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9 16:4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第三单元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zaó)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B.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ǎi)地在一旁答礼。
C.铁如意,指挥倜(zhōu)傥(dǎng),一坐皆惊呢;金叵(bǒ)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D.我的手指搓(chā)捻(niǎn)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dìng)开的花朵。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B.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C.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D.你的心砰砰直跳,惟恐意外发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烟稀少,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B.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 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C.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 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fAND)、 “行”(WALK)这些词。
D.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B.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C.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D.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 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庄子》合称“四书”。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无产阶级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表达方式分为记叙、说明、议论、抒情、议论五种,其中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年的一场大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但是她却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并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 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 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 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 “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 [,”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 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N” ——“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 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 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 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 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 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UYHIi:II)、 “妹妹”(SISYIIR)、“老师”(TEAHER)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 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 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7. 下列对描写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动作描写)
B.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心理描写)
C.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景物描写)
D.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洋娃娃。(动作描写)
8 .“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心情不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B.“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教学方式感到厌烦。
C.因为“我”处于黑暗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缺乏强烈的爱。
D.“我”练习发音不耐烦了,发脾气很痛快。
9 .“这是生平第一次”一句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B.“我”开始以充满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C.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了自由。
D.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
10 . 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风趣幽默,感染力强
B.简洁准确,生动传神
C.内涵丰富,华美浓丽
D.质朴感人,情感炽烈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1.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饭疏/食饮水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 饭:吃的东西
B.曲肱而枕之 肱:这里指胳膊
C.三军可夺帅也 三军:指军队
D.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1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又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B.温故而知新。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C.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三十能站起来,四十就不会疑惑。
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4.对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是说做人要有志气。
C.“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句中“仁”是孔子思想的体现,即“兼爱、非攻”。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5.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中的“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C.第一句中的“过五溪”看似平淡,其实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16.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第Ⅱ卷 (表述题??共102分)?
五、(17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7分)
(1)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学而》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5)六十而耳顺, ,不逾矩。
(6) ,思而不学则殆。
(7)贤哉,回也!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8.根据提示,完成题目。(5分)
请从“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人生”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5分)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的基因
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2月21日人民网)
【材料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选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2018年3月20日教育部网站)
【材料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
(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
(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小明拿到语文书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
六、(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①,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有删改)
【注】①抚按:官职名。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立捕治之:_____________
(2)咸言中牟治行无双:_____________
(3)御史以闻:_____________
(4)明年卒:_____________
21.翻译下列句子。
(1)幼学执敏置诸狱。
(2)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22.文中记叙了陈幼学的哪些事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七、(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湾。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作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10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23.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②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24.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
25.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26.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八、作文(5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B 2.D 3.A 4.C 5.C 6.A
二、7.D 8.C 9.D 10.D
三、11.A 12.A 13.C 14.C
四、15.D 16.B
五、17.(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五十而知天命 (5)七十而从心所欲 (6)学而不思则罔 (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18.初冬的傍晚,银杏树唉声叹气地在疾风骤雨中颤抖着,一片片凋零的叶子像被打湿的金色蝴蝶,无助的飘向地面。
19.(1)2017版较2013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近2倍。学生年平均音读篇数增加近两倍,增长率在幅度提高,期中中学生增长率比小学高。(2)小明同学,古诗文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有一些难度不要急,要坚持学,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当你走进古诗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你会发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阅读古诗文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丰富内涵。(围绕劝说言之和理即可)
六、20.(1)惩治,治罪。 (2)皆,都。 (3)使……听到。 (4)死。
21.(1)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监狱中。(2)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
22.(1)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八百多顷。(2)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有出现蝗灾。(3)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参考译文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予确山县知县。在治理方面致力于施惠百姓,积存粟米二千石用来应对灾荒,开垦荒田八百多顷,给贫民提供五百余头耕牛,核实曾被黄河水淹没的土地一百三十多顷分给百姓耕种。
布政使刘浑成的弟弟烂成,伙同小妾杀死妻子,陈幼学依法治罪。代理太仆卿陈耀文的家人犯法,陈幼学立即将他逮捕治罪。汝宁知府丘度担心幼学惹上祸端,请求巡抚、按察使,调幼学到中牟县。秋季果实成熟时节,飞蝗蔽天。幼学组织百姓捕捉蝗虫,提到一千三百多石,最终没有酿成蝗灾。县城旧有的土城,低矮并且已坍塌。供给饥民粟米,让:他们修筑城墙。 城墙修好了,百姓却没有劳役之苦。幼学疏通河流五十七条,沟渠一百三十九条,都引入小清河,百姓大大受益。大庄的各村多水,为他们筑堤坝卡三道防备水患。给贫民提供牛种,贫妇提供纺车,数量是确山县的两倍。过了五年,政绩显著。因为不结交权贵,在考核官吏政绩时,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御史的儿子争辩说:“儿自中州而来,人们都说中牟县令的政绩(治理水平)和人品天下无双,如今考核给予下等,为什么呢?”御史这才作罢。
升任湖州知府,刚刚到任,就捕杀了横行霸道的恶奴。有个叫施敏的人是士族子弟,杨升是家奴,两人横行郡中。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监狱中。大雨下了一月,禾苗都被淹死。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御史将举荐他,征集他的冶理措施,推官阁世科将幼学的治理措施列举出三十六条上交御史,御史上奏给皇帝。皇帝下诏加封为按察副使,仍然负责本郡事务。
幼学年已七十,他的母亲还健在,于是以回家养母为由,辞官归乡。母亲去世后也不再出仕。天启三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改任太常少卿,幼学都没有赴任。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四岁。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
七、23.①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自信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
②桑伯对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手艺的热爱和不舍,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心。
24.因为桑果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认识到传统手艺不受市场欢迎,所以不肯“接班”;因为他理解和尊重父亲对木工手艺的感情,明白父亲烧工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他苦苦请求。
25.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使用对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26.示例: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引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思考传统手艺的命运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八、27.
美德--宽容
“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句话深深地刻落在我的心中,使我终生受用。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下,理发师的刀子立即把总理的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怪他,反而和谐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这个学期,我们这年级分了班。在班上,每一张面孔都是陌生而开朗的。刚开始,都互不认识,在一节课余时间的沟通,我们便慢慢地了解,熟悉了。话便越来越多了,感情也渐渐深厚了。在宿舍的我们就更不用说了。不幸的是,第一个星期,我们因为话太多了,而被扣分了,值日生在午睡记律给了个“差”给我们的宿舍。看了这次的评分,我的心突然停止了呼吸:糟了!今天午睡拿了个“差”,怎么办?刚开学不久就给石老师添麻烦了,害得老师被扣工资,怎么办?于是,在第二节课下课,我们几个犯错的一起商量,有人便提出去认错,我们都赞同,便到石老师跟前说:“老师,今天下午我们那了个“差”,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我们正等着石老师的处罚,此时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石老师只说了一句:“肯承认错误则把错改了一半,希望将你们的另一半错误改掉。”我们高兴地说:“知道了,我们会的,给您添麻烦了。”此时,我看见石老师身上闪着像周总理身上的美德--那就是宽容。
“君子贤而能容恶,知而能容黑,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