) ( ) 司 跌 皆 弃 持 3.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并读句子。足跌没( )水中 ABC好较好欠佳全对不全对全错
词语我会写 4.请你观察本课会写的字,哪个字容易写错,思考一下(课上完成)。 姿势标准 结构美观书写正确 干净整洁
课文我理解 5.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司马光①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⑥,儿得活。注释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②[庭]庭院。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④[皆]全,都。⑤[光]指司马光。⑥[迸]涌出。6.你能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7.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8.背诵课文。 ABC好较好欠佳全对不全对全错
总结提升·审美鉴赏 孔融让梨①孔融四岁,与诸兄②同食梨,融独③择小者。父问故④,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②[诸兄]其他的兄弟。③[独]唯独。④[故]缘故,原因。 ABC好较好欠佳全对不全对全错
24《司马光》 课标分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有这样的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一、结合《课标》,落实单元、本课训练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标准中就提到“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统编教材编排的《司马光》,全文只有30个字且配上了精美的图片,文字简短,图文并茂,降低了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化抽象为具象。统编版教材《司马光》安排了这样的课后题:1.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第一个思考题我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看:一是朗读,文言文朗读是基础,作为老师要以身示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喜爱文言文的兴趣。二是背诵,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然后引导进行熟读成诵。第二个思考题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这一方法来理解课文,进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这是基于课标,也是符合学情的,其实,如果再能借助文中的插图,文章理解起来会更容易、透彻,故事讲得也会更加生动。第三个思考题则是指向文言文的表达,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表达形式的独特,进而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见,统编版教材把《司马光》放到三上,并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这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这更是找到了语言的“源头活水”。
二、依托《课标》理念,借助课堂导航单,让课堂表达更有积极性。
在以往上课过程中,发现利用导航单的教学时,对 “小老师”上课最大的难度是课堂上的组织能力,因此,本学期我制订了计划,集中他们进行课下辅导,每一篇课文都能够训练一些孩子。所以这堂课小老师的状态还是很好的。另外,要教给学生技巧,同时要提醒“小老师”注意:不要总是提问那些活跃分子和学习好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参与课堂的机会;不要总是提问,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可以讲解,也可以让学生读书、上黑板等形式多样,避免课堂形式的单一。指导“小老师”按照导航单所应学内容进行“备课”,并思考如何让其他学生接受和认可。这种形式对孩子们是一种锻炼,但也是一个需要花费心思培养的能力。
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提倡: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在本课中,也是对学生的回答以及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加以肯定,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课堂上,我充分重视学生的各种课堂生成,激发他们表达的积极性,给予鼓励和引导。
四、准确把握小古文,为传承中华文化助力。
课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的要求。我们反观人教版编排的四篇小古文,内容相对较长,《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是有插图的,《学奕》和《两小儿辩日》不但内容较长且是纯文字出现的,这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上是大打折扣的,同时在学生理解内容方面难度又有所提升了。统编版教材把《司马光》放到三上,并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这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这是对中华经典的尊重。《司马光》的篇幅均较为短小,所讲述的故事内容较为简单,是孩子们所熟知的。在一定程度上孩子们容易接受,所以,除了课堂进行方法指导以外,我加入了小古文《孔融让梨》,试图以统编教材为引领,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为传承中华文化助力。
以上就是结合(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司马光》这一课进行的分析。
24.《司马光》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司、弃”等7个生字。②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③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节奏停顿得当,并背诵课文。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魅力。
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能从文中感悟到遇事要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难点是让学生借助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从古至今,流传着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司马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了千年,它啊还曾经出现在我们以前的语文课本里,指名小朋友读人教版语文课本里一年级的课文《司马光》(课件出示)。
二、初识文言文,对比中发现
师: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可是发生在将近一千年前的宋代呀,那么,一千年前的古人又是怎么把这个故事写下来,流传至今的呢?现在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想一下,他们写这个故事用了多少个字?
师:现在,老师把古人写的故事带来了,你们想读吗?出示《司马光》的现代文与文言文。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找一找文言文与我们现代文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生:四人小组交流两个故事的不同之处。(字少,短,不容易懂……)
师归纳:是啊,像这样简练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板书: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人们常说:古人惜字如金!看,这篇文言文仅仅用30个字就把故事写得清清楚楚,扣人心弦。不得不叫人佩服!文言文语言简练难懂,其实它跟学古诗差不多,相信一定难不倒大家!
二、走进文言文——朗读中感受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古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诵读。
一读正音: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102页,自由朗读《司马光》,读之前,老师还有一个要求:我们初读小古文要读准字音,正如南宋文学家朱熹所说:
学习活动一:
一读正音 读之,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 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
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2、既然是古人写的文章,就要用古人的方式读。听一下标准的诵读,纠正自己刚才读的不准确的地方。在听的过程中比较:读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一样?
(一、速度比较慢,二、句中停顿比较多。)
3、听得真仔细!带着两个秘诀再次练读。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如痴如醉、摇头晃脑,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老师试读一遍给你们听,待会你们也试一试。
4、出示:有停顿线的课文
师:谁再来试一试?请你(指生读)
适时打断...可以再放慢一些...师示范后,生继续
师:你已经很会读小古文了。谁还想来?你来(指生读)?
师:大家读的越来越好了,下面,我们师生配合,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读黑色字,大家一起读红色字。
生:(接读)?
师:同学们读的比老师还要好呢,让我们伴着古琴曲,一起诵读这篇小古文。
生:(配乐读)
二读明意:
师:同学们,读准字音只是学好小古文的第一步,要想真正的读懂小古文,还要理解它的含义。我们怎么读懂小古文呢?看——
学习活动二:
二读明意 可借助下面注释,或者联系上下 文猜读的方法,说说文章的主要意思。
1. 出示文中“注释”,借助注释读懂古文。
2.检查读书情况
1.书写“庭”字?
(1)引出“庭”: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个故事,故事的开头就告诉了我们这个故事发生在?(庭院里)?
(2)师范写,生书空?
提醒:①注意笔顺,先写“广”,最后写“廴”;?
②注意关键笔画:第二横略长。
(3)翻开作业本,写两个。
2.趣读“文言文”
师:群儿戏于庭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生:一群小孩在院子里做游戏?
师:说得真好,这里的庭指的是庭院,和我们现在的意思是一样的,那么,你猜他们在玩什么?
生:捉迷藏 老鹰捉小鸡......?
师:嗯,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呀!谁来读一读?
生(指生读)群儿戏于庭
师:你读出了画面感,真好,读小古文呀,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韵味,也就是声断气连,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群儿戏于庭?
师:让欢乐洋溢在脸上,群儿戏于庭,再读
生:(齐读)群儿戏于庭
师:玩得多开心呀,突然,听,(配乐)发生了什么?用文中的话来说?生: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瓮是什么样的?注释怎么说 生: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师:【课件:瓮、缸画】是这样形状,你们见过吗? 生:没有?
师:看,左边这个是瓮,对比普通的水缸,可大不一样。瓮是古代的一种容器,有时候用来盛酒、盛水,它的口比较小。要是掉进这样肚大口小的容器中,会有怎样的危险?
生:有生命危险
师:是呀,一个“没”字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危险。足跌,齐
生:(齐读)
师:刚刚还是欢声笑语,突然,足跌没水中,缸里的水没到了胸膛。
生:足跌没水中
师:没过了头顶
生:足跌没水中?
师:声断气连,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的紧张气氛,让我们回到这个小庭院,再来感受这份惊心动魄。
师:群儿,齐 生:(齐读)
师:女生读前句,男生读红色字,起
生:(女生读)群儿/戏于庭, (男生读)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在这危急的时刻,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各有怎样的表现?
生:其他小伙伴们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用石头把瓮砸碎,救出了小伙伴
师:文中是这样说的,请你来说 生: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众指? 生:一群小孩
师:众 生:皆弃去
师:光指? 生:司马光
师:光
生:持石击瓮破之
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 生:【聪明】??
师:对,司马光非常机智,还有吗? 生:【冷静】??
师:是从哪些字中感受到的? 生:【持、击】
师:同学们,让我们学着司马光的动作,再读?生:光持石、击瓮破之(带着学生做动作)?
师:是呀,这样机智的司马光,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持石、击瓮破之,动作一气呵成。同学们,这篇小古文只有短短30个字,却多处使用了动词?
生:【持、击】?
师:同学们,让我们学着司马光的动作,再读
生:光持石、击瓮破之(带着学生做动作)?
师:是呀,这样机智的司马光,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持石、击瓮破之,动作一气呵成。同学们,这篇小古文只有短短30个字,却多处使用了动词。
师:那同学们,除了刚才这两处,你还找到哪些?
生:(指生说)戏、登、跌、没、弃、持、击、迸
师:大家可真厉害。
师:通过这几个动词,司马光击瓮救人的画面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再来齐读小古文,去回顾这惊险的一幕。读的时候,可不要忘了声断气相连。群儿,起。 生:(齐读)
师:这样的司马光,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让老师听出你们的喜欢
师:众/皆弃去,起 生:(齐读)?
师:这个孩子终于得救了,小古文中,是这样描述的
师:水迸 生:儿得活。?
师:迸是水一下子涌出来。【板书:画流水】
再来齐读生:(齐读)水迸,儿得活?
3、借助插图,说说故事。
(1)校对人物:瓮的周围就有一群孩子,划出文中的人物,你划出来了吗?(指名说人物)你看老师也把他们全部划了出来,跟老师校对一下。
(2)将“群儿、一儿、众、光”请到相应的图片中。
(3)人物找对了还不够,还得借助人物,用现在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有困难了请谁帮忙?(注释、插图)。
学习活动三:看注释和插图,说好这个故事。?
古代这么说 现在怎么说
群儿戏于庭 一群孩子
一儿登瓮 一个孩子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很多孩子
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
水迸,儿得活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课文学透彻了,小古文不仅概括性强,还是一字多义。
师:这样的小古文有意思吗??生:有意思?
三读说画面背古诗
师:学完小古文,司马光击瓮救人的画面,深深印在了我们的脑海,接下来,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看看谁能用小古文中的话来描述老师出示的画面。
三读古诗 想象画面,试背古诗
师: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第一幅,谁说? 生:群儿戏于庭
师:找的非常准确,一起来读。这幅呢? 生:一儿登瓮?
师:反应真快。你领着大家读一读。 生:(领读)一儿登瓮
师:谁再来 生:足跌没水中?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男生读 生:足跌没水中
师:继续,你来 生:众皆弃去?
师: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点,女生齐读 生:众皆弃去?
师:下面这幅要好好观察,你说 生: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你觉得呢? 生: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师:你观察的真细致,最后一幅,一起来 生:儿得活?
师:大家的眼睛真亮,谁能把这些图画连起来用小古文说说?
师:自己先试一试,说给你的同位听。 生:(自由试背)?
师:声音渐小,看到同学们都胸有成竹,咱们一起试一试好不好?
生:好(齐背)?
师:谁想自己来挑战?请你来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咱们就把课文背下来啦,你们可真厉害,让我们试着把这些画面印到自己的脑海中,闭上眼睛,边想象边背。
司马光,起。 生:(齐背)?
师:同学们,让古琴曲回荡在耳边,让画面浮现在眼前,让我们一起领略古文的魅力,司马光,起 生:(配乐齐背)
四、拓展阅读。
师: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聪明机智的司马光一直被后人传颂,其实,在历史上,还有许多小朋友也和司马光一样有着优秀的品质。仔细听(播放三字经片段)?
师:这首歌里藏着一个小故事,它是? 生:孔融让梨?
师:真厉害,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孔融让梨》这篇小古文。先看老师提出的要求
学习要求: 一读,读准字音。 二读,读通句子,读懂小古文。 三读,想一想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师:好,开始吧 生:(自由朗读)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 生:(指生读)?
师:第一次读这篇小古文,就读准了字音,注意了停顿,真了不起。同学们,这个故事你们听懂了么?
生:听懂了?
师:哦,谁来讲给大家听?你来 生:(讲故事)?
师:理解的这么好,用的什么方法? 生:结合注释,之前听过这个故事?
师:这么快就掌握了学习小古文的方法,你真棒。同学们,读懂了小故事,你觉得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谦让 懂事
五、总结
师:是呀,走进小古文,不仅感受到了它的韵律美,还让我们结识了机智冷静的司马光、懂礼谦让的孔融,看到了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其实,像这样描写小朋友美好品质的小古文还有很多(出示课件)
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让我们多读经典,一起感受经典的魅力
师: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猜读,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上面的方法,再读一读古文,看看你能不能读懂,不明白的可以和同位交流或问一问老师。?生:(自由理解)?
师:大家都很会合作学习,现在,都读懂了么??生:读懂了?
师:老师来考考大家?2.指导讲得更精彩。
(1)瓮与缸的区别。?
?
弃?
(3)还把弃字放回到课文当中。?同桌互相讲故事。?(4)推荐同学讲,互评。?
(5)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司马光??板书:沉着、机智、勇敢……?他聪明在哪??
四、带感情朗读,背诵文言文。?
1.师生合作读。?
2.现在,我们穿越回古代,你就是那群儿中的一儿,把当时的情景讲给现代人听。?
3.背诵。?
五、推课外书籍,积累文言文。?
老师听到了,听到了古人郎朗的读书声;老师看到了,看到了这短短30个字背后藏着的精彩故事,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啊。?
孩子们,如果我们能读懂更多的文言文,就可以进入几千年前的智慧海洋去尽情遨游。?
建议大家从最短小、浅显的文言文读起,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板书:司马光(文言文)????????沉着????????机智????????……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不错。现在,请先自读课文,希望大家遇到生字词能多读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2.课文比较短,请大家再读一遍.这次试着读出停顿,读懂句子。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刚才几位同学都能做到“音准”,“文顺”,但老师觉得你们的停顿还掌握得不太好。现在,请听老师的范读,可以拿出铅笔,一边听一边体会,哪里该断句,哪里该重读,作上记号。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这次,请大家跟着老师小声读,看作下的停顿和重音的记录是否合适。
7.现在的感觉和刚开始自己读不一样了吧?古文啊,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大家的课文都读得很不错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则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出示自学指导:小组同学一起,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向老师提出。(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小组讲得好。)
1.小组合作学习。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全班同学交流不懂的字词。
2.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予以点拨。
3.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4.讲故事比赛。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下面我们一起感悟课文。出示自学指导:
1.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2.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3.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4.砸缸的结果怎么样?
5.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交流、反馈,反复朗读,理解感悟。
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6.当堂训练
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来。
五、总结文言文学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哪些好方法?
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到危险的地方玩耍,遇到危险时,我们要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出好办法……)
七、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共56张PPT)
孩子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从古至今,流传着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司马光》。
24 司马光
会认“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
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本文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体会并学习司马光遇事的沉着冷静。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有名的大文学家、史学家,他小时候很爱学习,也很聪明。《司马光》这篇课文就是写他小时候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司马光
136个字
30个字
司马光
有一天,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沉到了底。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抱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被砸破了,缸里的水一下子喷涌出来。掉进水缸里的孩子得救了。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言简义丰
富有韵味
②
①
③
借助注释
借助插图
联系上下文
学习古诗
文言文方法
跌
司
皆
持
弃
sī
diē
jiē
qì
chí
生字大闯关
跌
司
皆
持
弃
生字大闯关
持
chí
跌
diē
结构
登
弃
dēng
qì
众
zhòng
结构
庭
司
sī
tíng
结构
持
跌
结构
左右
登
弃
众
结构
上下
庭
司
结构
半包围
【戏】游戏;玩耍。
【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没】沉没。
【去】离开。
【持石】拿着石头。
【之】代词,指瓮。
【庭】庭院。
【足跌】失足。
【皆】全;都。
【光】指司马光。
【破】使……破。
【迸】(水)涌出。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和同桌合作读,互相正音,注意断句。
读之,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
学习活动一:一读正音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二读明意
可借助下面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猜读的方法,说说文章的主要意思。
【戏】游戏;玩耍。
【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没】沉没。
【去】离开。
【持石】拿着石头。
【之】代词,指瓮。
【庭】庭院。
【足跌】失足。
【皆】全;都。
【光】指司马光。
【破】使……破。
【迸】(水)涌出。
写一写
关键笔画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瓮
缸
猜一猜:
其他小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做?
众皆弃去。
字源
弃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全都离开了。
当其他的小朋友都离开的时候,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
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不知所措
惊慌失措
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
学习活动三:看注释和插图,说好这个故事。?
古代这么说
现在怎么说
群儿戏于庭 一群孩子
一儿登瓮 一个孩子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很多孩子
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
水迸,儿得活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司马光小时候跟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瓮上玩,一不小心,失足掉到瓮里。就在这危急的时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瓮砸去,"砰!"瓮破了,瓮里的水流了出来,掉进瓮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图文对对碰
三读古诗
想象画面,试背古诗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看图
背诵
课文
本文主要是讲 儿时跟小朋友们一起玩的时候,用 砸破 ,救出了小伙伴的故事。
司马光
石头
瓮
学完本课,谈谈你从幼年司马光身上获得的启示。
①面对问题,我们要打破常规,寻找解决的方法。
②困难面前既要机智,又要采取果断的行动。
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用什么办法救出小朋友?
我们还可以一起用力把瓮推倒,救出小伙伴。
我会赶紧回家找爸爸过来帮忙救小伙伴。
我们可以找一根绳子或者树枝把小朋友拉起来。
学习要求:
一读,读准字音。
二读,读通句子,读懂小古文。
三读,想一想孔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群儿戏于庭
一儿落水
水迸
儿得活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曹植作《七步诗》
王冕四岁学画
王羲之七岁通书法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