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9 21:5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 第 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刘渊(?~310年),字元海,新兴郡(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开国皇帝(304~310年在位),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后代 ,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为呼延皇后。八王之乱后,刘渊遣子刘聪掠夺洛阳,大将石勒及王弥则掠夺关东各州。310年刘渊死,子刘和继立,不久刘聪杀和自立。311年石勒出兵襄阳,晋廷派遣大军讨伐,但因朝廷与主将司马越互相猜忌,晋军内乱,最后被石勒袭击,精锐尽亡。当时洛阳空虚,刘聪乘机攻陷并掳去晋怀帝,史称“永嘉之祸”。313年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汉赵派刘曜持续攻打。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亡。刘聪317年,司马睿建东晋,定都建康。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王与马,共天下材料:“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晋书·王导传》司马睿
政治上依靠王导
军事上依靠王敦开启东晋门阀
政治格局司马睿和山东大贵族王导交往密切,他即位后,因在皇族中声望不高,势力单薄,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他重用王导,王导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也使北方南迁的士族拥护司马睿,进而稳定东晋政权,维持偏安江东的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命他为丞相,执掌朝政,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东晋北伐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回复中原。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军事家。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c?)觉,曰: 闻鸡起舞?"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淝水之战前秦统一北方淝水之战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兵力对比:80万:8万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荆扬晏安,户口殷实)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419年1月28日,刘裕指派王韶之缢杀晋安帝,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即晋恭帝。
元熙元年(419年),刘裕进爵为宋王,宋国又加十郡增益,使宋国包括了二十郡。同年末,刘裕又获加皇帝规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殊礼。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丁卯日(7月10日),刘裕代晋称帝,东晋灭亡。他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 二、南朝的政治1.南朝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东晋317年南朝梁齐420年420-589年 对比一下,南朝中领土最大和最小的
分别是哪个政权?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集权中央,整顿吏治,体恤民情,轻徭薄赋,废除苛法,减轻人民负担,亲自听讼,兴学校,策试诸州郡秀才。打击豪强,抑制兼并。采取抑制豪强的政策,努力推行繁荣经济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并使赋役均摊,元嘉十七年(440年)、二十一年(444年)两次下令免除农民的“诸逋债”,有元嘉之治之称。宋文帝刘义隆
(407年-453年3月16日)宋武帝刘裕
(363年4月—422年6月)梁的建立者萧衍是南齐宗室,他擅长文学,499年被任命为雍州刺史,他乘齐朝廷内乱, 梁武帝萧衍发兵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梁朝。梁武帝夺取帝位以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腐败。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健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极罕见。从此,在南北朝势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侯景之乱: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所攻占的城市影响: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梁

帝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侯景起兵后相继拥立又废黜萧正德、萧纲(简文帝)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最后于551年自立为帝,国号汉。梁湘东王萧绎在肃清其他宗室势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辩讨伐侯景,战局逐渐扭转;驻守岭南的陈霸先北上与王僧辩会师,于552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终于平息。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注:宋指南朝的刘宋政权;
稔(rěn)意为丰收。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广(人微)……民食鱼稻,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汉书·地理志》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结合课文和材料得出:秦汉时期的江南经济怎么样?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
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江南地区,不像北方战乱不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③人口因素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农 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很多水利。农业技术也有很大改进。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小麦推广水稻为主五岭:三个在湘桂间,因此一般是由西到东地排列,指越城岭(湘桂间)、都庞岭(湘桂间)、萌渚岭(湘桂间)、骑田岭(湘南)、大庾岭(赣粤间,腹地在江西大庾县),横亘在湖南、两广、江西之间。是史称南岭者的主要构成。五岭以南还种植了双季稻,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的一种稻作制度。按其栽培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双季连作稻、间作稻和混作稻等。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魏晋南北朝大袖衫、间色条纹裙制瓷业东晋越窑小瓶 南朝十分重视造船,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 船速明显加快,尤其是祖冲之发明千里船,能日得百余里。民间的造船业也很兴盛,有不少私人营造的大船。商业方面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建立主要事件王朝政治表现原因表现影响① ② ③ ④ 农业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向平衡北伐中原317年宋、齐、梁、陈前期(宋):社会安定后期(梁)手工业商业建康门阀政治:“王与马共天下”1.“王与马,公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
A.西汉 ?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这两个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
A.曹操 ? B.王导   C.祖逖   D.王敦
3.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
A.八王之乱 ? B.祖狄北伐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课堂练习DCD4.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  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