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六单元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过,想起凡是愚(yū)蠢或不称(chèng)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B.皇帝赐给骗子“御聘(pìn)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xūn)章。
C.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qū)起一团黄泥,掺(cān)和了水,在手里揉(róu)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D.有一天,大神女娲(guā)行走在这片莽莽榛(zhēn)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载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摓了一通。
B.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D.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惊天动地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C.“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异口同声着。
D.她忽然精神振奋: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B.这位官员的运气并不比头一位大臣好:他看了又看,但是那两架空织布机上什么也没有,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
C.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D.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天上的街市》一诗的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他的代表作有诗集《女神》《繁星》,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B.《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C.《女娲造人》中作者笔下的女娲既是有非凡能力的神,又是有感情和生活体验的人。
D.《伊索寓言》记载了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相传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寓言家。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钱给这两个骗子,好让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他们急迫地请求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只在那两架空织布机上忙忙碌碌,直到深夜。
“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说,谁也不及他。”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7. 第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补充说明 B.递进 C.话题转换 D.提示
8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提到皇上的时候,他确实在更衣室里。
B.人们之所以那样说,是估计皇上在更衣室里。
C.人们之所以那样说,是因为人们经常见到皇上在更衣室里。
D.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9 .“愿上帝可怜我吧!”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什么也没看见,觉得自己是愚蠢的,求上帝拯救他。
B.他什么也没看见,却又不敢说真话,求上帝原谅他。
C.是性急之时脱口而出。
D.他是愚蠢的。
10 . 用“诚实”和“善良”形容老大臣,作者的用意是( )
A.愤激的反语 B.褒义词贬用
C.增加语言的讽刺性 D.对老大臣的赞美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1.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B.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C.奈何/忧崩坠乎 D.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1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崩坠:倒塌,坠落
B.天果积气 果:果然,果真
C.只使坠 只使:即使
D.充塞四虚 四虚:很多废墟
1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的身体无处可放,因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B.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译文:又有一个人,看到他这样忧虑。又为他担忧起来,于是前去开导他。
C.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即使坠落下来,也不能够伤害人。
D.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译文:如果行走跳跃,整天在地上活动,怎么能不担心大地崩坍呢?
1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 )
A.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勤于探究。
B.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
C.不要为没有根据的事情担心和忧虑。
D.人生乐在豁达,不要斤斤计较。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5.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偏远之地。
B.朋友被贬偏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到古夜郎国,以表现其偏远。
C.使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真挚和深切。
16.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句中“龙标”指唐代县名,“闻道”表示惊诧,后半句突出王昌龄贬谪之荒远,道路指艰难。
B.“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做“左迁”。
C.“杨花落尽子规啼”,杜鹃啼血,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D.“随君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迁往古国夜郎,可见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心驰神往。
第Ⅱ卷 (表述题??共102分)?
五、(17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7分)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3)夫君子之行, ,俭以养德。
(4) ,尚思为国戍轮台。
(5)夜阑卧听风吹雨, 。
(6)终古高云簇此城, 。
(7) ,山入潼关不解平。
18.根据提示,完成题目。(5分)
请从“大海 思维 翅膀 白云 军舰”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5分)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读完这则材料,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来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隐蔽的里巷。⑥豫:事先准备。⑦调:治办,办理。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夜不寝至旦(________)
(2)广汉将史到家(________)
(3)又素闻广汉名(________)
(4)即开户出(________)
2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22.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七、(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
美猴王(节选)
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惧备,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一朝天气炎热,群猴去那山涧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跳过桥中间,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大字。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床石凳,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众猴欢喜,都道:“你带我们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那些猴也都进去了。……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23.概括这段故事的主要内容。(4分)
24.美猴王后来又叫孙悟空,是谁给取的法名?为何姓孙?(4分)
25.按要求赏折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你看他暝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从描写角度)
(2)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从修辞角度)
26.石猴的形象兼有“神、猴、人”三性,结合文段内容,试做分析。(4分)
八、作文(50分)
27.这一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寓言,从寓言中我们学到了一些生活哲理。请你也写一篇小寓言,给人们以启示。要求: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B 2.A 3.A 4.B 5.C 6.A
二、7.A 8.D 9.B 10.C
三、11.C 12.D 13.D 14.C
四、15.C 16.D
五、17.(1)学而不思则罔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静以修身 (4)僵卧孤村不自哀 (5)铁马冰河入梦来 (6)秋风吹散马蹄声 (7)河流大野犹嫌束
18.我漫步在大海边,任思维的翅膀,翱翔在白云之上。
19.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
六、20.(1)有时 (2)带领 (3)向来,一向 (4)门
21.(1)只有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
(2)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很好地厚待你们。”
22.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参考译文
赵广汉为人刚强有毅力,天性精于官吏职守。接见官吏百姓,常常彻夜不眠。特别善于反复调查比较,以得到事情的真相。所谓钩距,就是比如要知道马的价钱,就先问狗价,又问羊价,接着问牛价,然后问马价,反复比较、检验这些价钱,按照事物种类不同加以度量,这样就可以知道马价的高低,结果不会偏离实际情况。这种方法只有赵广汉能够运用得很精妙,其他仿效者都比不上他。
赵广汉对郡中里巷盗贼和行为不轨者的藏身匿居的处所,对下级官吏即使轻微的受贿行为,全都了解。长安的几个年轻人在里巷中一个极其隐蔽、无人居住的房子里会面,商量一起抢劫的事情,坐下来还没说完,赵广汉派的吏员就到了,逮捕了他们,经过审讯,那些人全部承认犯罪事实。
富人苏回充任郎官,有两个人劫持了他。时间不长,赵广汉就带人到了劫人者的家里,自己站在厅堂前面,让长安丞龚普敲门,告诉罪犯说:“京兆尹赵君告诉两位,不要杀害人质,人质是皇上的侍卫人员。释放人质,束手就擒,官府会好好对待你们的。如果幸运,碰上朝廷发布大赦的诏令,到时还可能免除刑罚。”两个罪犯非常惊讶,平素又听说过赵广汉的威名,立即开门从正屋出来,到堂下向赵广汉磕头认罪。赵广汉跪着感谢说:“幸亏你们让郎官的性命得以保全,你们对我的恩德太深厚了。”他把罪犯送到监狱,嘱咐吏员细心照顾,供他们酒肉。到了冬月,要将他们从狱中提出处死时,赵广汉还事先为他们准备好棺木和收殓下葬的用具,并派人告诉了罪犯,两个人都说:“死了也没有任何遗憾。”
七、23.介绍石猴的出生和他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24.菩提祖师。“猢狲”的“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便教姓“孙”。(答出“猢狲”的“狲”去掉兽旁即可)
25.(1)动作描写,用一系列的动词(蹲、纵、跳、看)写出了石猴的动作连贯,身手高强。或神态描写,写石猴瞑目、睁睛等神态,刻画了石猴的勇敢机敏,本领高强。 (2)“大造化,大造化”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了石猴找到了猴儿们安身之处后的那种自得和激动兴奋之情。
26.神性:本是仙石,受日月精华,渐渐通灵。仙胞迸裂,产石卵,化石猴。猴性:有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动作、习性和相貌。人性:有人的动作语言和思想,有担当,为他人考虑,有领导才能,看重信用。
八、27.
例文
透明人
有一个樵夫上山政柴,无意间在山上遇见一个透明人, 那人只有一层薄膜一样的皮肤,五脏六腑都看得清清楚楚,非常奇怪。
樵夫问:“你是什么?怎么长成这个怪样子?”
透明人说:“我的名字叫‘妙听’,我不是人,而是妖怪。”
樵夫说:“你是妖怪?妖怪都有特别的本事,你有什么本事呢?”
透明人说:“我只有一个特别的本事。你看我的身体是不是透明的?这就是我的本事。所有的人在我面前都会变成透明的。我不但可以看见人的五脏六腑,还可以知道人的心思和一切秘密。简单地说,我会‘读心术’,所以才叫‘妙听’呀!”
“可以知道人的心思和一切秘密,那多可怕啊”樵夫心里想着,问妖怪:“‘妙听’先生,那么今天我怎么会遇见你呢?”妖怪说:“我正要去惑乱人间哩!我打算把妻子的心思告诉丈夫,把丈夫的隐私告诉妻子,让夫妻失和。我打算把朋友之间互相隐藏的秘密告诉对方,让朋友反目。我打算东说说,西说说,把东家最不想让西家知道的事告诉西家,再把西家最怕被知道的事告诉东家……我不必使用特别的妖术, 只靠这张嘴巴就行,不久之后,地球就会毁灭了呀! ”
樵夫越听越怕,想到人间从此将没有隐私和秘密,即使是暗中乱想的心思也会被公之于众,这世界会变得多么恐怖啊!樵夫就生出一个想法:“趁这只妖怪还没有在人间作乱,就把他杀了!”
当他想到这里,妖怪“妙听”突然大笑:“哈哈哈!你刚刚在想,趁我还没有在人间作乱,先把我杀了!你怎么可能杀死我呢?不管你想什么,我都会先知道!”
樵夫暗暗心惊,假装浑然不知的样子。
妖怪说:“你想装成浑然不知的样子,趁我不注意时杀掉我,哈哈哈……”
樵夫恼羞成怒,拿起斧头就向妖怪砍去,左砍右砍上砍下砍,不管他怎么砍,斧头还没有下来,妖怪就先“读”出了砍下的方向。妖怪一边躲闪,一边不断地嘲笑樵夫。最后, 疲惫不堪的樵夫颓然坐到地上,无奈地对妖怪说:“既然杀不了你,你也没有本事害我,我不管你了,我还是砍柴吧!”
休息了一会儿,樵夫继续认真地砍伐柴木,妖怪在一旁干扰,他却视而不见,完全忘记了妖怪的存在。他进入了无心境界。突然他的手一滑,斧头飞了出去,正好砍中妖怪的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