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
教材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白天和黑夜、第三节课:昼夜交替(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1.从整体学习状况看: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对于本课,五年级的学生已经从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各种百科全书中知道昼夜现象,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要让他们解释清楚“为什么”可能很困难。
3.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明白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设计说明:
1.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科学探究永无止境,本着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的指导思想。本课的教学意在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和解决问题,并能说出过程和原因。
2.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第一课时。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昼夜的产生和交替的原因。主要教学内容有:一、从几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图片入手引发学生思维。二、通过模拟实验来了解昼夜交替的成因。三、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实验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四、回到生活,发现昼夜交替对生活的重要性。
3.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方法梳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昼夜交替》这堂课,我采用“探究——研讨——辩证”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观察、研讨、推测假设、验证,以进一步研究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3.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假性解释。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在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意见。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迷信权威.
3.认识到任何自然现象的出现都有它自己的规律。
教学重点:
探究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
教学准备:
地球仪,电子百拼简单电路,贴贴纸,画有太阳,地球的头套各一个,白炽灯,教学视频,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多媒体出示几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图片
谈话:同学们,请大家看这六幅图片,左边这几幅图和右边有什么不同吗?
2.提问:昼夜的出现有什么规律吗?
3.小结:昼夜总是交替出现的,周而复始,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背后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昼夜交替。(板书:昼夜交替)
4.谈话:关于昼夜交替,你都有哪些了解呢?
探究昼夜交替的形成
1.提问: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宇宙中的哪些天体有关呢?
2.谈话:如果太阳与地球都静止,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那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3.出示画有太阳与地球的头套,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昼夜的形成。
4..小结:当阳光照射地球的时候,朝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而背对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
5.提问:那太阳和地球要怎么样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
追问:你们认为太阳和地球要如何运动才产生所昼夜交替现象呢?
6.学生讨论并猜测,同时填写实验记录单。
7.学生汇报猜测结果,教师板书
8.谈话:我们要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呢?
(要选什么器材来模拟昼夜交替呢?为什么?
(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贴贴纸,你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吗?
(有了器材,你打算如何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在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呢?请两位同学上台模拟演示一下,其他同学配合着说昼夜,并画出地球与太阳运动的示意图。
9.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0.出示白炽灯,分组上台汇报。
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1.谈话:听完他们的汇报,你有发现什么疑问吗?
2.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与发现,教师引导。
播放视频:科学家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小结: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是地球自转。(板书:地球自转)
学生正确模拟昼夜交替的形成,并上台演示
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
1.谈话:你们有没有发现他们的地球自转和你有什么差别吗?
2.学生猜测地球自转的方向并汇报
3.学生讨论验证猜测的方法并汇报。
4.师生共同得出实验方案:选好观测点,确定好观测点的东方和西方,分别用两种转法从观测点开始转动, 看看哪种会出现太阳的东升西落
5.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6.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只有当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我们祖国的东边才能先见到太阳。因此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7.谈话:老师很高兴大家都解开昼夜交替的奥秘了,下面你们可以多转几圈,仔细观察一下昼夜交替的过程。
拓展延伸
1.谈话: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学习和模拟实验知道了昼夜交替的成因,那这个结论人类是不是从古至今都明白呢?
2.播放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的历程的图片。
3.谈话:看完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谈话:如果地球上没有昼夜交替现象会怎么样呢?
附: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
原因: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方向
自西向东
学生实验记录单:
昼夜交替实验记录单
第 组
你的猜测
用图示表示太阳与地球的运动方式
实验结果: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能的打√不能的打×)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表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
同学
教师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
?
?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
?
?
?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想法
?
?
?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能与人合作,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
?
?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在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
?
?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思考能力、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
?
?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2.自我评价表:
我是这样评价自己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选答
能够猜测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大胆猜测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有自己的独创性
能根据教师的引导提出自己的猜测
不会猜测
?
能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
探究科学合理,解释准确
基本能探究,解释基本准确
不能探究和描述
?
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假性解释
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分析昼夜交替产生的真正原因
能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分析出昼夜交替产生的真正原因
不会
?
3.我对小组成员的评价:
对小组成员的评价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选答
小组成员工作态度情况
积极
较积极
应付式
?
小组成员完成工作过程
迅速
按时完成
不能按时完成
?
小组成员交流讨论过程
有交流讨论
有交流
没有交流
?
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
主动性强
较主动
一般
?
4.教师评价:
评价我的学生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选答
对昼夜交替产生原因的理解与表达
表达清晰
能基本描述
不能描述
?
对地球自转方向的描述与理解
全部能完成
大部分能完成
少部分完成
?
学生们分工合作情况
分工明确,合作有效
有合作,但分工不尽理
分工合作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