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中学2010至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段考试卷
高2012级文科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中。)
1、下列各区与其特色优势、功能搭配正确的是:
A、矿区-交通优势 B、旅游区-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特色
C、中心商务区-艺术特色 D、文化区-商业功能
2、从空间分布看,下列地理事物表现为点状的是:
A、农业 B、城市和工业 C、城市群和工业区 D、交通运输线
3、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貌单元是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4、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经历的阶段顺序大体是:
①一、二、三 ②二、一、三 ③二、三、一 ④三、二、一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5、 衡量一个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不包括: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国民收入 C.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 D. 人文发展指数
读下图,回答6—7题。
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地貌 B.地貌、植被 C.植被、土壤 D.土壤、气候
7、A区与C区的大致界线是: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线D.3 000m等高线
8、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
B.加工工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C.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快 D.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不平衡的增长态势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据此回答9—13题。
9、划分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
A.经济发展速度 B.经济结构
C.经济发展水平 D.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
10、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11、既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又属于西部大开发范围的是
A﹑湘 B﹑黑 C﹑内蒙古 D﹑鲁
12、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距海远近的差异 ④开放程度的差异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西部地带经济发展的优势有:
A.生态环境良好,草原广布 B.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技术水平较高
C.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比较便利 D.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下列地理现象与其形成原因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气候干旱,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明显
B.东部季风区土壤较肥沃——气候暖湿、多森林植被
C.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冰川广布——海拔高度影响
D.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纬度位置影响
我国在环保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的比重从1990年的76.2%降至2005年的69.1%。据此回答15—16题。
15、下列关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至2005年我国已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B.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为主,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控制难
C.由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可知,在全球变暖问题中我国应负主要责任
D.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的比重最大
16、中国最大的“煤变油”项目——神华集团煤液化项目落户在内蒙古乌兰木伦镇,该地区发展该项目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A.煤炭资源丰富 B.科学技术发达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市场前景广阔
读2008年广东省人口数及构成表及图1,回答17—18题。
表:2008年广东省人口数及构成(单位:万人)
指标 年末人口数
常住人口 9544
其中:城镇 6048
乡村 3496
其中:0-14岁 1875
15-65岁 6913
65岁及以上 756
17、2008年广东省的城市化水平约为:
A.72.4% B.36.6% C.44.0% D. 63.4%
18、在三角坐标图中,能正确表示2008年广东省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A.A B.B C.C D.D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右图),回答19—20题。
19、 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 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
C. 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D. 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20、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现在:①交通便利②资源丰富 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 ④区位条件好。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是长江的干流剖面图、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联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经验,读图回答21—22题:
21、下列描述中能面正确反映该河流中下游气候、水文特征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 B.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夏汛冬枯
C.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D.气候高寒,冬季断流
22、受长江流域自然背景的影响,该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是:
A.上游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当地经济 B.中游兴建大坝蓄水,发展工农业生产
C.下游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D.采取梯级开发,实现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读右图完成23—25题:
23、形成图中地区荒漠化最基本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位于内陆,气候干旱 B.地球变暖,气候异常
C.地球运动,地形上升 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24、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发展加剧加
速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灌溉 B.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
C.矿产资源开发 D.气候异常
25、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是:
①在农区改善耕作与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②在牧区增加水井数量,保障牧草有充足水源
③在缺水的流沙地区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图2示意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情况,
读图完成26—27题。
26、对我国耕地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主要是:
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 B.灾害损失、农业结构调整
C.建设用地、农业结构调整 D.灾害损失、建设用地
27、“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有:
①有利于保持水土 ②减少蒸发量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促进水循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21—23题。
28、图中河流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A.6月 B.7月 C.8月 D.9月
29、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30、图中废弃绿洲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越来越干旱 B.人类过度开荒种地
C.冰川消融速度越来越慢 D.流域内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二、综合题。(本题共四道大题,共40分。请将答案写到对应的答题卡上。)
3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世界著名的尼罗河阿斯旺大坝(A)和长江三峡大坝(B)建设工程分布图
材料二 阿斯旺大坝(A)和长江三峡大坝(B)建设的相关资料
河流大坝工程 阿斯旺大坝(A ) 长江三峡大坝(B)
坝址水文条件 年径流量(亿m3) 820 4510
平均含沙量(kg/m3) 1.6 1.2
年输沙量(亿吨) 1.34 5.3
总库容量(亿m3) 1640 393
调节库容(亿m3) 1310 165
库区水量损失(蒸发+用水) 大 小
入海水量 建坝前(亿m3) 330 近10000
建坝后(亿m3) 60~18 近10000
出库泥沙 建库后进入三角洲的泥沙仅200~300万吨。百年以内泥沙基本淤在库区内 建库最初10年有1/3的泥沙下泄,以后逐年增多,90年后每年约90%的泥沙出库
坝口至河口距离 900 1800
⑴ 据研究,A大坝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有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土地肥力下降、河口海水倒灌和三角洲海岸遭受侵蚀后退、海口海域鱼类减少等。你认为B大坝建成是否也会出现这些不利后果,简要分析其原因。 。(3分)
(2)关于流域开发中大坝建设的争论由来已久,根据以上材料及你所掌握的知识,请你从大坝建设的有利、不利方面为争论双方分别补充论据。(6分)
主要论据 你认为还可以补充的证据
支持大坝建设的论据。 大坝具有防洪、供水、发电综合效益,且开发水电有利于减排温室气体,有利于能源可持续利用。
反对大坝建设的论据。 大坝建设将造成大批非自愿移民;阻断江河,影响航运和鱼类回游;大坝有巨大的溃坝风险,特别在战争时期是易受攻击的要害部位等等。
3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为: 。
(3)、 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 为主的景观特色。
(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 ,这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 而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波浪作用
33、读“洞庭湖变迁”图,回答相关问题。(10分)
(1)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最大的淡水湖是 。
(2)乙图和甲图相比,洞庭湖的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
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如何保护洞庭湖?
34、为贯彻实施中央确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听取国家计委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西气东输”工程方案的论证汇报。认为启动“西气东输”工程是把新疆的天然气资源优势变成造福新疆各族人民的经济优势的大好事,也是促进沿线省、区、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举措。读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 “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源主要分布在 盆地,“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不均衡。
(2)、 “西气东输”工程共穿越我国 个气候区(填数字),该资源主要消费地是 三角洲。
(3)、该输气管道与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有多处重合路段,在甘肃省境内重复路
段是: 。另外经过“塞上江南”的 平原,此平原成为粮仓的原因: 。
(4)、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积极意义是: 。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是: 。
惠安中学2010至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段考答题卡
高2012级文科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序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本题共四道大题,共40分。请将答案写到对应的答题卡上。)
31、
(1)、
(2)、
你认为还可以补充的证据
支持
反对
32、
(1)、
(2)、 ;
(3)、 ; 。
(4)、 ; 。
(5)、( )
33、
(1)、 ; 。
(2)、 ; 。
(3)、 。
34、
(1)、 ; 。
(2)、 ; 。
(3)、 ; 。
(4)、 ;
。
惠安中学2010至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段考答案
高2012级文科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D D A B B C D C A D D B
序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B C B C D A B C D D C A D
31.(9分)
⑴(3分)
不会(1分)。因为A大坝河口入海水量比建大坝前显著减少,泥沙大量被截留在库区,而B大坝建坝后入海水量几乎不变,泥沙被截留的较少,且大坝下游的多条支流仍将带给河口三角洲大量泥沙。(2分)
⑵(6分)
你认为还可以补充的证据
支持 灌溉、渔业、航运、旅游等(3分)
反对 大坝建设将造成巨大的库区淹没损失;影响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损害生物多样性;造成下游平原因失去天然肥料而土地肥力下降;大坝易诱发地震;有的还会造成入海水量减少进而出现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海岸后退;河口海域鱼类减少(3分);
只要回答合理,均可酌情给分,重在鼓励思维创新。
B
A
C
D
图1
图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