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
一、单选题
天然橡胶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喜高温、高湿,静风。热量条件的保证程度,特别是越冬低温状况是橡胶树生长的限制因素。读中国橡胶种植分布图,回答下来了各题。
1. 影响我国橡胶产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热量
C. 光照 D. 降水
2. 受冬季寒潮影响最大的橡胶产区可能是
A. 云南西双版纳 B. 广东沿海地区
C. 海南岛南部 D. 台湾岛南部
3. 对海南岛南部橡胶高产区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A. 干旱 B. 洪涝
C. 寒潮 D. 台风
2018年1月初“霸王级”寒潮横扫中国近一周,全国各地纷纷经历了2017年冬季以来的“最冷周”。据此完成下题。
4. 图中表示寒潮路经的是
A. 甲 B. 己
C. 丙 D. 丁
5. 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
A. 沙暴 B. 大风
C. 干旱 D. 强烈降温
2018年11月25日16时45分,当地气象台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张掖市出现7—8级西北风,并伴有沙尘天气,该市某中学的操场上呈现出了图中的景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 此次过境的天气系统与下列诗词所描述的天气成因一致的是()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C.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D. 巴山夜雨涨秋池
7. 有关沙尘暴天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春秋季气温日较差越大,越有利于沙尘暴的形成
B. 沙尘暴可以降低日本、韩国等酸雨的酸性
C. 沙尘暴可以带来空气质量的下降
D. 不稳定的大气运动会抑制其进一步发展
8.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的实验室里,环境化学专家庄国顺教授说:“假如把中国和蒙古的荒漠、戈壁都罩上一个罩子,不让地表的土被风吹起,那么整个美国西海岸生物将纷纷死亡。”这表明()
A. 美国西海岸常年受到西北风的影响
B. 我国沙尘暴可为美国西海岸的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C. 蒙古及我国的沙尘不能越过太平洋
D. 美国西海岸沉降的沙尘是其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9. 中央气象台2018年1月11日18时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受寒潮影响,12日早晨,山东大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等地最低气温降至-10~-12℃,局地低于-12℃;江淮至江南东北部地区-6~-8℃,0℃线仍位于江南南部。关于寒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寒潮对农作物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
②植树造林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方法
③寒潮是指强烈的冷高压活动带来的强冷空气侵袭时形成的灾害天气
④寒潮入侵时,上述地区大棚蔬菜、交通运输可能遭遇严重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现代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屯满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从自然角度看,“十年就有九年荒”中的“荒”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出现时间是
A. 洪涝 6、7月 B. 洪涝 7、8月
C. 干旱 4、5月 D. 台风 7、8月
11. 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屯满粮”还得益于
A. 气候变暖 B. 红壤的改良
C. 大量施用化肥 D. 大力兴修水利
2019年1月,“超级寒潮”席卷了美国东、西部,专家指出这与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性大型涡旋)的波动有关。下图为极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12. 图中极涡
A. 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B. 决定了寒带的范围
C. 中心气压为冷性低气压 D. 为近地面带来大量水汽
13. 此次美国东、西部遭遇“超级寒潮”的原因有
①美国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为冷气团的发源地②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冷空气势力强,向南扩展速度快
③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 ④北美洲地形利于暖空气从中部北上,挤压极地冷空气从两侧南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秋台风“菲特”于10月7日1:15在浙闽交界处福鼎沙埕镇登陆(强度为强台风),它在浙江大地足足宣泄了3天半之久。给当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完成下列小题。
14. 下图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菲特”成因的是
A. B.
C. D.
15. 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A. B.
C. D.
16. 台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是
A. ?沙尘暴天气 B. ?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C. ?地震、海啸 D. ?狂风、赤潮
17. 下列防台风的措施正确的有
①台风过后需要注意环境卫生,注意食物、水的安全
②关紧门窗,紧固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
③开车的话,躲在车里不要出来
④就近到工棚、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避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8. 2018年9月4日,强台风“飞燕”登陆日本西部。读图“台风‘飞燕’路径示意图”,完成29~30题。
强台风“飞燕”发源于( )
A. 东北太平洋 B. 西北太平洋 C. 印度洋南部 D. 印度洋北部
2019年8月7日第9号台风“利奇马”抵达浙江东南部,并正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往西北方向移动,到8月14日一路北上到达冀辽,对我国多省市地区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下表为1949-2018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台风个数(单位:个)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题。
统计项目 夏季 秋季
生成台风个数 783 755
超强台风个数 128 211
超强台风百分比 16.3% 27.9%
19. 与“利奇马”向西北方向移动登陆联系最密切的是
A. 低纬东北信风推动 B. 赤道低气压带吸引
C. 副热带高气压带推动 D. 副极地低气压带吸引
20.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秋季超强台风个数多于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A. 低纬海区海水温度较高 B. 地表摩擦力减小
C. 副热带高压增强 D. 副热带高压减弱
二、综合题
2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 2017年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信号。下图为影响我国的寒潮路径图。
(1)寒潮多发的季节为_____________,此次寒潮过境期间,北京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能正确示意大风蓝色预警信号的是_______(选择填空)。
A.①?????? ?????????B.②?????? ?????????C.③?????? ?????????D.④
(2)北京市大风、沙尘(暴)预警级别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_______(选择填空)
①蓝色? ????????????②黄色? ?????????????③红色??? ??????????④橙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3)除大风外,寒潮多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易使农业出现_________等危害,也会导致________,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为减少寒潮对农业带来的损失,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
(4)另一方面看,寒潮对人类也有益处,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22. 读图、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门市气象台2018年09月16日19时52分升级暴雨橙色预警信号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据海门日报微信公众号2018.9.16晚10时58分报道:中国天气网实时报道,海门24小时降水量176毫米,全国第一!城市很多地方包括实验学校积水非常严重,影响到了大家正常出行。
(1)海门此次强降雨的“来”“走”参与的水循环最主要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此次海门在短时间强降雨部分受台风“山竹”登录的影响,假设台风迎面袭击海门,你会提前做哪些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条)。
(3)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改变水循环B环节时空分布不均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和你对学校周围情况的了解,分析实验学校积水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5)为避免城市看“海”,在城市建设中,请写下你的一点建议?
答案和解析
1、B 2、D 3、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橡胶产量由南向北,逐渐下降,且橡胶产区的分布主要位于热带界限以南可推测为热量,B对;ACD错。故选B。
本题考查寒潮对橡胶产区的影响。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甚至影响东南沿海地区,D对;云南西双版纳、广东沿海地区受北部山脉和高原阻挡,寒潮影响较小,AB错;海南岛南部受距离影响,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影响小,C错。故选D。
本题考查对海南岛南部橡胶高产区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A错;海南岛中间高,四周低,洪涝影响小,B错;海南岛南部远离冬季风源地,受寒潮影响小,C错;海南南部位于台风路径上,橡胶生产受台风影响巨大,D对。故选D。
4、A 5、B
本题考查寒潮的路径,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知道寒潮的发源地。
寒潮的源地是西伯利亚高压,故从西北方向来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本题考查台风和寒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熟记台风和寒潮的天气。
台风的天气有狂风、暴雨,寒潮的天气有大风、降温、雨雪。故共同的是大风,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A 7、D 8、B
本题考查锋面系统与天气,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各选项诗句的含义,运用天气系统的基本知识进行分析。?
由材料描述可知导致沙尘暴的天气系统应为冷锋系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冷锋过境带来的降雪天气,A诗句描述的天气成因与此次过境的天气系统一致,A对;.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应为准静止锋所致,B错;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应为暖锋所致,C错;巴山夜雨应为谷地夜晚温度高空气上升形成的降水,D错。故选A。
本题考查沙尘暴天气的成因分析及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沙尘暴的成因及影响。
气温日较差越大,则风力越大,越有利于沙尘暴的形成,A描述正确,A错;沙尘暴所携带沙尘呈碱性,可中和掉空气中的酸性气体,所以可降低酸雨的酸性,B描述正确,B错;沙尘暴会使得空气变得浑浊,降低空气质量,C描述正确,C错;不稳定的大气运动会促进沙尘暴的发展,D描述错误,D对。故选D。
本题考查沙尘暴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
美国西海岸可能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盛行西南风,而非西北风,A错;由材料可知若没有沙尘暴带来的营养物质,美国西海岸生物将会死亡,沙尘暴的沙源来自蒙古及我国,所以B对,C错;美国西海岸渔场的成因主要是因为存在上升补偿流,D错。故选B。
9.【答案】C
【解析】解: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寒潮对农作物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季节是春季,①错误;植树造林无法防御寒潮带来的强降温威胁,②错误,③④正确,选C。故选:C。
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本题以中央气象台2018年1月11日18时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10、A 11、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洪涝灾害,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据图分析洪涝灾害原因及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凤阳位于淮河沿岸,这里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大,加之降水变率大、植被破坏严重,因此多洪涝灾害。根据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6、7月份本流域河流进入汛期。十年就有九年荒”中的“荒”是指粮食减产,其位置在季风区,主要就是由于洪涝导致了灾荒,故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淮河通过治理,特别是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有效地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所以现今的凤阳才“家家户户屯满粮”。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淮河通过治理,特别是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有效地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C 13、D
本题主要考查图中极涡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准确把握题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据题干信息可知,极涡是指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性大型涡旋,故其中心气压为冷性低气压,则气流从四周向中心辐合,故 C正确,A错误。极涡决定不了寒带范围,故B错误。极涡中的气流主要来源于极地地区,故其性质为冷干,故D错误。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东、西部遭遇“超级寒潮”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掌握美国的地形特点以及极涡对气候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有题干信息可知,此次“超级寒潮”是由于极涡不稳定导致冷空气向南移动而形成的,故①错误,③准确。有题图可知,北美洲中部为广阔的平原,此种地形利于暖空气从中部北上,挤压极地冷空气从两侧南下,故④准确。美国东、西部海拔高会减少寒潮影响,故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A 15、B 16、B17、A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台风天气系统。
根据题意“菲特”为北半球台风,即北半球的气旋,气流为逆时针辐合,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本题考查台风过境气压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台风天气系统。?
台风的为强烈的热带气旋,即低气压,其过境必然引起气压下降,过境后气压则上升,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本题考查台风造成的灾害,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台风天气系统。?
台风的为强烈的热带气旋,过境容易出现狂风、暴雨和风暴潮,故B正确;沙尘暴天气往往由快行冷锋过境形成,故 A错误;地震为地球内能的释放,大多数由地壳运动引起,故C错误;赤潮是由于海水污染引起,故D错误。故选B。
本题考查防台风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防台风的相关措施。?
台风的为强烈的热带气旋,过境容易出现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因此台风过境时要关紧门窗,紧固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台风过后需要注意环境卫生,注意食物、水的安全,①②正确;故A正确;台风过境时由于风力较大,要远离汽车,选择坚固的建筑区躲避,切勿随意外出,③④错误;故BCD错误。
???故选A。
18.【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强台风“飞燕”发源于西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热带扰动发展成为台风的初始位置,在经度和纬度地带都存在相对集中的地带。
故选:B。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源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低纬洋面上。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台风的发源地。
19、C 20、A
本题考查与“利奇马”向西北方向移动登陆联系最密切的系统,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台风的相关知识。
【解答】
如果是低纬东北信风推动,“利奇马”应向西南方向移动,A错误;受赤道低气压带吸引,“利奇马”应向南移动,B错误;9月份亚洲大陆气压仍较低,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使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与“利奇马”向西北方向移动登陆联系最密切的是副热带高气压推动,使台风向亚洲低压区移动,C正确;受副极地低气压吸引应向北或东北方向移动,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秋季超强台风个数多于夏季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台风的形成原因。
台风的生成和发展,需要有温暖的海水提供能量,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造成海温偏高。海温偏高,积攒较多热量,提供给台风的能量更大;下垫面差别不大,摩擦力相差不大,B错误;台风是热带气旋,是低压系统,台风的数量与副热带高压强弱关系不大,CD错误。
故选A。
21.【答案】(1)秋冬春?? A(2)B(3)降温????雨雪 ? ?冻害 ? ?交通堵塞 ? ?及时发布寒潮警报、农田灌溉、燃烧桔杆产生烟气等(4)降温可以冻死农田害虫,杀灭病菌;大风可带来风能资源,净化城市大气;雨雪可增加土壤水分。
【解析】(1)本题考查寒潮的多发季节和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寒潮是一种强冷空气活动,它会给所经过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天气,寒潮多发的季节是秋冬春;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①表示八级大风,图②表示气温下降,③表示台风系统,④表示雷雨天气,故表示大风蓝色预警信号的是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本题考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表示方式。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由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面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一般分为四级,分布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其中蓝色是最低级别,红色是最高级别,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本题考查寒潮带来的危害和解决的措施。寒潮是冷锋过境造成的,除大风外,寒潮多伴有降温、雨雪等现象,易使农业出现冻害等危害,也会导致交通堵塞,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为了减少寒潮对农业带来的损失,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及时发布寒潮警报、农田灌溉、燃烧桔杆产生烟气等。
(4)本题考查寒潮的有利影响。寒潮的有利影响可从减少病虫害、净化大气、增加土壤水分等方面进行分析。寒潮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等天气,降温可以冻死农田害虫,杀灭病菌;大风可带来风能资源,净化城市大气;雨雪可增加土壤水分。
22.【答案】(1)降水? 地表径流 ?海陆间水循环?
(2)留在室内;加固门窗;储备粮食等
(3)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4)短时间降水量大;学校地势较低;下渗慢(不畅)。
(5)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开挖人工湖;增加城市绿地比重(植树造林、在地势低洼处建湿地公园);道路、广场等铺设透水路面等。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类型和环境,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水循环的环节。
(2)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应对台风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3)本题考查跨流域调水,旨在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B环节是地表径流,准备判断出该环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针对具体的区域,具体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措施即可。
【解答】
(1)根据材料可知,海门此次强降雨的“来”是降水,“走”是地表径流。海门位于季风区,河流最终汇入海洋,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2)当台风来临时,需要采取的措施是留在室内;加固门窗;储备粮食等。
(3)读图可知,B环节为地表径流。为了改变地表径流时空分布不均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4)主要从学校所处区域的地形、降水量、地表状况等方面分析。
(5)其措施可从排水、增加绿地、减少硬化地面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