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课题一《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取少量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白糖 C.食盐 D.食醋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瓶液体长期放置后不出现分层,该液体就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
C.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3、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判断错误的一组是( )
溶液 溶质 溶剂
A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白磷 二硫化碳
B 90mL植物油和10mL汽油混合 植物油 汽油
C 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 水
D 盐酸 氯化氢 水
A.A B.B C.C D.D
4、“中国(宁夏)国际节水展览会”上,不同节水型饮水设备在市民家庭中得到应用,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可知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B.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用水可以排放到黄河中
D.CuSO4、KMnO4、NaCl加入一定量的水中都能形成溶液
5、有一组物质:海水、稀硫酸、酒精溶液,下列物质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
A.牛奶 B.泥水 C.冰水混合物 D.碘酒
6、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是利用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用洗洁精除油污利用的原理是乳化油污
C.用完煤气后关闭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用石墨作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质地坚硬的性质
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8、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如图所示不属于溶液用途的是( )
9、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炒菜时,能闻到香喷喷的气味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做饭时打开液化石油气罐的减压阀,气体逸出 压强减小,气体分子间隔变大
C 煮水饺时,水饺的肚慢慢鼓起 温度升高,各种分子体积变大
D 用肥皂或汽油都能洗去手上的油污 前者是乳化作用,后者是溶解
A.A B.B C.C D.D
10、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用于去除油污
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可用来书写字画,以利于长期保存
C.金属钨熔点高,可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
D.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来裁切玻璃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钙豆奶粉中的“钙”指的是单质
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
C.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它们的结构不同但性质相同
12、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分析或做法,错误的是( )
A.洗涤剂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功能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在金属表面刷漆的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防止锈蚀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3、下列是对初中化学中“三”的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B.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绝氧气、降低着火点、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C.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保持洁净和于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D.清除油污常用的三种方法:乳化(如洗涤剂)、溶解(如汽油)、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
二、填空题:
1、填写表:
溶液名称 高锰酸钾溶液 0.9%生理盐水 75%消毒酒精 碘酒 盐酸
溶质名称 ? 高锰酸钾 ? NaCl ? 酒精 碘 ? HCl气体
溶剂名称 水 水 水 ? 酒精 水
2、我们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的原因 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
(2)“生活中汽油或洗涤剂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不同:汽油可以溶解油污 ,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 。
(3)农药“波尔多液”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配制时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的原因Fe+CuSO4=FeSO4+Cu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4)可燃冰是资源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如果天然气泄漏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
3、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证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 高锰酸钾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蒸馏水 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氯化氢气体或酒精 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4)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实例:酒精 .
(5)某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是一种.实例:汽水中有柠檬酸、蔗糖等溶质 .
4、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时必须边加热边搅拌,等到 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停止加热。
(2)乙实验中当观察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才开始收集氧气;使用乙装置制取的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
(3)丙实验是某同学所做的物质溶解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对加入汽油量的要求是体积与水的体积相同 。
5、碘是紫黑色固体,可以溶解在无色透明的酒精中,形成紫红色的碘酒溶液。
(1)碘的元素符号是 I;其颜色和高锰酸钾 (填物质名称)的颜色一样。
(2)在生活中常用碘酒对皮肤上的伤口进行消毒,预防伤口发炎。消毒属于化学 变化。
(3)固体碘受热时升华为碘蒸气,此时碘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发生变化,因而属于物理 变化。
(4)固体碘、碘蒸气、碘酒都能使无色的淀粉溶液变蓝,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5)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碘酒中碘分子的分布(酒精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上层为无色溶液,下层为紫红色 ;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甲 (填甲、乙、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D 5、D 6、D 7、C 8、C 9、C 10、B
11、B 12、B 13、B
二、填空题:
1、答案为:
溶液名称 高锰酸钾溶液 0.9%生理盐水 75%消毒酒精 碘酒 盐酸
溶质名称 高锰酸钾 NaCl 酒精 碘 HCl气体
溶剂名称 水 水 水 酒精 水
2、答案:
(1)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
(2)可以溶解油污;可以乳化油污;
(3)Fe+CuSO4=FeSO4+Cu;
(4)CH4?+2O2???CO2+2H2O,温室效应(答案合理即可)
3、解:(1)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故填:高锰酸钾;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故答案为:蒸馏水;
(3)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可以是气体或液体.如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白酒中的溶质是酒精,故答案为:氯化氢气体或酒精;
?(4)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如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的溶剂是酒精;故填:酒精;
(5)汽水是一种溶液,其中含有的溶质有柠檬酸、碳酸、糖类等多种溶质;故填:汽水中有柠檬酸、蔗糖等溶质(合理答案均可).
4、解:(1)甲实验时必须边加热边搅拌,等到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停止加热;故填:出现较多量晶体;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应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装置乙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故填: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3)碘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根据 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加入的汽油的量与加入水的量体积相同;故填: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体积与水的体积相同。
5、答案:(1)I,高锰酸钾;
(2)化学;
(3)分子间的间隔,物理;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5)①上层为无色溶液,下层为紫红色;
②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