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妈妈和孩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妈妈和孩子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09 21:0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妈妈和孩子》的教学设计
学 科:美 术
年 级:一 年 级
课 型:第一课时:欣赏·评述 第二课时:造型·表现
教学内容: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一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一学段的第一节属于欣赏·评述类型的课程。
本次课将人文主题和美术的基本知识有机的结合,进行双主题教学。通过欣赏一些成熟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挖掘妈妈对自己关爱的深层次细节,体会妈妈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一些具体事例,从而使儿童对爱的体会更加深刻和透彻。
学生分析:
低幼儿童最初的情感体验来源于家庭,而母亲的感情支持尤为重要,会成为儿童日后社会交往的基础。
在儿童经验的基础上欣赏一些成熟的艺术作品,帮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情感经验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主题联系起来,并产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情感的强烈欲望。
教学思路:
把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属于欣赏·评述,是教学的重点;第二课时属于造型·表现,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延伸,意在加深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理解。
加强对人类最贴近的情感“母爱”的关注和理解;了解基础的美术元素和规律,如:线条、形状、色彩、空间等;认识一些二维和三维的创作材料;尝试在创作中融入情感。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情感经验与美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联系起来激发儿童的表现欲望。
认知领域:了解怎样表现由两个人组成的画面,区别人的大与小及性别特征,纠正对人的概念性表现习惯。
能力领域:尝试用美术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准备:准备教材中选用的艺术作品图片;收集和妈妈在一起的照片、录音带、录像片、妈妈送的礼物、妈妈写的信等;
重 点:让学生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观察艺术作品中妈妈对孩子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使小朋友认识到妈妈的爱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难 点:让小朋友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生活的幸福吗?
生:(幸福)
师:那么,什么叫做幸福?
生:回答略
师:让我们欣赏动画片《宝莲灯》,看看沉香和她的妈妈是怎么说的。
生:(观看动画片得出答案)幸福就是我和妈妈在一起。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妈妈和孩子。
板书课题——妈妈和孩子
二、欣赏图片,初步观察并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感受母子之间 亲情
师:(小结)从这些图片中我们能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妈妈是每一个年级小朋友最熟悉的人,小朋友在儿歌、童谣中常常唱到,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老人还是儿童都生活在爱中,下面,请小朋友们谈谈自己的妈妈,她是如何的爱你,你们之间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唱唱有关妈妈的歌。
三、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妈妈是如何爱你们的
生:回答略
师:(小结)其时妈妈对我们的爱无时无刻不在,只是有时我们没有细细体会、观察过。从她们的一句叮嘱、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无时无刻不都在体现着爱。我们今后可以仔细观察、体会。
四、生活在妈妈的爱中,我们能感到幸福,那么我们怎样爱妈妈,也让妈妈幸福呢?请小朋友分组讨论,抒发感恩之情,看谁的办法最好? 师:(小结)我希望大家都能象广告中的小男孩一样有爱心,不但要爱家里人,还要用爱心去爱老师、同学和班集体
五、学生将对妈妈的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一幅你和妈妈在一起的画,送给妈妈
六、展示作品,表达情感。
七、拓展
师:布置任务——回家抱抱我们的妈妈,下一节课给老师说说感受
(小结)最后让我们每一个人记住一句话:“生命是伟大的,创造生命的人更伟大。”让我们祝天下所有的妈妈都幸福、健康!
——播放《感恩的心》歌曲结束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对生活经历的回忆和对视觉观察的分析,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妈妈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强调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感情交流,是学生在不断观察、发现和认识中对自己的妈妈重新理解。教学在“爱”的主题下自然的融合了学科的知识技能,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是全方位的心理发展。
在教学中尤其要把握好欣赏·评述活动中描述、分析、评价三个阶段的度。描述阶段要让学生当主角,自由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认知能力;分析阶段是欣赏·评述活动的关键环节,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观察,侧重分析作品的线条、形状、色彩、空间等专业性强的知识;评价阶段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不是重点,但也不能忽视,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欣赏·评述活动的概念。
第二课时的造型·表现活动是第一课时欣赏·评述活动的延伸,给学生创造一个释放情感、实践知识的机会。其中“赏”这个环节是对第一课时欣赏·评述活动的回归,使学生亲自体验到欣赏·评述活动的内涵。
本节课可以安排在圣诞节或元旦之前,学生可以把美术作品当成礼物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