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测量呼吸和心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测量呼吸和心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9 22:0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3.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难点: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评价任务
1.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的方法。
2.通过测量不同状态下的呼吸和心跳,认识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准备
秒表或者计时钟、简易听诊器、记录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我们在运动的时候,身体会有哪些变化?
2.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二、测量呼吸和心跳
1.测量活动指导。
(1)提问:怎样才算呼吸一次?(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
(2)提问: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学生静坐体会)
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2.预测:你静坐时,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做好记录。
3.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并在活动记录上做好记录。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心跳的次数,然后互换。
4.小组活动:分组测量。
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是否一样。
6.提问:参加运动后,我们每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7.1分钟热身活动。(在走廊里连续不断地进行“下蹲——起立”运动)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一位同学运动结束时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8.播放轻音乐,让学生休息以后进行第三次测量(休息3分钟以后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9.组内互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再分别测量这位学生运动结束时和休息3分钟后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三、分析、整理数据
1.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然后提问: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心跳的次数也增加了;休息一会儿,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都减少了)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小结:因为人在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比平静时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都会比安静时增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也不同,于是会出现大家运动后呼吸与心跳的次数不一致的情况。
四、拓展延伸
提问:经过上面的测量和比较,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小组讨论、交流,把想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可以自己先去找些资料来自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