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武鸣高级中学 潘东明
想一想:
中国历史经历了哪几种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原始人群时期 氏族公社时期。
(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070年)
奴隶社会:
夏朝-奴隶社会的形成 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 西周-奴隶社会的强盛 春秋-奴隶社会的瓦解
战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秦汉—封建社会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
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五代、辽宋夏金元—再分裂与进一步融合
明清—封建社会的衰落
社会主义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冀州、青州、徐州、荆州、豫州、梁州 雍州、扬州、兖州。夏朝建立了武装,设置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国家机构初具规模。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都城在阳城。中心为黄河中下游平原
《示儿》-----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距今约1万年
新石器时代
特征:
1.打磨石器
2.大量使用陶器
3.开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等
黄河流域
黄河中上游
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彩陶、“粟”
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龙山文化
黑陶
辽河流域
红山文化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特点: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
社会:
取代母权制、私有制、阶级分化、贫富分化、不平等、权贵阶层出现
母系氏族社会:母权制、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开启
文明古国时代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玉器祭坛神庙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仰韶文化彩绘陶器
大汶口文化红陶
龙山文化蛋壳陶
红山文化玉龙
良渚文化玉琮
颛顼、帝喾、尧、舜
燧人氏——钻木取火
伏羲氏——发明网、陷阱、原始的烹调、八卦
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黄帝——黄河中上游部落首领,联合炎帝组成炎黄部落联盟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一)三皇五帝时代
三皇:
五帝:
神话色彩重
事迹具体
三代
夏、商、周
2070年BC,夏禹奴隶制国家建立。
约1600年BC,商朝(殷朝)建立。
1046年BC,周武王伐商,建立周朝
王位世袭制,间接、直接统治相结合,二里头文化等
殷墟遗址(盘庚迁殷),成熟的甲骨文,精美的青铜器等
分封制度-天下归姬,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井田制度-天下归王,礼乐制度-天下归序。
三代
统治特征
夏:间接、直接统治相结合
商:内外服制度 周:分封制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夏: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
商:甲骨文的占卜功能等
表明早期政权体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王位世袭制,嫡长子继承制等
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中华文明脉络清,先秦三代初建功!
(二)夏商周
思维导图提示
1.揭开千古迷团的夏商周断代工程
1996年5月正式启动,其目的是想通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兼用考古学和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将夏商周时期的年代学进一步科学化、量化,为深入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打下基础。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把我国历史纪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
思维拓展
在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以后,人类开始向阶级社会迈进。到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今天,我们分别向大家介绍奴隶制确立、发展和繁荣时期的夏、商、西周。
大禹治水时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深得各部落的拥护,他以“禅让制”的形式接替舜,成了部落的首领。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特别是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此时的夏朝是一个部落还是一个国家呢?为什么?
夏朝是一个国家。原因:
(1)氏族按血缘结合在一起,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禹治水成功后,就分天下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这是国家和部落的根本区别。
(2)1958年河南二里头出土了宫殿建筑群,达一万平方米,并有一支军队,还有监狱文物,这些证明夏的国家机构已初具规模,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而这些恰恰是原始社会所不具备的。
思考:
3.为什么说夏朝已进入奴隶社会?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夏朝已按地区来划分管理国民。(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国家和氏族制度的一个根本区别)。
(3)夏朝已经有了种种压迫人民的机关——国家机器,如武装、官职、监狱、刑法,国家机构初具规模。
(4)奴隶制阶级关系形成。
(统治阶级:最高统治者—夏王;奴隶主贵族。
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
4.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这是禹太自私了呢,还是社会的进步?原因何在?
是社会的进步,而不是个人自私与否的问题。
原因:生产力水平进步导致贫富分化,世袭制是私有制出现和阶级对立出现的产物
想
一
想
:
启继禹位,标志着中国“家天下”的首创,也是中国历代盛衰兴亡的一系列链条之第一环。它不仅具有立国创制的作用,即首建王朝、首行世袭,同时也开了历代篡夺政权的先例。
材料一:《史记·夏本纪》记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又筑倾宫、瑶台,生活更加奢侈腐化,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也更加残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阅读材料
材料四: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汤曰:“格女觽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敢行举乱, 有夏多罪,予维闻女觽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材料二: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 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 “汤德至矣,及禽兽。”
材料三: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
5.夏朝为什么会灭亡?为什么商汤能够灭夏?
思考
商汤能灭夏的原因:
主观方面:汤任用伊尹等贤人作为灭夏的助手,完成灭夏的准备;施行仁政,得到大多数诸侯的拥护;商汤以讨伐夏桀暴政为号召,顺应民意。
客观方面:夏桀的暴虐无道;夏朝奴隶们的不断反抗,加速了夏桀统治的瓦解。
夏朝灭亡的原因:夏桀的暴虐无道;阶级矛盾的尖锐;商部落的强大。
夏朝时期,阶级和阶级斗争还是处于初始阶段,国家也只是雏形,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夏朝与众多的方国部落之间。夏桀亡国的主要原因在于夏朝失去了诸多方国部落的支持,从而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奴隶的不断反抗。当然根本原因还是夏桀的暴虐无道导致阶级矛盾的尖锐。
6.武王伐纣为何取得胜利?
①暴虐无道,人民反抗,军队阵前倒戈。
②周文王,任用姜尚、周公旦,发展农业生产,重用人才,壮大兵力,
③周武王继承父志,积极准备灭商。在商纣统治分崩离析的机会,联合众多部落举兵伐纣。
思考:
武王在灭商之后,遂在商朝的废墟上,又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奴隶制国家——周朝,其都城在镐京,即今天的西安附近,史称西周。商朝从汤开始,历经十七代,三十多个王,历时六百多年
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的残暴统治,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总爆发,周王朝开始衰落。周厉王贪财好利,专山林川泽之利,监视和杀戮国人,拒谏孤行。到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国人暴动”。国,就是城郭,“国人”就是指居住在城郭以内的人。面对周厉王的残暴统治,统治内部也矛盾重重。国人最终忍无可忍,冲进王宫把他赶跑了,周厉王最后死在了他乡。它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群众武装暴动
7.“国人暴动”的性质和后果是什么?西周为什么这么快就衰落下去了?
思考
①平民和奴隶反抗奴隶主残暴统治的起义②周厉王被赶跑,开始了“共和行政”。王室衰微,从此以后诸侯兴师不再请命于天子。西周王权衰落,诸侯霸权开始抬头。
①各种矛盾的激化动摇了奴隶制的基础。西周前期的繁荣并不能消除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即奴隶阶级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这其中还交织着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另外还有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②对外战争连年不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速了王室衰落。③周幽王的昏庸残暴。
8.夏、商、西周的制度
夏朝——
王位世袭制
商朝——
人祭和人殉、井田制
西周——
井田制和分封制
(1)井田制——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国有土地制度,先前已经有了,到了西周时进一步完整了。所谓“井田制”有两种含义:
一是田地的自然形状,田地阡陌纵横,近似于一个个方块,如同井字,称为井田。
二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
基本原则:土地归奴隶制国家所有,不准私人转让或交换。
井田制:
公 田
私田
私 田
性质:
奴隶主城堡
井田制和分封制
奴隶社会国有制
纽带:
土地
想一想
西周的井田制是如何规定的?
一切土地归国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
——生产关系
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
——产品分配形式
由此可见,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同时也是土地私有制的一种,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而受田者是不能转让和买卖土地的。希望大家不要把“国有”与“公有”相混淆。西周统治者通过井田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的分配,那就是天子有所有权,受田的各级贵族有占有权、使用权和应尽的义务,奴隶没有土地权利,只有耕作和被剥削的义务。
思考
井田制的实行对西周乃至我国奴隶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促进农业生产和巩固西周的统治,使我国奴隶社会进入了强盛时期。
(2)分封制宗法制——奴隶社会政治制度
嫡长子继承
主 要 封 国
分封制
宗法制
鲁
齐
燕
卫
宋
晋
天子
诸候
大 夫
士
平 民
奴 隶
目的 :
为了统治已征服的辽阔地区
王畿以外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分封办法:
周王与诸侯 的关系:
周王是诸侯的共主,诸侯是臣属,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
作用 :
积极:巩固了统治,且发展了疆域
消极(隐患):为诸侯割据争霸埋下伏笔.
分封的重 要诸侯国:
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分封制
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分封制就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制度。土地和义务就是把井田制与分封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一旦井田制遭到破坏、解体,那么分封制也就无法实行了.
到了春秋时期,井田制随着私田的大量出现而逐渐瓦解,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奴隶社会就走向瓦解了。那么,春秋时期奴隶社会是如何瓦解的呢?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给同学们讲解。
为什么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1)不再杀俘虏,保存了劳动力。 (2)奴隶主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3)奴隶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4)金属工具广泛使用,使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
因此,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指出:“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当然,这一进步是以广大奴隶及平民的辛勤劳动及悲惨命运为代价取得的。因此,它是一种“野蛮的进步”。
奴隶社会开始-----发展---------鼎盛-----瓦解-----
约BC.2070
约BC.1600
BC.1046
BC.770
BC.256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BC.475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
夏商周政权更替
禹-启………...桀汤…盘庚…纣武厉幽平
建夏 都阳城
王位世袭制
暴政商汤革命
建商 都镐京
迁殷
暴政
武王伐纣
暴政 国人暴动
平王东迁洛邑
犬戎攻破镐京
一、单项选择题
1.考古学家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其年代距今约为4080~3609年之间。据此,“二里头”文化相当于
A.大汶口文化晚期 B.夏朝
C.商朝早期 D.商朝中期
B
2.夏商两朝的覆亡,给后世君主的启示是
A.要重视教育,奖励耕战 B.要加强国防,充实军备
C.要任用贤臣,勤政爱民 D.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C
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削弱权臣和贵族的权力 B.防止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
C.奖励有功的大臣和贵族 D.巩固奴隶制国家的政权
D
随堂练
4.下列各项关于禹的各项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A.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建立夏朝
C.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治理黄河有功
5.下列各项史实,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牧野之战 ②周平王迁都
③盘庚迁殷 ④国人暴动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6.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位于最北和最南面的是
A.鲁、卫 B.齐、楚
C.卫、晋 D.燕、楚
C
B
D
7.西周与商朝相比较,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 ?
B.实行分封制 C.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D.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8.西周分封制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
B
A
9.下列符合西周井田制规定的是
A.奴隶分散耕作 B.奴隶交纳田租 C.诸侯交纳贡赋 D.土地可以买卖
C
10.《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乃褒封……大禹之后于杞。……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这表明西周分封的对象包括
A.周王的兄弟一辈
B.部落首领、周王子弟
C.商代贵族的敌人、功臣
D.先代贵族、功臣、亲族
11.分封制也称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周公……立七十一国”
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
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D
C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2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1概括出诸侯的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
(3)材料2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周初的分封制。
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诸侯服从天子。
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