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温州市任岩松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9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10-19 10: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州市任岩松中学2010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2010.10)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 )
A.流动沙丘掩盖农田、房舍
B.地震导致河流改道,发生水灾
C.汽车直接向空气中排放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
D.暴雨引发山洪,冲毁农田和房舍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中的生物大都受到人类的影响,因此它属于社会环境因素
B.科学技术也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
C.太阳离地球很远,它不属于环境因素
D.南极大陆无人居住,因此那儿不会有社会环境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地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据此材料,回答3~5题。
3.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 ( )
A.SOx B.C02 C.NOx D.氟氯烃
4.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产生于 ( )
A.生产制冷剂过程中排放 B.燃烧石油、天然气类物质排放
C.燃烧煤炭时排放 D.火山喷发时释放
5.臭氧层被破坏将会导致 ( )
A.酸雨增加 B.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皮肤癌”病人增加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读图回答6~8题。
6、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用煤来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主要不同是 ( )
A、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B、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C、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D、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8、综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
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 ) (图2)
A、② B、③ C、④ D、煤变油
9、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
A、水体污染 B、大气污染 C、火山地震 D、海平面上升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10~14题。
10、土地资源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无限性 B、可再生性
C、季节性 D、非可再生性
11、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 )
A、1% B、19%
C、20% D、21%
12、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 ) (图3)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
13、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
A、滩涂养殖业的发展 B、城市建设用地扩大
C、沼泽地和盐碱地的改良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14、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表1 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 耗水量表”,回答15~18 题。
表1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
5045
514
387
288
1344
15、由表l 分析可以看出 (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16、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17、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18、目前,中国的660多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
110个。与城市缺水关系较小的是 ( )
A.城市化速度过快 B.地下水超采
C.城市降水比郊区少 D.水资源污染严重
19、近年来我国舟山渔场实施了伏季休渔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
A、实现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B、避免高温作业
C、避免台风等自然灾害袭击 D、避免赤潮发生
生物入侵危害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据此回答20~22题:
20、近年来,美洲的“一枝黄花”(一种植物)在浙江迅速蔓延,夺取了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这一现象的最大危害是 ( )
A、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B、污染了土壤
C、危害农作物,使农业成本提高 D、排放了有毒物质
21、下列与这一现象相类似的事件是 ( )
A、明朝中后期从美洲引进了玉米 B、刀耕火种使得植被破坏
C、丽水水田中的福寿螺疯狂繁殖 D、杀虫剂使水域中的生物减少
22、入侵生物能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 ( )
A、繁殖能力强 B、适应自然能力强
C、缺少天敌 D、自然条件好
发展绿色食品,进行清洁生产,避免在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这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第23~25题。
23、绿色食品是指 ( )
A、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B、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C、富含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D、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24、目前,绿色食品的市场份额较低,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绿色食品成本高、售价高 B、绿色食品营养含量比一般农产品低
C、人们对绿色食品认识不足 D、绿色食品生产要求高,产量低
25、实施清洁生产后,工厂 (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6、长江三峡两岸自古以来多崩塌、滑坡,且越接近水面线,崩塌、滑坡数量越多,其主要原因是越接近水面线 ( )
A、暴雨越多 B、植被越稀疏 C、土质越疏松 D、谷越深坡越陡
27、实地调查发现,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的白鳍豚的数量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长江中下游 ( )
A、水污染加重 B、水量减少 C、泥水增多 D、流速降低
28、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世界性的潮流和时尚,推广“分类垃圾箱”的好处有 ( )
①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 ②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③减少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  ④减轻大气污染,保护臭氧层 ⑤美化城市街道环境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近年来,我国华北地区的扬尘、沙尘暴天气逐渐严重,发生次数增多,影响范围增大, 最远的可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而沙尘主要来自于内蒙古地区,据此回答29~30题。
29.对扬尘、沙尘暴起影响作用的天气系统是 ( )
A.准静止锋 B.暖锋 C.冷锋 D.气旋
30.导致扬尘、沙尘暴加剧的原因主要是 ( )
①人们过度放牧,羊群破坏草原 ②采掘发菜,导致草场破坏,泥沙裸露 ③西西伯利亚冷高压势力逐年增强,风力逐年增大 ④世界气候越来越干,降雨量渐少,蒸发量不断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
31、读漫画“最后的自卫”,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⑴这幅漫画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它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⑵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分)
32、垃圾已成为城市又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目前,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堆越来越多,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污染周围环境。其出路何在?这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思考(9分)。
(图5)
⑴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上图相应方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4分)
A、肥料??? B、工业原料?? C、填埋、焚烧或循环作用? ?D、回收处理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填字母)
⑵法国有位哲人说:“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对此,你如何理解?(2分)
⑶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该方式简便、省钱,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你认为存在哪些不足之处?(3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如图6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日本能源安全情况(1973年和2000年)
1973年
2000年
能源进口依赖率(%)
89.4
81.0
石油消费比重(%)
77.4
53.0
进口中东石油占进口石油比重(%)
79
82
材料三:中东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使得日本开始重视从其他地区进口石油。日本如果能够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可以降低到65%。
⑴从材料一可看出,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2分)
⑵材料三是日本国针对它的什么能源安全问题而作出的努力?(2分)
⑶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国能源安全情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4分)
34、“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9分)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图7)。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三:无锡地区(如图8)2006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⑴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3分)
⑵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3分)
⑶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3分)
35、有报道说:“某年3月28日11时左右,N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为此,环保部门开展了调查。(共8分)
资料1:“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刺激。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是:①有较高浓度的一次污染物(如NO2等);②有强烈太阳光和较长时间的日照。
资料2:3月24~28日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如表2所示。
监测项目
SO2
(mg/m3)
NO2
(mg/m3)
总悬浮微粒(TSP)
(mg/m3)
3月24日
0.034
0.022
0.266
3月26日
0.036
0.042
0.361
3月28日
0.089
0.065
0.462
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0.115
0.112
0.130
表 2
资料3:“霾”是一种类似于轻雾的天气现象。据气象资料统计,N市各个月份中,最低日照时数在3月。有关气象资料见表3。
表3
日期
3月26日
3月27日
3月28日
日照时数
4小时
3小时
4小时
日照时间
11:00-15:00
12:00-15:00
12:00-16:00
风速状况
静风
静风
静风




天气状况
阴转晴
多云
晴间多云
资料4:对市民身体健康影响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调查项目
“雾”的目击情况
因不适而就诊人数变化(医院就诊情况调查)
见到
未见
不清楚
眼睛
上呼吸道
头昏、疲劳
无反应
结果
55%
23%
22%
不明显(无因空气污染而受损病例)
略上升
不明显
根据上述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⑴3月24日~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 趋势(1分),最主要的污染物是 (1分)。
⑵此次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填正确项字母)。(2分)
A、眼睛 B、上呼吸道 C、身体疲劳 D、没有影响
⑶综合上述分析,是否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请说明理由。(4分)
温州市任岩松中学2010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D
A
D
B
B
C
D
B
B
B
D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A
A
C
C
A
A
D
D
A
A
C
D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
31、(6分) ⑴生态破坏(1分) 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分)
⑵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减少等。(3分,每个1分)
32、(9分) ⑴ DBAC (4分) ⑵垃圾中有许多可回收利用的资源(2分)
⑶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垃圾产生沼气,如不及时收集输出利用,易发生爆炸事件等(写三点,3分)
33、(8分) ⑴天然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2分)
⑵石油来源过分依赖中东(或石油来源单一化)(2分)
⑶能源结构多元化,能源来源多元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4分)
34、(9分)
⑴自然原因:太湖初夏季节水温高;水位低、水体流动性差。
人为原因:工业污染、农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湖水氮、磷含量高,富营养化现象严重。(答3条即可3分)
⑵2007年5月初,无锡地区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蓝藻上浮时间提前,光照充足,蓝藻繁殖生长速度加快;降水少,太湖水位降低,氮磷浓度提高;吹偏南风的时间提前,使蓝藻提前聚集到处于西北方向的无锡水域。(答3条即可3分)
⑶优点:污水经过芦苇等植被的生物净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地区污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1分);缺点:运输线路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且要协调各方力量。(2分)
35、(8分)
⑴上升(1分) 总悬浮微粒(或TSP)(1分)
⑵B (2分)
⑶不可以 (1分)
理由:① NOx浓度不高;
②日照时数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发生;
③3月28日11时左右没有日照,光化学烟雾污染发生的可能性更小。(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