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复习测试题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 刘涛 434400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8分)
1.在装有水的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少量牛奶、食盐、菜油和面粉,充分搅拌后可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牛奶 C.菜油 D.面粉
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3.溶液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C.碘酒中的溶剂是水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4.洗涤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盐酸清洗水垢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C.用汽油洗涤油污 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5.如图1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若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分别有: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②水和生石灰?;③水和氢氧化钠;④稀盐酸和石灰石;⑤水和硝酸铵。则符合实验现象的不可能组合是( )
(图1)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 只有⑤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
B.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 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
7.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8.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9.若取四份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四组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D.降温至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10.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11.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12.20℃时,取下表1中的四种物质各10克,分别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
(表1)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
物质名称 氯酸钾 硝酸钾 氯化钠 蔗糖
溶解度/克 7.4 31.6 36.0 203.9
A.氯酸钾 B.硝酸钾 C.氯化钠 D.蔗糖
13.下表2是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表2)
温度/ ℃ 20 30 40 50
溶解度/g KCl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A.20℃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C.40℃时,5g KCl中加10g水可得33.3%溶液
D.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
1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图2)
1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 B.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游出水面
C.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16.某温度时,将20g KNO3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溶质):m(溶剂)=20:120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
1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将100mL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会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从浓度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10mL H2SO4溶液浓度仍为25%
C.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NaCl,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
D.将95克KCl溶液蒸干得到5克固体,则原溶液中KCl的浓度为5%
18.将50g 98%的浓硫酸溶于1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
A.19.6% B.24.5% C.39.2% D.49.0%
19.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0.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⑴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是 (填化学式),可用于溶解物质、配制溶液。
⑵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合格的生理盐水是无色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请说明你的理由是 。
⑶溶液中含有一些不溶性杂质,可通过 的(填“结晶”或“过滤”)方法除去.
21.下表3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表3)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 36.6 37.3 38.4 39.8
KNO3 13.3 32 64 110 169 246
⑴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NaCl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⑵若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方法为 (填一种)。若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提纯的方法是 (填一种)。
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4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KNO3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NaCl固体
C.从表中数据可以判断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40℃之间
22.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3回答:
(图3)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
(3)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 (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以上都不变.
23.下图4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图4) (图5)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将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5),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4.某同学如下图6进行实验操作:向50mL水(密度为1g/mL)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观察实验现象,并绘制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7)。
(图6) (图7)
⑴按图示操作:B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x=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⑵若要使硝酸钾从其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的一种方法是 。
25.在实验室里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操作过程示意图如下图8,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8)
(1)认真观察,指出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步骤 (填序号);纠正图中实验操作错误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
(2)配制该溶液需要NaCl固体 g,需要水 mL(ρ水=1g/mL),需要用 mL的量筒(填“50mL”、“100mL”或“200mL”)量取。
(3)溶解氯化钠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4)NaCl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四、化学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
26.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
(1)现要配制120 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 kg;
(2)用60 kg 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 kg。
27.实验室里向盛有10g纯净碳酸钙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实验过程所测得的质量数据变化如图9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9)
(1)当10gCa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g.[来源:Zxxk.Com]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答案】(1)40g(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19个小题,共3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 B D B D C D D C A C A C D C D B B C
二、填空题(本题4个小题,共30分)
20. (1)H2O;(2) 不会出现浑浊,溶液具有稳定性;(3) 过滤
21.(1)增大; (2) 加入KNO3 固体(或蒸发溶剂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3) c
22.(1)>;(2)甲;(3)140;A
23.(1)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75;(3)b>a>c;(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则析出晶体。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4个小题,共30分)
24.(1)饱和;5.8;(2)蒸发溶剂或降温结晶
25.(1) ②;④②①⑤③ (2)12;88;100 mL;(3)搅拌,加速固体溶解速度(4)偏小
四、计算题(本题2个小题,共12分)
26.(1)24;(2)100
27. (1)如图象所示:当10gCa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40g;
(2)解:设40g稀盐酸含有HCl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0g x
100/10g=73/x
X=7.3g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g/40g×10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