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能够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能够对电磁铁的两极变化进行探究。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电量、导线缠绕的圈数有关;
●知道电磁铁的两极是可变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主动地研究电磁铁,体会探究的乐趣;
●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师准备:导线、铁钉(用火烧过的)、大头针、电视资料
学生准备:电池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制作电磁铁
(出示一包大头针与牙签的混合物)
1.师:同学们,老师遇到难题,我不小心把大头针和牙签混合到一起了。现在马上要用,怎么办呢?怎样快速的分开它们?
(学生可能提出用磁铁把大头针吸上来。可请学生上台演示)
2.师:为什么磁铁能吸起大头针呢?(生答)对,因为磁铁具有磁性能够吸铁,除了磁铁,你还有其他什么办法吗?我有一个方法,不用磁铁,也能吸起大头针,你们信吗?请仔细看:(演示:出示电磁铁装置,接通电源吸起大头针,断掉电源,大头针掉下。)
3.师:这个装置神奇吗?(神奇)神奇在哪儿?(通电吸起铁钉,有磁性,断电后,不能吸起铁钉,磁性没有了)这个装置在通电时能像磁铁那样吸起铁钉有磁性,你能根据它的特点给这个装置起个名称吗?(电磁铁)。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电磁铁。你们想做一个这样神奇的电磁铁吗?(想),谁来说说制作电磁铁需要什么东西呢?铁钉在这个装置里叫铁芯,(板书)导线是一圈一圈绕在铁芯上的,叫做线圈。(板书)(教师演示电磁铁制作),制作时留出导线的一端,然后一圈一圈的朝同一个方向绕,这个方向可以是顺时针,可以是逆时针,到了最后可以打个结。这样就制作好了,这时,电磁铁有磁性吗?对了,还要通上电,(板书电池)。下面请同学们制作一个电磁铁,看它一次性能吸起多少根大头针,(出示幻灯)什么叫一次性?另外同学们还需注意:
出示幻灯:
①分工合作,谁操作,谁记录,谁发言,分配好
②绕线时,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并将线圈的两头固定好
③通电时间不能太长,可先将铁芯的一端靠近大头针再通电,吸起大头针后迅速断电。
4、学生尝试制作并验证电磁铁吸铁。
【说明】此处,教师故意发给各小组不同长度的导线,加上学生自备的电池电量不同,虽然都能吸上大头针,但数量肯定不同。这就为后面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打下铺垫。
二、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教师统计各小组吸上大头针的数量后,问:各组制作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数量一样吗?哪个小组吸的大头针数量最多,那个小组吸的大头针数量少,上来展示一下。
提问:为什么各组吸上的大头针数一样吗?这说明什么呢?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做出假设。教师相机板书:电池节数、线圈匝数、铁钉粗细…
教师帮助同学确定研究内容: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测,敢于猜测,是我们迈出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那么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对不对,该怎么办呢?对,做实验。实践出真知嘛!我们这里有几个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每个问题都来研究,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工协作,谁愿意来研究第一个问题?第二个呢?第三个呢?…
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 :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研究的问题,那么该怎样做实验?需要注意什么?请同学们小组内展开讨论,设计好实验方案。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班级内讨论、交流。
师:一边听,一边看方案设计是否有不妥之处,并征询其他组的意见,看是否有补充之处。方案设计好了,下面我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案来实施了,在同学们动手之前,老师也还有几点需要提醒同学的:
出示幻灯:①分工合作,谁操作,谁记录,谁发言,分配好
②通电时间不能太长,可先将铁芯的一端靠近大头针再通电,吸起大头针后迅速断开电源。
③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不变的条件
④每次实验可做三次,最后求得平均数。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与结果,得出结论。
师:请同学们分析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三、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你们知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吗?学生根据经验谈。
2.播放电视资料,增加学生的见识。
3.谈话:请你设想一下,你还能把电磁铁应用到哪些地方?
4.学生畅所欲言。
四、课终结语: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磁铁通电后,能像磁铁那样有磁性,而且还能改变磁力的大小,同学们我们的课即将结束,在最后老师还想给大家看一个神奇的东西,(出示小磁针),这个大家认识吗?它是小磁针,我们用制作的电磁铁去靠近它,怎么样神奇吧?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我们下节课要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电磁铁
多 磁性大
电池节数
少 磁性小
通电 有磁性
多 磁性大
线圈匝数
少 磁性小
断电 磁性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