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湛江市二中海东小学 莫罗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知道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能根据交换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发展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枚举、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不完全归纳法的演绎推理能力和运用较合理的数学语言进行归纳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观察、合作、自主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简化思想,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策略和意识。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猜想、验证、归纳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准备: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课件播放“朝三暮四”故事视频
1、请同学们边看视频边思考:(1)限制猴子们的食粮后,狙公每天都是分几个橡子给猴子?(2)狙公想了什么办法来分橡子才让猴子们接受?
2、讨论交流
(1)谁来说说后来老人每天都是分几个橡子给猴子呢?
(2)7个是怎么得来的?
3+4=7 , 或 4+3=7-----板书
(3)老人想了什么办法来分橡子让猴子们都接受了?
师:老人真聪明,猴子给蒙了。
(4)3+4=7,4+3=7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等了,可以用等于号把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吗?
生:可以(板书3+4=4+3)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并猜想
师:观察这个等式中的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还有什么不同点?
生:
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家的发现就是:加数3和4交换位置了,和不变。
师:在其他加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你猜想一下,他们的和会怎样?
生: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板书
2、举例验证
(1)换成其他的两个数相加,和是否还会不变呢?仅凭这一个例子能说明这一结论正确吗?
生:不可以
(2)既然是猜想,那我们该怎样去验证猜想呢?
生1:可以举例来验证一下。
(3)你能像刚才这样,举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样的例子吗?请写在练习本上,写完后轻声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验证思路。
(4)汇报交流验证过程(实物投影展示
(5)教师举例并板书。
3、归纳概括,总结提炼
(1)尝试用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谁能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我们这一伟大的发现?
(2)介绍加法交换律
师:像这样,在运算中存在的适用所有同类情况的现象,我们称其为运算定律。今天我们发现的定律称为“加法交换律”-----板书
(3)总结提炼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加法交换律的?
生:“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归纳结论”-----板书
4、用字母或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数学追求的是简洁,你能用字母或符号把加法交换律表示出来吗?请写在练本上。
(请同学们先独立试写,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5、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加法交换律
师:谁能举出生活中运用加法交换律的事例?
(如没能举出就课件出示课本事例)
6、探究其他运算是否有交换律
(1)引发思考
师:加法有交换律,那么四则运算中的减法、乘法、除法是否也有交换律呢?你们敢提出自己的猜想吗?谁来说说?
生:三人进行猜想
师:对敢于猜想的给以掌声鼓励
(2)自己验证自己的猜想
师:举例是验证猜想的好办法,请你选择其中一个猜想用举例的方法来验证。
生:独立验证
(3)汇报交流(注意问:你举了几个例子,为什么减和除只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
注意表扬举反例的学生(你真了不起,你为我们展示了另外一种举例的方法—举反例,要想说明某个猜想不成立,只要举出一个不符合要求的例子就行了。)
在汇报乘法时,注意让学生说出举了几个例子
(4)总结
师:乘法有交换律吗?谁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生: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师:同理,乘法交换律可以用字母或符号表示出来吗?
生:
师:根据汇报完善板书
师:谁能举出生活中运用加法交换律的事例?(如没能举出就课件出示课本事例)
7、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解释计算的道理
师:你能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解释下面计算的道理吗?(课件出示)
生:
三、巩固应用
1、课本51页练一练第1题(要求说为什么成)
2、课本51页练一练第2题(1)填在课本上(2)展示交流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你有哪些收获?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什么是交换律,如何用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