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9 20:2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1949年1956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90年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20世纪末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参考地图册找到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变化。色彩和款式单调买衣服要凭布票,数量有限。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 服饰的变化 为什么国家要发行这些“购物票”呢?色彩和款式单调买衣服要凭布票,数量有限。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新三年,
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长款毛料大衣随意搭着的围巾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曾经流行过哪些服饰?喇叭裤、蝙蝠衫、
牛仔裤、直筒裤、
紧身健美裤、
皮大衣、职业装、
休闲装、超短裙…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 为什么人们的服饰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化?物质的丰富
思想观念的解放 服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长辈们印象中那些过去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菜。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为了吃上一顿相对丰盛的年夜饭,往往提前几个月就将各种票证凑齐,买上一些平时不常吃的荤腥,腌上一两只猪头、几条河鱼、几只鸡。到了除夕前,家家门前都会飘出阵阵腊肉的香气。”
——江苏盐城大丰黄凤莲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过去物资比较匮乏,人们可以选择的食品品种较少。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南京的地标性建筑——金陵饭店,曾今是中国第一高楼。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浙江萧山农村的变化抚顺棚户区的改造前后浙江安吉县蔓塘里村上海居民小区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四大件“三转一响”新四大件你认识这些曾经的家居用品吗?各类高科技生活用品层出不穷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 1978年与2007年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对比(数据来源于教参)57.5%36.3%67.7%43.1%消费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重视休闲娱乐等方面。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经居世界第二位。高速
低噪音
环保经济
舒适两头均有驾驶室、
容易组合成长短不同列车组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经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 那些年流行过的通信工具…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概述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
如今,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十分普遍。 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017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54.35%,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24亿,网民中使用实际上网的的比例提升至96.3%。 结合手机、电脑在生活中的作用,谈谈科技进步对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技促进了通信事业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堂小结: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迁。生活水平、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综合国力等各方面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重视科技创新、向先进国家学习等等1949年1956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90年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20世纪末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生活的变迁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八下《中国历史》P55-56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后活动:
1、和你的父母交流,你对他们的童年生活新的认知。
2、畅想再过40年,我们的国家会有怎样的新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