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教学设计
1.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绝句《书湖阴先生壁》。看到这个题目,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他的意思?(题于湖阴先生的庭院壁上)
湖阴先生是谁?为什么作者会给湖阴先生写这首诗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
2.介绍作者
师:本诗的作者是王安石,宋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诗多描写社会现实。退隐后就寄情山水,写了很多描述山水风光的诗句。本诗就是其中一首。
这首诗是王安石居住在南京半山园时所作,当时他到好朋友湖阴先生(杨德逢)家里做客,看到湖阴先生把庭院照料的十分别致,感到非常欣赏,便吟成这首诗写到了庭院的墙壁上。
所以,我们能猜测,本首诗是作者赞美湖阴先生隐居生活的诗。
3.朗读
师:首先,我们来听一听这首诗。下面请大家仔细听朗读的音频。听完之后,请大家把不认识字的拼音标出来。
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听的时候,请大家跟着音频朗读,注意朗读绝句的节拍。
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尝试下有感情地朗读。之后我们邀请同学为大家朗读。
4.品读
(1)分析诗句
前两句: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茅檐,花木)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净无苔,成畦)
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什么样的环境特征?(环境整洁,幽静)
后两句:
水(护田,绕)
山(排闼,送)
(展现出“亲近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联系整首诗,前后两句分别展现了湖阴先生的哪些特点?(长扫,手自栽。表现了湖阴先生勤劳朴实,有生活情趣。护田,排闼。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一水和两山比作人,通过表现山水与湖阴先生的亲近,展现出湖阴先生与山水和谐相处,缔结了深厚的情谊。)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前两句诗描绘了湖阴先生整洁、富于生活情趣的隐居生 活,后两句展现了湖阴先生徘徊于山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作者对湖阴先生隐居生活的欣赏,及对先生生活情趣和高洁品质的赞美。)
(2)小结
本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隐居生活的欣赏,同时表达了对先生富于生活情趣及高洁品质的赞美。
5.总结
本单元的三首绝句均采用了夸张、拟人等写作手法,增强了对场景的表现力。
作者寓情于景,由今思古,由远及近,诗以言情。
6.作业
熟读三首绝句,结合想象领会作者描绘的画面。
背诵并能正确默写三首绝句。
(共13张PPT)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王安石 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代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诗多指陈事实。退隐后,诗多描写山水风光。
创作背景
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的半山园,与邻居湖阴先生杨德逢交往地很好。
一年夏初,诗人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景色非常欣赏,便吟成这首绝句,题写在庭院墙壁上。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tà
qí
思考
本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用诗中的词语说一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描写展现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
茅檐长扫净无苔,
几间简朴的茅舍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
花木成畦手自栽。
整齐的田地
整洁,
幽静
qí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一条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青山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两山排闼送青来。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拟人
思考
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展现出湖阴先生的哪些特点?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湖阴先生朴实勤劳,
富于生活情趣。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湖阴先生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山水缔结了深厚的情谊
思考
本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的前两句描绘了_____,
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诗中夸张、拟人、用典等手法的运用,巧妙融合了远、近景的描写,增强了画面感
作者寓情于景,诗以言情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对居家环境的描写,可以看出湖阴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诗中描写的居家环境,突出了净、静、美的特点,表现出湖阴先生朴实勤劳、富有生活情趣的性格特征。
思考与练习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对偶精美,写活了近处的水和远处的山,说说你的理解。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结构严谨优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水“护田”,山“送青”,山水对田,对人似乎有一种友爱之情。全诗体现出湖阴先生高洁的品格,表达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