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复习与测试 (月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复习与测试 (月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9 20:5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练习
高一语文
1、现代文阅读(25分)
(1)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材料一:
古琴,又名“七弦琴”,因为制作时缚弦七条而得名。在有关古琴的所有记载中,其只称为“琴”,后来因为“琴”的概念被广泛化,以琴为名的乐器很多,如扬琴、胡琴、钢琴、风琴、电子琴、口风琴等。因此,现代的“琴”只是一种类名,没有了特指意义。人们有感于“琴”的历史悠久,所以于20世纪初才把“琴”称为“古琴”。
古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可考证的历史就有三千多年之久。同时,古琴也是最具人文内涵,最能代表中国音乐文化成就,体现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神髓的乐器。作为修身正行之器,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特点,被列为礼乐文明中“琴棋书画”之首。嵇康《琴赋》中有“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说法,可见古琴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卢静云编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古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
琴在最初,并不是一件演奏乐器,而是为巫术服务的法器。当代琴家葛翰聪先生提出“琴与巫的一体化”观点。音乐学者刘承华先生在《古琴艺术论》中也提出了一个证据:“湖北省随州战国初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所藏的七弦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的七弦琴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琴器实物,而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没有琴徽,所以只能弹散音,难以弹泛音和按音,因此音乐表现力比较弱。又例如琴腹的共鸣腔较大,琴板较薄,所以声音洪亮,比较适合室外渲染声势所用。而琴的形制比较小,尾部有一木条,刘承华先生认为这是为了适合抱弹,而不仅是放在案上卧弹,尾部的木条是方便琴手的握持。这些特点都不利于发挥乐器的音乐功能,却恰恰是巫师琴的优点。”所以刘先生得出结论:“古琴最初是?寄生?于巫术,它的第一个传统,只能是巫师琴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乐文明的形成,琴逐渐从神秘的巫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关于琴的美丽诗句:“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周南·关雎》)“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小雅·鼓钟》)“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小雅·常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郑风·女曰鸡鸣》)从这些句子里能看到,琴已经从巫师或者贵族的手中渐渐深人到民间了。
(摘编自卢静云编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古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三: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中华民族的宽容、谦逊、崇尚自然等精神品质和古琴清和淡雅、超然物外的特质相通,于是古琴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而不仅是一种悦人舒心的乐器。古琴不如其他乐器那么悦耳,不能满足人们对音乐的娱乐性需求,甚至与现代大众的音乐审美情趣有所脱节,导致喜琴者少之又少,并多为自娱自赏。古琴的记谱是一种手法文字谱,只能记录下比较繁复和精细的指法,不能反映出旋律、音高等因素。所以自古学琴者,主要还是靠老师的口传心授,一旦传授中断了,古琴弹奏就很难再重现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代潮流巨变,中国兴起了许多新式的学堂,开授以西方音乐为主的课程,西方音乐文明成为主流,严重冲击着中国传统的音乐艺术审美,本来就曲高和寡的古琴艺术更是备受冷落。
而后中国经历了数番战乱,琴人们颠沛流离,连基本生活都不能得到保证,更不要说静下心来弹奏古琴,发展古琴艺术。“文化大革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噩梦,人们以为破旧便可立新,于是“破四旧”的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古琴被视作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乐器而遭受到激烈的批判和损坏,许多传世的名琴被摔毁,大量珍贵的琴谱付之一炬。当代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冒着危险极力保住了明代名琴“飞瀑连珠”。后来,顾先生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继续偷偷地发掘古谱并进行琴学研究写作,完成了琴学巨著《琴学备要》,此书后来被称为“中国现代古琴教育史中第一本最全面的古琴教科书”。
(摘编自卢静云编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古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琴”为名的乐器有很多,如扬琴、胡琴、钢琴、风琴、电子琴、口风琴等。现代的“琴”只是一种类名,没有特指意义。
B. 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特点而最能代表中国音乐文化成就,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C. 学者刘承华先生在《古琴艺术论》中认为最初的古琴并不是专门的乐器,不能很好地发挥乐器功能,恰恰是“寄生”于巫术,于是提出了“琴与巫的一体化”的观点。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音乐文明在中国成为主流,它冲击着古琴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也使中国传统音乐审美受到了影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古琴的音乐表现力较弱,因其没有琴徽,只能弹散音,难以弹泛音和按音,这在湖北省随州战国初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上能找到证据。
B. 《诗经》中有众多描写古琴的优美句子,这恰好证明了古琴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深入民间,它不再只是巫师或贵族手中的专利了。
C. 学习古琴,只能依靠老师的口传心授,它的记谱是一种手法文字谱,记录下的是比较繁复和精细的指法,不能反映出旋律、音高等因素。
D. 《琴学备要》由当代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所著,是一本对于古琴研究极具价值的理论著作,它被称为“中国现代古琴教育史中第一本最全面的古琴教科书”。
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古琴在传承中逐渐衰微的原因。(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黎明前夜
陈德鸿
大勇说,娘,回吧。
娘抓住大勇的右手说,到西风口寻找到你弟,就让他回家来。一时走不脱,也让他寻机跑回来。娘顿了顿,又说,你爹这一没,日子眼瞅就过不下去了。
大勇抽出手,揩了揩娘脸上的泪说,娘,我知道了。外面冷,回吧!
娘蹒跚着回了屋,一会儿又跑出来,冲走远的大勇喊,路上千万当心,寻不到,就早点回家。
走到村外一片收割后的田野时,大勇停下来,在地头找到一个写着父亲名字的木橛,就蹲在地上,用右手抓了一把土,紧紧攥在手里,嘴里喃喃自语,小勇啊,咱家有地了,是政府分的,哥使不上力,你回来帮哥种吧!
第二天傍晚,大勇赶到西风口时,长长的队伍仍在不停地过着,土道旁,挤满了一层又一层的人。
大勇挤进人群,看着队伍中一张张稍纵即逝的脸,犯起愁来,这可上哪儿找小勇啊!听说兵是从昨天开始过的,小勇也不知过去了没有。
大勇想了想,也学旁人从队伍边拽出一个兵问,同,同志,我向你打听个人?
兵停住脚,叫啥名,是哪个部队的?
叫赵小勇,是,是3纵的。
不认识,兵摇摇头,3纵还没过来,你再等等吧。
大勇舒了口气,刚在离土道不远的一个土墙边坐下来,一个40多岁的男人便挤坐在他旁边。
大勇往边上挪了挪,男人又挤过来,说,兄弟,俺姓韩,刚才你和那个长官的话俺都听到了,俺儿子也是3纵的。
那敢情好。大勇说,我是赵家堡的,你是哪的?
男人说,俺家在马家洼。
那地方我去过,有个牲口市。大勇问,那边的地也分了?
分了,分了。我这次找儿子,就是告诉他这件事。这回家里有地了,俺再倒腾点牲口啥的,日子就更好了。
家里还有啥人,能忙过来?大勇问。
家里还有个小的,不顶啥事。他娘病在炕上好几年了。男人说,俺一个人,多点辛苦就是了。
看着男人满足的笑意,大勇忽然想起来,前年在马家洼买骡子时,曾经和这个男人打过交道。
那时,大勇相中了一头骡子,这个男人要价15个大洋。大勇磨了半天,男人死活不吐口。眼瞅着太阳快落山了,一个年轻人突然把男人拉到一边,互相把手伸进对方的袖子里……大勇急了,拽过男人说,15个大洋,这骡子我要了。到家没几天,大勇发现这骡子走路爱往右边去,找来八爷一看,说是骡子左眼受过伤。听大勇讲了买骡子时的情况,八爷说,你这是让人唬了,那是爷俩,专好下扣子。
见大勇不吭声,男人说,我儿在部队表现可好了,打锦州时还立了功呢!
大勇愣了愣,问,你这次来,是想把儿子叫回家去帮你?
男人撇了撇嘴说,那哪行啊,俺就是想儿子,让他对家里放心,告诉他在部队好好干,全国都解放了再回来。
大勇尴尬地笑了笑,不吭声了。
半夜时,许多汽车和马拉的炮车驶过之后,又开始过起长长的队伍。男人问了几个兵,高兴地对大勇说,这是3纵的,咱俩精神点,互相帮衬着打听。
天快亮时,男人找到大勇说,兄弟,你慢慢打听着,我,我回家了。
咋?大勇一边盯着队伍,一边问。
俺儿,俺儿他没了。男人蹲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
大勇不知怎样安慰男人,只是用右手轻轻拍着男人的肩膀。
过了好久,男人站起来,擦了擦脸上的泪,踉踉跄跄边走边说,兄弟,管咋,俺儿这是光荣,没给俺韩家丢脸。
走了几步,男人又折回来,对大勇说,兄弟,那事对不住了。等回去,俺给你寻头好的送家去,换回那头病骡子……
男人的身影在黑暗中消失了很长时间,大勇才回过神了,泪水早已湿了眼睛。
快中午时,大勇终于看到了扛着机枪的小勇。
小勇吃惊地摇着大勇的右手问,哥,你的左手呢?
大勇含糊着说,我这只右手也啥都能干,不耽误事儿。
小勇问,爹娘都好吗?
都好,都好,地也分了,咱家分了20多亩呢。大勇说,爹妈特意让我来告诉你,家里不用你操心,在部队上好好干,不解放全国不许回家。
大勇往家走时,觉得自己的脚步比来时坚定了许多,也踏实了许多。
1950年4月,赵小勇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光荣牺牲。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对大勇的语言描写,点明了其寻找弟弟回家的真实目的,有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B.小说多次写大勇使用右手,暗示他身有残疾,独自承担生活重担有困难,这就使大勇找弟弟回家的情节更真实,更符合生活的逻辑。
C.小说安排大勇和韩姓男子巧遇,巧妙的绾结了两个家庭的故事,使情节更具有真实性。
D.大勇受到身边人物的感染,心中家国情怀被唤醒,克服了小农意识的局限性,毅然鼓励弟弟留在部队。
5.联系全文概括分析“韩姓男子”的形象特点。(6分)
6.小说标题为“黎明前夜”,暗示了全国即将大解放的时代背景,结尾却写了赵小勇的牺牲,请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10小题,共31分)
7.下列各个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C.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D.强虏灰飞烟灭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和、以及) B.妇人暂而免诸国(暂时)
自牧归荑(赠送) 摽掠其人(攻击)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分明) D.绿云扰扰(纷乱的样子)
彼实构吾二君(离间) 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改变、去除)
9.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顺风而呼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盘盘焉,囷囷焉 或师焉,或不焉
C.冀君实或见恕也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D.其皆出于此乎  吾其还也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思厥先祖父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A.六王毕,四海一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天下云集响应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戍卒叫,函谷举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洎牧以谗诛 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1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阿房宫赋》是他借古讽今,切谏时弊之作。
B.辛弃疾在文学史上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的典故表达了收复中原的伟大抱负。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三传”之一,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集。
D.贾谊,西汉初年政论家、文学家,又称“贾生”、“贾长沙”。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和屈原合传,后世并称为“屈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 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 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天宝四 年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 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 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 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 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 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 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B. 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C. 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D. 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忠嗣兵家出身,谙熟兵法。他的父亲为朝廷而死; 唐玄宗和拥有雄才武略的王忠嗣讨论兵法,王忠嗣应对自如,出人意料。
B. 王忠嗣忠于职守,少时勇敢有胆量。身居将职时,他行事慎重,安守边疆; 他认为,不能消耗中原的兵力来捞取个人功名。
C. 王忠嗣敢于上谏,差点被处极刑。针对唐玄宗攻占石堡城的计划,他分析双方形势,提出先观察 再定夺的意见,险被处以极刑。
D. 王忠嗣心思缜密,具有远见卓识。在朔方互市时,他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导致诸蕃战马越来越少,而汉军更加壮大。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4分)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4分)
(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秦晋殽之战》)(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18题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信手拈起,从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写起,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是思妇的眼见之景;“秦桑低绿枝”,当是思妇所悬想。
B.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
C.诗的最后两句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D.这首诗中,作者采用民歌的手法,如谐音双关,起兴,来表达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18.“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特征。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的最后两小句简要分析。(4分)
(三)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 , ”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男子未见到恋人而心神不宁的样子。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写词人抒发人生感慨,洒酒酬月,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比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4) ,始速祸焉。(《六国论)
(5)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
(6) ,不必藏于己。(《礼运》节选)
(7) ,心念旧恩。(《短歌行》
三、语言文字运用及整本书阅读(17分)
2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坍圮pǐ 狙击jū 锱铢zī 炽烈chì 僻静bì 亘古gèn
B.熨帖yù 瘦削xuē 悄然qiǎo 慰藉jiè 纶巾guān 安详xiáng
C.呕哑yā 倾泄xiè 隽永juàn 逦迤yǐ 脉脉mài 袅娜nuò 
D.昵称nì 敛裾jū 蓊郁wěng 恣意zì 篾视miè 绿林l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微信“变脸”用了一秒,( )。伽利略说过,“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的确,科技成果的取得从来都不是 ,而是异常艰辛的。经过科学家15年的 砥砺前行,2016年年底,“风云四号”卫星终于成功发射升空,国人 。在轨测试期间,“风云四号”卫星就为2017年5月北方地区严重沙尘、6月特大暴雨、6月底至7月初南方持续降水以及“苗柏”“南玛都”台风等的预警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在众多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风云四号”的研制过程,也带动了众多科技型民企的发展,惠及工业、农业和民生等众多领域。太空探索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国际科技地位和国家形象,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静止气象卫星、全球首个大气垂直探测仪、15分钟生成一张地球圆盘图……这些科技术语或许很多人 难以弄懂,但他们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当我们再次仰望浩渺星空时,会知道那里有一个“亲戚”,在尽职尽责地守望着祖国,也在亿万青少年心中撇下好奇、探究的科学种子。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背后却是中国科学家15年的努力
B. 它背后15年的努力却是中国科学家的
C. 在它的背后中国科学家却努力了15年
D. 中国科学家15年的努力却在背后
2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一蹴而就 栉风沐雨 欢欣鼓舞 一时半刻
B. 一挥而就 风餐露宿 欢欣鼓舞 一朝一夕
C. 一蹴而就 栉风沐雨 拍手称快 一朝一夕
D. 一挥而就 风餐露宿 拍手称快 一时半刻
2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太空探索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更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国际科技地位和国家形象。
B. 太空探索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国际科技地位和国家形象,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C. 太空探索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更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国际科技地位和改善了国家形象。
D. 太空探索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国际科技地位和国家形象,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4.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役是(3分)
A.火烧新野 B.火烧博望坡 C.安居平五路 D.火烧赤壁
25.《红楼梦》中宝玉一次不小心将①所赐的雀金裘烧了一块,无人会补,可第二日要穿,所幸②会补,显示了她心灵手巧。(2分)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它可以是游子怀中一抔故乡的黄土,也可以是古往今来薪火相传的人文宝库,也可是纵横全球串联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它可以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一种信仰,一种理想……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怎样的回忆和体验?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段考参考答案

1、现代文阅读(25分)
(1)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1. (3分) C
2. (3分)C(原文有“自古”“主要”二词的限定)
3.(4分)①音乐表现力弱:古琴不如其他乐器那么悦耳,无法满足大众的娱乐性需求。②传承受限:使用手法文字谱,只能记录下比较繁复和精细的指法,不能反映出旋律、音高等因素,依靠老师口传心授。③与现代音乐审美脱节:传统音乐审美受到西方音乐文明冲击。④时代的破坏:社会动荡,传世民琴和曲谱被毁坏,琴人颠沛流离无法静心发展古琴艺术。(每点1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4.(3分)C(更有戏剧性)
5.(6分)①识大体、明大义,支持革命,具有家国情怀。儿子“在部队表现可好了,打锦州时还立了功”,这令他非常自豪;他让儿子继续呆在部队并不是为了立功,而是为了解放全中国;在儿子光荣牺牲之后仍能识大体、明大义。
②狭隘的小农意识,自私狡猾。他在卖骡子时欺骗过赵大勇。
③淳朴、善良。主动和大勇搭讪,互相帮衬找人;得知儿子死讯后仍然再找到大勇告别才离开;儿子死了,虽然悲伤却并不怨恨别人。
④知错能改。跟大勇道歉,承诺大勇换回那头病骡子。(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6. (6分)①照应开头,交代了人物归宿,并形成对比衬托,使情节更让人震撼、更有张力。②赞扬烈士为了革命的献身精神,牺牲精神,深化了作品主旨。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强化了悲剧之美。(每点2分)
2、古代诗文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10小题,共31分)
7.D 8.D 9.A 10.B 11.D 12.D 13.B (以上7题每题2分)
14. (3分)C
15. (3分)C(因果错乱。王忠嗣险被处以极刑的主要 原因是“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而非勇敢 上谏。)
16. 翻译:
(1)(4分)之后哥舒翰大举进兵攻打石堡城,攻打下来后,死 者过半,终究如同王忠嗣所说的那样。(“伐”“拔” “竟”各1分,句意1分)
(2)(4分)虽然想要勉强作解释,(但)终究一定不能蒙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能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强聒”、“见”、“报”各1分,句意1分)
(3)(3分)军队劳累不堪,力量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每小句1分)
17. (3分)A.(“燕草如碧丝”是想象之景。)
18. (4分)①春风本无情,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不合常理。②但把春风拟人化,用
问话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心理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③
更形象地写出了思妇的寂寞之情和对爱情的忠贞。(每点1分,三点4分)
(三)名句默写(10分)
19.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4)至丹以荆卿为计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货恶其弃于地也
(7)契阔谈?
3、语言文字运用及整本书阅读
20.B(3分)
21.A(3分)
22.A(3分)
23.C(3分)
24.B(3分)
25.①贾母(1分)②晴雯(1分)
四、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