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和洋流

文档属性

名称 水循环和洋流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0-16 18:54:00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1课时)----水循环
一、基本说明
1、所属模块:高中地理必修I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5、学时数:45分钟(1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帮助学生认识地理事物普遍规律;培养学生联系地图来正确获取和判断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读图绘图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让学生获得探究地球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与审美情趣;通过学习水循环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于地理事物相互联系、有规律可循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
2、内容分析:
水循环和洋流旨在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水循环的“课程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难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水循环和洋流的“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这个知识点与学生日常生活和了解的某些地理现象密切相关,要通过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习印象。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要求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并联系森林、河流地貌等,并能尝试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以河流地貌为例,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收集家乡实际生活中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事例,讨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是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观点。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归纳法、启发式、讨论法
3、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水循环节的一些知识,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也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水循环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学习水循环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类似知识的延续。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教师可综合运用引导归纳法、案例分析法、讲练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学生通过相关地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降水的形成过程的录像”的故事情景引入新课,再通过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探究洪水的最终归宿,进而推导出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观看水循环图,归纳水循环环节, 引导学生画出水循环图,体验成功练习,讨论水循环的能量来源,破坏森林的危害,再联系乡土地理,观看黄河三角洲的变化,思考水循环的意义,突破本节课学习难点。引入都江堰水利工程案例,启发学生分析归纳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有利影响,反思破坏森林将产生的不利影响,归纳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教师展示幻灯片:雨天
播放降水的形成过程录像
启发学生复习:降水的形成过程.
引入新课:降水的环节,我们共同来探究“水循环”。
学生看录像,思考问题。
教师通过展示幻灯和录像,创设学习情境,设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水循环的概念和分类、环节
(约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幻灯片。
教师启发学生小结:水循环的环节
教师启发学生评价学生的画图

1、学生读教材第59面图2-39或幻灯片,进行抽象思维,通过思考和讨论,发现规律,得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2、学生画简图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配合简单的图片,化难为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归纳的能力,帮助学生自主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区分地理概念,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2、通过动手作图,熟练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巩固练习(3分钟)
教师展示练习,并启发学生评价学生的练习
学生体验成功(练习)
通过练习和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进行知识巩固
承转
什么导致了水的循环运动?
2、讨论活动 (2分钟)
教师展示“教材第59面图2-39”示意图,
引导学生:再考虑影响水循环的有关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水循环的动力和因素 ?

1、学生活动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
2、学生活动2:在A、B两幅图所示地区中,哪个地区更容易形成水循环?为什么?
1、通过让学生读图探究,让学生寻找水循环的动力
2、培养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分析地理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总结、应用地理规律的能力。
承转
既然水是循环运动的,那么它对我们的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有没有影响呢?
3、水循环的意义(约9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森林对水循环的影响及变化,归纳总结意义1---水循环减弱,气候变得干旱,失去植被覆盖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弱,水循环周期变短。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海平面和陆地水的变化 ,总结归纳意义2:
水循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水量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探究水循环的意义3:联系四大圈层,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教师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归纳意义4: 塑造着地表形态
3、学生活动3:观看试验结果和材料,思考: 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4、思考活动4:
为什么海平面没有持续上升,陆地水越来越少?
5、学生活动5:联系乡土地理,进行合作探究沩江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及河水的主要来源,进一步思考沩江上游黄材水库利用的能量来源
6、学生活动6:对比1976年和2000年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变化,水循环对河口地貌的影响
引入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热点问题—破坏森林,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归纳能力,
从结果探究成因,培养学生逆向思考的习惯
引入乡土地理—沩江和黄材水库的有关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
观看航空照片,让学生感悟环境的变迁,认清人地关系,理解水循环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巩固练习(4分钟)
教师展示练习
学生做练习
了解出题方向,进行知识回顾
承转
既然水循环运动对地理环境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那么人类活动会不会影响水循环?哪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有利及不利影响?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3分钟)
教师展示都江堰水利工程图文、坎儿井图文、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看图: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坎儿井、黄土高原,
通过都江堰等工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景观图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5、培养正确的水资源观(3分钟)
教师展示中国水资源现状
引导学生讨论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引导学生自己形成正确的水资源观.
学生活动:读中国水资源材料
学生活动:讨论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小结] “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应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辩证地认识,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②通过分析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
课堂总结,布置课后作业(约2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们来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小结。?
让学生在自由发言中体会学有所获的乐趣,
课堂练习巩固(2分钟)
投影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抽查。
学生练习。
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课后练习(6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
小论文题目
学生练习巩固,撰写小论文
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四、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采用讨论法,学生组织答案比较分散,教师应进行有效的监控
课件42张PPT。W降水的形成过程水循环制作人:宁乡13中 钟喜良学生探究降水的形成过程
引入新课1、根据水循环发生的范围,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哪几类?
2、分别说明各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读图思考---自主学习 (2)按照发生的领域不同分为三类:
海陆间大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1)水循环主要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地下)一、水循环的过程、环节、类型 活动: 根据你对水循环的理解,绘制一个更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
?????????????????????????????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⑦降水⑧植物蒸腾和蒸发 体验成功:(练习1)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下列空格处,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过程各环节的名称:
A , B , C ,
D , E 。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2)由ABCDE组成的水循环叫( )海陆间大循环 1. 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答:太阳能及地球重力势能讨论活动: 在A、B两幅图所示地区中,哪个地区更容易形成水循环?为什么? AB2、读A、B两副图讨论:参考答案B B地区森林覆盖率高,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植被对水文影响的定性分析实验小大大小小大大小大小大小观察试验结果根据最新估计,森林能把50%~80%的降水转入地下,一公顷林地比裸地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一万亩森林蓄水能力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无林地比覆盖率为30%的林地土壤流失多60%。 材料: ★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蒸发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促进水的良性循环,被称为“绿色天然水库”。大量砍伐树木会破坏当地水的良性循环,水资源减少或枯竭:水循环减弱,气候变得干旱,失去植被覆盖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弱,水循环周期变短。 3.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4、讨论活动:
为什么海平面没有持续上升,陆地水越来越少?
答案:水是循环运动的,水循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水量平衡
合作探究11、宁乡的主要河流沩江参与哪一种水循环?
2、说出沩江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及河水的主要来源。
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 3、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黄材水库又名青洋湖(因位于长沙至安化古驿道青洋铺而得名),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是湖南省修建最早的大Ⅱ型综合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当时全国著名的三大土坝工程之一,它位于湘江一级支流沩水上游,主坝坝址位于黄材镇以西3.5km的铁山里,距宁乡县城52.5km。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发电、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Ⅱ)水利工程。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输水洞、电站及引水坝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汇流240.8平方公里,12000多亩水面,蓄水量1.47亿立方米。 思考: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能量转换?
1976年12月1日
卫星航片2000年5月2日
卫星航片水循环的意义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器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天然淡水制造厂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大自然的空调塑造着地表形态-----地形雕塑师自主学习上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 ___________环节。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答案(1) 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2)水 水能 流水沉积作用
(3)c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
到66.87万公顷。 黄土高原地貌图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修水库降水:人工降雨
蒸发、蒸腾:植树造林,砍伐森林
总结: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有利及不利影响有哪些?有利不利修建水库 水利工程
开挖运河
以色列的滴灌
引水灌溉
坎儿井
人工降雨
……围湖造田
污染水资源
石油污染海洋
过度开采地下水
……合作学习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请别让人类的眼泪
成为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节约水 保护水青水常在,碧水常流水体重力能太阳能水循环人类活动 海陆间循环
类型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意义促进水资源更新;
联系四大圈层,促进能量交换和物
质迁移;
维持地球上的热量平衡;
雕塑地表形态。小结环节课堂练习1、 长江东流、台风登陆、海水蒸发、城市地下水道分别属于水循环的哪一个环节?地表径流 水汽输送和降水 蒸发 地下径流知识拓展调查家乡的河流、湖泊等水域 将全班学生课后自由组合成多个组,分别调查宁乡县城境内的沩江及其支流或者你所熟悉的湖泊等水域。
调查方式主要有实地勘察、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登陆相关网站。 调查的主要内容:见课本60-61页活动三。读上面“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下列选项中属于组成水
的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的是
①②③④⑥
B. ②③④⑤⑦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⑥⑦
(2)将下列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填出
⑦ ⑥ ② 。
④ ⑤ 。
(3)从图中分析,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 。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
A. ② B. ④ C. ⑤ D. ①
课后练习答案:
(1)C
(2)⑦蒸发 ⑥降水 ②水汽输送
④地表径流 ⑤地下径流
(3)太阳辐射 B1、《沩江的昨天与今天》
2、《宁乡县城水面减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3、《黄材灌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小论文参考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