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外国语学校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右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太阳位置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正南方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的经度是 ( )
A.100°E B.110°E
C.125°E D.130°E
3.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
A.8:00、17:00 B.8:10、17:10
C.8:20、17:00 D.7:50、17:10
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最粗线之内的范围图上面积约为6 平方厘米,而其实际地表面积约为15,000 平方米,丙地位于40°N ,117°E,读图回答4~5题。
4.这幅图的比例尺为 ( )
A.1:1 000 B.1:250 000 C.1:5 000 D.1:50 000
5.若在图所示山区修建公路,则应遵循的原则是( )
①尽可能避开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多跨越河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读武广高铁线路示意图,回答6~7题。
6.武广高铁跨越我国( )
A.北、中、南地势三级阶梯
B.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水系
C.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
D.“两平原一丘陵”三大地形区
7.武广高铁通车以后( )
A.缩短了武汉与广州间的实际距离
B.增加了中部地区出海通道
C.加重了京广铁路的运营压力
D.加快了珠三角劳动密集产业发展
下表为我国四地区典型农作物的分布。据表回答8~9题。
甲
乙
丙
丁
主要粮食作物
冬小麦
春小麦
水稻
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
棉花、花生
亚麻、甜菜
棉花、油菜
甘蔗、茶叶
8.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甲——东北地区 B.乙——西双版纳
C.丙——珠江三角洲 D.丁——台湾岛
9.有关四地叙述正确的是wm( )
A.甲地为暖温带,两年三熟 B.乙地可大力开垦湿地建设商品粮基地
C.丙地农业限制因素是低温w_ D.丁地光热充足黑土深厚,水资源短缺
据中央气象台的消息,2010年2月23日11时至14时,新疆沿天山北部降雪0.5-2.8毫米,伊犁河谷东部新源和尼勒克分别降雪5.6毫米和3.1毫米。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对上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11.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读下图回答12~14题。
12.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的侵蚀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业向畜牧业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14.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5~17题。
15.图中甲、乙两地等温线弯曲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为山地;乙为河谷
B.甲、乙两地均为河谷,
C.甲、乙两地均为山地
D.甲为河谷;乙为山地
16.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丙城市所在省区的是:( )
A.敦煌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故宫 D.秦兵马俑
17.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B.土地沙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
为了防御流沙侵袭,科研人员利用稻草、芦苇、麦秸等材料,在宁夏中卫沙坡头铁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扎设方格状挡风墙,植树造林,建造一条宽500~600米,长16千米的带状沙障(如图)。据此回答18~19题:
18.关于沙障的主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B.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C.对当地的气候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D.对于保护当地的交通干线非常有效
19.图示地区 ( )
A.冬季盛行东北风 B.是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段
C.沙丘海拔多在100~200米 D.铁路货运以运输煤炭为主
20.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 )
①对三峡工程实施进行监控 ②对西部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为西部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查 ④可以直接为西南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请完成21~22题。
21.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22.四地中,气候成因相同的是
A.甲、丙 B.乙、丙 C.丙、丁 D.甲、乙
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下图,请完成23~24题。
23.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瑞士国家馆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组成,左为“城市空间”,右是“自然空间”。“城市空间”的顶部是绿草如菌的屋顶。在“自然空间”参观者可以乘坐山地缆车从地面到屋顶参与奇特的乡村旅行,欣赏瑞士美丽的花卉,领略瑞士“欧洲屋眷”、“欧洲水塔”的独特乡村风貌。读图回答第25~26题。
25.根据以上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瑞士位居中欧,西接英国,南邻意大利,北与德国为邻
B.瑞士享有“欧洲屋脊”、“欧洲水塔”之称的原因是安第斯山脉横贯全境,地势高峻;多条大河从这里发源
C.瑞士水力资源丰富,利用率高
D.瑞士境内山脉的形成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运动有关
26.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士馆的许多设计展示了瑞士自然与人文地理特色,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瑞士为多山内陆国,山地缆车体现了瑞士山地特色
B. 瑞士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
C.瑞士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城市化水平较高
D.“城市空间”和“自然空间”展示了“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27~30题:
27.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8.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
A.小麦 B.棉花 C.黄麻 D.水稻
29.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
A.a工业区 B.b工业区 C.c工业区 D.d工业区
30.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
A.逐渐减少 B.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C.逐渐增加 D.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第Ⅱ卷 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
31.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分析回答:(10分)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F时,北京时间是 月 日 时 分。此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 。(3分)
(2).当太阳直射点从D点向E点移动的过程中,上海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时,上海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3分)
(3).当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到C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2分)
A.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春旱现象 B.巴西圣保罗昼渐长,夜渐短
C.温哥华白昼时间比旧金山短 D.南极洲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
E.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时的影子逐渐缩短
(4).请在图上画出太阳直射点位于C时,东、西半球的昼夜状况。(要求画出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黑夜)。(2分)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下图中甲地区、丙地区共同面临的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
两地区相比,该问题在丙地区造成的损失更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2). 丙地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选择填空)。(2分)
A.低湿地的治理 B.荒漠化的防治 C.酸性土壤的改良 D.盐碱地的治理
(3).右图中①②两种农业发展模式,分别适合于左图中的甲、乙、丙哪个地区?
②模式适合 地区。(2分)
(4).按世界农业生产地域分类,下图中①②这两种农业均属 农业。(2分)
33.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10分)
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
材料一:关中—天水经济区部分铁路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关中—天水经济区空间结构图
材料三:陕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34.4M3,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0%。关中和陕北水资源量很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只有368.5M3和920.2M3 。全省年输入黄河泥沙8亿吨,占三门峡以上河段泥沙量的一半。
⑴.该经济区位于 流域,该流域上、中、下游流域的常规能源分别是 、 、 ;(4分)
⑵.该经济区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其中“轴”和“辐射”作用主要依靠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和 。(2分)
⑶.简要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4分)
34.阅读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澳大利亚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采矿业是澳大利亚主要的工业部门,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分布和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西部科迪勒拉山区,是加拿大最高的地区,中部为平原区,东部为拉布拉多高原。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出口国。人口和城市分布集中。
材料三:
材料二:
(1).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人口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试分析加拿大人口分布形成此特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澳大利亚东北部甲处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加拿大中部地区的平均年温差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高三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B
C
B
D
B
D
A
B
A
C
D
D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C
D
A
B
A
B
A
C
B
D
D
C
B
二.
31. (10分)
(1)12月22日21时20分(2分)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1分)
(2)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2分)
昼夜等长(1分)
(3) ADE (2分)
(4) 在图上画出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黑夜(2分)
32.(10分)
(1)水土流失(1分) 原因:①丙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量和产值比甲地区(黄土高原)高,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较大;②丙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多为有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去,石质裸露,难以恢复;③丙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3分)
(2) C(2分)
(3)丙(2分)
(4)混合(2分)
33.(13分)
(1)东部季风区,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水能、煤炭、石油(每空1分共6分)
(2)铁路 公路(2分)
(3)优势条件:地处温带地区,夏季高温,雨热同期(1分);光照充足(1分);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1分);不利条件:降水量较少,水资源不足(1分);水土流失严重等(1分)
34.(10分)
(1)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地区(1分) 气候较温暖;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历史悠久;临近经济发达的美国(3分)
(2)全年高温多雨(1分) 纬度低,气温高;地处沿海地区,又为迎风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带来丰富的降水;有暖流流经(2分)
(3)大(1分) 北美洲中部大平原南北贯通,冬季加拿大受到来自极地的冷气流的影响,夏季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对它也会产生影响,因此中部地区年温差大;中部地区距海远,气候大陆性较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