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纹饰 民族风格
单元题目:让生活插上翅膀
课题名称:传统纹饰·民族风格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年级:初二
课时:1
教材分析
纹饰是器物上的装饰花纹的总称。一般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连续纹样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古朴素雅的彩陶、奇诡神秘的青铜器、单纯浑厚的汉画砖、绚丽多彩的丝织品等,其上面镂刻绘制精细、显示意匠之美的纹饰,强烈地反映着各个时代不同的审美时尚、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格。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了解传统纹饰的用途、种类及构成美的因素;二是了解传统纹饰的造型方法。
本课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重点是探究中国传统纹饰的特点和形式美感。主要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传统纹饰的种类和构成美的因素,并掌握一定的造型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比如彩陶、青铜艺术,但对其中的传统纹饰的风格、美感了解不够,加上学生生活在卡通时代,在生活中缺少对传统纹饰的感受,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深入展开。但正因为了解不多,有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教师因加以引导,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思路
1、重视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认识、理解传统纹饰的种类和构成的形式规律。
2、“欣赏·评述”与“造型·表现”相结合,突出本课的“综合·探索”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统纹饰的特点、用途和种类。
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赏析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综合探索活动,使学生感悟传统纹饰的艺术魅力和民族风格特点,热爱传统文化,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要点
重点:了解传统纹饰的种类和构成的形式规律及造型方法。
难点:传统纹饰的形式规律及造型方法。
兴趣点:在器物上进运用传统纹饰进行装饰。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
教学资源
教学准备
资料:传统纹饰的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
准备绘画工具及材料。
作业要求
基本要求:能将传统纹饰进行简单运用并绘制。
六、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准备
ppt课件。
学案。
纸碟。
与传统纹饰有关的实物
预习本节,收集一些具有传统纹饰的物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
堂
引
入
1、向学生展示与传统纹饰有关的实物
2、提问学生观察的感受
------引出课题:传统纹饰 民族风格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课
堂
发
展
一.欣赏与探究
1、引导学生欣赏P38——P39图片和传统纹饰的造型,思考:什么是纹饰?
2、教师补充并介绍纹饰的分类。完成学案①。(教师板书)
3、引导欣赏课件中的作品,通过其主要构成形式和表现特征,判断这些纹饰各属哪一种类型。
4、结合学案②介绍纹饰的两种表现特征(板书)
5、欣赏传统龙凤纹饰。
6、继续欣赏传统纹饰装饰的艺术品(了解传统纹饰在生活中的应用)。
7、教师小结并做一定的讲解,并板书
二.表现与创造
1、教师示范。
2.学生体验:在书中或资料中挑选你所喜欢的纹饰用一种或多种构成形式为碟子设计纹饰图案。
三.展示与评价
1.选择部分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2.展示优秀作品。
四.总结
学生欣赏、讨论,完成学案①并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欣赏,回答。
学生欣赏,思考,
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练习。
学生自评,互评
使学生了解纹饰的含义和分类。
使学生了解并识别纹饰的主要构成形式。
感受传统纹饰的魅力,了解其应用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通过体验,进一步巩固理解知识。
在评价中,提高欣赏能力,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