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化学能与电能转化方式及应用;
2、掌握原电池的组成及反应原理;
3、认识常见的几种化学电源和开发利用新型电池的意义。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的定义 燃煤发电的能量转换过程是 ,该过程虽然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但是过程繁琐、复杂且能耗较大。在此过程中,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变为电能,原电池就是这样的装置。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 化学能与电能(一)—初探原电池 原电池原理】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1、如下图,把一锌片和一铜片插入稀H2SO4中。 现象:Zn片上有气泡出现。 反应:Zn+H2SO4=ZnSO4+H2↑。Zn失电子生成Zn2+, H+得电子生成H2。 实验2、把上图中的Zn、Cu用一导线连接起来,中间接一电流计G。 现象:Zn片逐渐溶解,Cu片上有气泡出现,电流计G指针发生偏转。 结论:Zn反应生成Zn2+而溶解,Cu片上有H2产生,有电流产生。 该实验中,产生了电流,就构成了原电池。 要点诠释:原电池工作原理相当于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通过用电器转移,产生电能,因此原电池的作用为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化学能与电能(一)—初探原电池 原电池构成条件】要点二、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组成原电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提供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分别作负极和正极。
要点诠释:
a、负极:活泼性强的金属,该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活泼性弱的金属或非金属(常用碳棒、石墨),该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得失电子的反应为电极反应,上述原电池中的电极反应为: 负极:Zn-2e-=Zn2+ 正极:2H++2e-=H2↑,总反应:Zn+H2SO4=ZnSO4+H2↑ (2)两个电极必须直接和电解质溶液接触,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阴阳离子定向移动成内电路。
要点诠释:电源内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动的方向即是电流的方向,所以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3)必须有导线将两电极连接,形成闭合通路。
要点诠释:在电源的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电路电流由负极流向正极,从而形成闭合回路。要点三、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如下: (1)根据电极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的,电子是由负极流向正极的。 (3)根据离子移动方向: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电极反应类型: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为正极。 (5)根据电极上反应现象:如电极粗细的变化、质量的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等。 要点诠释:在判断电流方向时,要注意电源的内电路和外电路的电流方向的不同:在电源的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电路电流由负极流向正极。
要点四、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书写电极反应式时需掌握以下要点: (1)需标出正负极及电极材料。 (2)遵循三大守恒(电子得失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3)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要满足所处的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环境。例如在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书写中,在碱性环境中O2得电子后的产物写OH-比写H2O更合适,在传导O2-的固体电解质中,O2得电子后的产物写O2-比写OH-更合适。 (4)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可以直接写,也可以将总电池反应减去某一极反应得到另一极反应。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在负(正)极出现正(负)极得(失)电子的物质。 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方法一:直接写。 负极电极反应式书写: 酸性介质中:H2失电子为负极,产物写成H+就可以。负极:2H2-4e-=4H+ 碱性介质中:H2失电子的产物写成H+就不合适了,写成H2O更合适,根据电荷守恒,左边补OH-。负极:2H2-4e-+4OH-=4H2O 正极电极反应式书写: 酸性介质中:O2得电子,根据电荷守恒再补4H+,产物写成H2O: 正极:O2+4H++4e-=2H2O 碱性介质中:O2得电子,产物写成OH-更合适,根据元素守恒,左边以H2O来补。正极:O2+2H2O+4e-=4OH- 方法二:用总反应。
总反应:2H2+O2=2H2O 减去负极反应:2H2-4e-=4H+,将负极中失电子的H2抵消掉,可得酸性条件下的正极反应。
要点诠释:
①书写的原则是:按照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规律,正确判断出两极物质反应生成的产物,然后结合电解质溶液所能提供的离子,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配平各电极式,两电极反应式相加则得总反应式。结合具体的情况,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情况:a.根据两个电极反应式,写出总反应式,使两个电极式得失电子数相等后,将两式相加,消去相同的部分。若电解质为弱电解质,在相加时应把离子改为相应的弱电解质。b.根据总反应式,写电极反应式一般分四个步骤:列物质,标得失;选离子,配电荷;配个数,巧用水;两式加,验总式。
②写电极反应式时应注意:
a.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
b.电极反应式常用“”,不用“”。
c.电极反应式中若有气体生成,需加“↑”;若有固体生成,一般不标“↓”。
要点五、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作化学电源。
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制作了多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燃料电池等,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为负极,活动性弱的金属为正极。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由原电池原理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金属活动性A>B。 3.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实验室用Zn和稀H2SO4(或稀HCl)反应制H2,常用粗锌,它产生H2的速率快,原因是粗锌中的杂质和锌、稀H2SO4的溶液形成原电池,加快了锌的腐蚀,使产生H2的速率加快。如果用纯锌,可以在稀H2SO4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也同样会加快产生H2的速率,原因是Cu2++Zn=Cu+Zn2+,生成的Cu和Zn在稀H2SO4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加快了锌的腐蚀,产生H2的速率加快。 4.设计原电池 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例如,利用Cu+2FeCl3=2FeCl2+CuCl2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由反应式可知:
Cu失去电子作负极,FeCl3(Fe3+)在正极上得到电子,且作电解质溶液,正极为活泼
性比Cu弱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等。如图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Cu):CuCu2++2e—(氧化反应)
正极(C):2Fe3++2e—2Fe2+(还原反应) 5.金属防腐蚀。
金属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发生化学反应,使金属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而损耗的过程。在金属腐蚀中,把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形成的原电池反应发生的腐蚀称为电化学腐蚀(区别于一般的化学腐蚀)。如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吸附一层薄薄的水膜,里面溶解了氧气、CO2,含有少量的H+和OH-,形成电解质溶液。它跟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形成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
负极:2Fe-4e-=2Fe2+
正极:O2+4e-+2H2O=4OH-
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
【典型例题】
类型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例1、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 )
A.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B.有导线将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连接
C.正极发生了氧化反应,而负极发生了还原反应
D.两电极上分别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
【答案】D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
【总结升华】抓住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才能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举一反三:
【变式1】(2019 四中同步)下列反应不可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A.CaCO3+2HCl==CaCl2+CO2↑+H2O
B.2CH3OH+3O2==2CO2+4H2O
C.Zn+2HCl==ZnCl2+H2↑
D.4Al+3O2+6H2O==4Al(OH)3
【答案】A
【解析】要把一个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该反应必须是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但是A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类型二: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例2、(2019 北京八中)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H2SO4,在Cu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
【答案】A
【解析】铜、银属于不活泼金属,不能与稀H2SO4发生自发反应,故B、C不能构成原电池;Zn比氢活泼,A中能够形成闭合回路,而D却不能形成闭合回路。
【总结升华】本题是对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的考查。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1)要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要有电解质溶液;(3)要有导线,能形成闭合回路。
举一反三:
【变式1】在下图的八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哪几个?
【答案】④⑦
类型三: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M电极
N电极
电解质溶液
A
锌
铜
稀硫酸
B
铜
铁
稀盐酸
C
银
锌
硝酸银溶液
D
锌
铁
硝酸铁溶液
例3、某原电池由M、N两根电极、导线和电解质溶液组成,工作时,M电极变粗,N电极变细,由此判断该电池中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可能是( )
【答案】C
【解析】A、B选项中,电解质溶液分别为稀硫酸和稀盐酸,原电池工作时不会有金属析出;C选项中正极反应为:Ag++e—=Ag,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符合题意;D选项中M电极(锌)作负极,反应为Zn—2e—=Zn2+,变细,不符合题意。
【总结升华】除燃料电池外,一般负极都是电极材料发生反应被氧化而质量减小,正极上一般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粒子被还原而导致正极质量增加。
举一反三:
【变式1】(2019 石室佳兴)对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 B.比较不活泼的一极为正极
C.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D.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正极
【答案】D
【解析】A.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所以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故A正确.B.原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电极为正极,故B正确.C.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所以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故C正确.D.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D。
类型四: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例4、某原电池的总反应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
A
B
C
D
正极
Zn
Cu
Zn
Cu
负极
Cu
Zn
Cu
Zn
电解质溶液
CuCl2
CuCl2
ZnCl2
ZnCl2
【答案】B 【解析】从理论上讲,只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正极。本题中电极反应为:正极:Cu2++2e—=Cu,负极:Zn—2e—=Zn2+ 【总结升华】从电池的总反应看,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含有铜离子。
举一反三:
【变式1】据报道,锌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更大,而且没有铅污染。其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电解液和空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 B.负极反应为:Zn—2e—=Zn2+ 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解液肯定不是强酸 【答案】BD
类型五: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 化学能与电能(一)—初探原电池 练习题】
例5、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 )
A.a > b > c > d B.a > c > d > b
C.c > a > b .> d D.b > d > c > a
【答案】B
【解析】金属与稀H2SO4溶液组成原电池,活泼金属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正极,H+在正极表面得到电子生成H2,电子运动方向由负极正极,电流方向则由正极负极。在题述原电池中,a—b原电池,a为负极;c—d原电池,c为负极;a—c原电池,a为负极;b—d原电池,d为负极。综上可知,金属活动性:a>c>d>b。
【总结升华】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为负极,活动性弱的金属为正极。而负极是电子流出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流流入的一极,一般该电极不断溶解或质量不断减少。若某电极上有气体产生,电极的质量不断增加或不变,该电极为正极。
举一反三:
【变式1】某金属能和盐酸反应生成H2,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则该金属可能是( ) A. 铝 B. 铜 C. 锡 D. 硅
【答案】C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如下图所示,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构成原电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Zn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流从锌片流向铜片
C.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减轻
D.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2.如图所示,烧杯中盛的是水,铁圈和银圈直接相连,在接头处用一根绝缘细丝吊住,并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两圈仍保持平衡
B.有气泡产生,两圈摇摆不定
C.铁圈向下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
3.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 A.负极,并被氧化 B.正极,并被还原 C.负极,并被还原 D.正极,并被氧化 4.(2019 北京东城)下图中能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 )
5.在盛有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6.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O2===2Fe2++4OH-。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
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4OH-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7.(2019 深圳中学)理论上不能设计为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2H2+O22H2O B.HNO3+NaOH=NaNO3+H2O
C.CH4+2O2CO2+2H2O D.2FeCl3+Fe=3FeCl2
8.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2H2O+O2+4e-===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使反应速率加快
B.甲醇和氧气以及KOH溶液构成的新型燃烧电池中,其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H3OH+6OH-+6e-===CO2+5H2O
C.在铁件上镀铜时,金属铜作阴极
D.电解精炼铜时,电解质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10.根据下列实验事实:(1)X+Y2+===X2++Y;
(2)Z+2H2OZ(OH)2+H2↑;(3)Z2+的氧化性比X2+弱;(4)由Y、W电极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Z>Y>W B.Z>W>X>Y
C.Z>X>Y>W D.Z>Y>X>W
二、非选择题
1.(2019 四川成都)以下甲、乙、丙为探究原电池原理的有关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预计可以观察到得现象是:铜片上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锌片上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乙中锌为原电池的 极,电极反应是 ;铜为原电池的 极,电极反应是 。原电池总反应为
(3)丙中电流计A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填“是”或“否”)
2.(1)将铜棒与锌棒用导线连接,依次插入分别盛有①硫酸溶液;②硫酸铜溶液;③硫酸钠溶液的三种烧杯中,此时,铜片上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表面去掉氧化膜的镁片与铝片用带电流表的导线连接,插入盛有烧碱溶液的烧杯中,此时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判断此原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A中Zn发生氧化反应,B中电流的方向从正极→负极,C中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减轻,故只有D正确。
2.D
【解析】上述铁圈、银圈和硫酸铜溶液构成了原电池(铁圈和银圈活泼性不同且相互接触从而构成闭合回路)。其电极反应式为:负极:Fe-2e-===Fe2+,铁溶解,铁圈减轻;正极:Cu2++2e-===Cu,生成的Cu沉积在银圈上,银圈增重。
3.B
【解析】Ag2O反应后变为Ag,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为正极。4.B
【解析】A、D两项中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不发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B项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且Zn能与H2SO4溶液反应,两电极发生的反应分别是Zn-2e-==Zn2+,2H++2e-==H2↑。C项中酒精不是电解质,且与Cu不能反应。
5.D
【解析】由锌片、铜片、稀H2SO4构成的原电池,锌片为负极,Zn-2e-===Zn2+;铜片为正极:2H++2e-===H2↑,SO42-、OH-等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外电路上,电子通过导线由锌片流向铜片。
6.A
【解析】从原电池反应式可知,Fe失电子转变为Fe2+,Fe作负极,A正确;正极电极反应式应为2H2O+O2+4e-===4OH-,B错;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错;水面O2浓度较水下浓度高,水面更易被腐蚀,D错。
7.B
【解析】能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A、C、D反应方程式中都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属于复分解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选B。
8.B
【解析】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4Al-12e-===4Al3+正极反应式:6H2O+3O2+12e-===12OH-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铝电极)流向正极(铂电极)。
9.A
【解析】锌置换出少量铜后形成原电池,使反应速度加快,A项正确;负极上应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并且CO2在碱性环境中要生成CO32-,B项错;电镀池中,镀层金属作阳极,C项错;电解精炼铜时,溶液中铜离子浓度降低,D项错。
10.C
【解析】(1)中X能置换出Y,说明还原性X>Y;(2)中Z可与冷水反应,说明Z是极活泼金属;(3)说明还原性Z>X;(4)中Y、W形成原电池时,Y作负极,说明还原性Y>W。综上所述,几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X>Y>W。
二、非选择题
1.(1)没有;有;(2)负极 Zn-2e-=Zn2+ 正极 2H+ + 2e- =H2↑ ; Zn+2H+== Zn2++ H2↑(3)否
【解析】(1)甲中由于Cu的活动性在H元素的后边,不能把酸中的H置换出来,所以预计可以观察到得现象是:铜片上无气泡产生;Zn可以把酸中的H置换出来,因此锌片上有气泡产生。(2)乙中构成了原电池,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所以锌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是Zn-2e-=Zn2+;铜为原电池的正极,在正极上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是2H+ + 2e- =H2↑;该原电池的总反应是Zn+2H+== Zn2++ H2↑。(3)丙中由于乙醇是非电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因此电流计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2.(1)①2H++2e-===H2↑ ②Cu2++2e-===Cu ③O2+2H2O+4e-===4OH-
(2)Mg 6H2O+6e-===3H2↑+6OH-
Al 2Al-6e-+8OH-===2AlO2-+4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解析】掌握原电池原理和两极反应的本质是解题关键。(1)①②均为铜锌原电池,铜极上分别为H+、Cu2+得电子被还原,③为锌的吸氧腐蚀,铜极上O2得电子被还原。(2)铜只能发生吸氧腐蚀,不能发生析氢腐蚀。酸雨是一个干扰因素,只是使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反应加快。(3)在NaOH溶液中,镁不发生反应,而铝能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作负极,正极是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