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形》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各种各样的形》
年级
一年级
科 目
美术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学情分析
对新入学的儿童来说,一切都充满了新鲜和陌生,他们用天真、好奇的眼光去看、去认识、去体验学习生活,去寻求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自由愉快的美术教学活动氛围,使他们对学习美术产生兴趣,是美术教学的首要目的。要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学生欣赏图片,用形分解的方法发现和了解生活中的物像可以用不同的形状概括。运用剪、撕、卷的方法,利用各种形状表现物像。
过程与方法:
学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形状粘贴组合一个或几个物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动手制作能力,使学生初步树立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重点说明信息技术应用在支持教学优化与支持学生学习方式创新中的教学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初步欣赏感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欣赏作品———讲解点拨—实践创造——作业评价等教学环节来让学生运用剪、撕和卷的方法将彩纸变成不同的形状,进行有趣的组合,粘贴出自己喜欢的东西。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图形所组成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形的作用,感受到实物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在探究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观察欣赏各种各样的形组成的图形,然后讲解点拨,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作业展评环节我还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平台和手机授课助手对作品新颖,有特色的作品展开评价。使用这些技术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为课堂节约了时间,很直观的解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美术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效。
四.信息化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信息化教学环境分析: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明确“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启发学生运用粘,剪,撕的方法创作手法进行设计,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得创新意识,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教学资源准备情况:在网络中收索各种各样的形图片及有关形组成的事物。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优化教与学的情况分析
一.观察欣赏:创设激趣课件出示生活中各种物体,图片分类排列。
二.导入课题。导入课题:各种各样的形(板书)
三.发现探究
四.欣赏探索
五.讲解示范点拨
六.实践创作
七.作业展评
同学们你们好!马老师最近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吗?
小朋友们有一双火眼金星的眼睛,共同发现了这个重要秘密: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外观是由各种各样的形状组合成的。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说图片中的物体是由哪些不同的形状构成的。出示:电车、钟表、人物、房子图片
欣赏电子相册,有不同的形粘贴的作品
画各种形状师,画前先想好用什么形状组合什么图形。剪形状师:小心注意使用剪刀要安全。粘贴师:怎样贴才牢固。
作业要求:用剪、撕和卷的方法将彩纸变成不同的形状,进行有趣的组合,粘贴出自己喜欢的东西。
1.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看这些优秀的作品,哪幅作品画面好看?
学生看完图片后说观察出了什么秘密,学生会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说出3-4种物体的形状
学生发现这些物体都是有不同的图形组合成的。
学生发现图片中物体都是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不同的图形组成的。
提高创作兴趣,激发创作灵感
学生观看老师演示,记忆作业方法步骤。
学生完成作业:用剪、撕、卷等不同的方法,将彩纸变成不同的基本形。将不同的基本形进行有趣的组合,粘帖出自己喜欢的物象。
1.所表现物象要突出特点。2.综合概括形状的组合有变化。3粘贴的方法。4.鼓励有创意地大胆表现。
简单了解形的用途。应用互联网上图片学生视觉上带来初步感受。
在观察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形是如何组合利用的。
应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欣赏电子相册,激发学生创作灵感,辅助解决教学重点。
观看教师讲解方法步骤,辅助解决教学难点。
多媒体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为学生营造 创作氛围,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进行运用表现。
应用实物展台或手机授课助手演示学生作品。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提高审美意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将示范性教学技术环境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辅助教
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化、交互性强的特点,利用
了文本、声音、图形、欣赏电子相册等多种媒体信息设置合理的语言操练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任务型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很多的空间和机会。
利用一年级孩子的年龄小的特征,在课件中设计了有趣的形象图片,学生在整堂课中受益颇多。从课堂教学来看,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培养绘画、创新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七、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造型表现美术课,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和概括的基本方法,认识生活中的物象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形状进行概括。能用概括组合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物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总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与学生真诚互动交流,以心换心,心灵的真诚在语言、姿态、眼神中得以理解。教学中还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觉得老师既可敬又可亲。因为这节课是用彩纸来拼贴,所以在用铅笔画好组合型物象后,我又领学生将自己的画分解成一个个的小图形,并用彩纸做好小图形进行组合。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通过看教师的分析与自己的尝试,打消了对美术绘画的畏惧心。让学生知道自己只要会画简单的三角、圆形、方形等几何形就可以画好高楼大厦、画好各种动物乃至人物。在本课的结尾我又进行了有意的延伸,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突出学科间融会贯通的特点,将学生置于多元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让学生们把这些意犹末尽的想象力融入到写作之中,他们创作了许多图文并茂,引人深思的写作作品来,这也是我意料之外的。一堂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能够长期的潜移默化,美育才能得以真正的生根发芽,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感到所做的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提高美术学科的教学效率。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让儿童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孩子们创新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