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生成,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
A.氯离子 B.碳酸根离子 C.硫酸根离子 D.氢氧根离子
2.检验碳酸盐的正确方法是( )
A.滴加盐酸,产生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
B.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加热,产生气体
D.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芳芳暑假去海边玩,捡到一些贝壳,回来后,她在贝壳上滴稀盐酸,发现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说明贝壳中含有( )
A.Ca2+ B.SO42﹣ C.Cl﹣ D.CO32﹣
4.下列物质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
A.K2CO3 B.CO(NH2)2 C.NH4Cl D.Ca3(PO4)2
5.化肥中的氮肥很多是铵盐.将硫酸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上述实验现象说明( )
A.氨气呈碱性
B.氨气比空气轻
C.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就是氨气
D.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
6.下列物质与熟石灰混合,能嗅到氨味的是( )
A.K2CO3 B.NH4NO3 C.KNO3 D.Ca(H2P04)2
7.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如图曲线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A. B.
C. D.
9.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碳酸钙用于补钙
B.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氢氧化钠用作食品干燥剂
D.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10.粗盐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还含有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要除去粗盐中的MgCl2、CaCl2,选用试剂(均过量)及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B.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钡溶液、稀硫酸、碳酸钠溶液
11.碳酸钠俗称“纯碱”。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纯碱”其实不是碱,它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冬天捞碱”可说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12.有稀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 )
A.纯碱 B.白酒 C.白糖 D.食醋
13.蒸馒头时,在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馒头松软,该物质是( )
A.碳酸氢钠 B.生石灰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14.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
A.水 B.纯碱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
15.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NaOH溶液和稀HNO3 B.AgCl和KNO3
C.CaCO3和稀HCl D.BaCl2溶液和稀H2SO4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现有A、B、C、D四瓶无色溶液,已知它们是盐酸、稀硫酸、碳酸钠和澄清石灰水,为了确定它们各是哪一种,做如下两个实验:①取A、B、C、D溶液各少许,两两混合,可观察到下列现象:A跟C:产生白色沉淀;B跟C、C跟D:都产生气体.②取B、D溶液样品少许,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B中无明显现象,D中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写出A、B、C、D四种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
17.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四种溶液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只有A中无色其它均为红色;②将A滴入余下的三种溶液中,只有B中出现气泡.
(1)B物质是 ;
(2)用B物质可将余下的两种溶液鉴别开,写出鉴别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电镀是金属防锈的方法之一.某兴趣小组同学用标为A、B、C的三只试剂瓶,从电镀厂取来ZnSO4、CuSO4和AgNO3三种电镀液.由于忘记每瓶中装的是何种溶液,所以分别取出三种电镀液进行了探究.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写出电镀液的名称:A瓶中 B瓶中 .
(2)如果实验Ⅱ中将硝酸钡溶液替换为氯化钡溶液,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3)小敏同学提出只需选择一种金属单质放入上述三种电镀液中的两种,就可探究出三种电镀液中所含金属的活动性,得到大家一致认可.该金属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生成,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
A.氯离子 B.碳酸根离子 C.硫酸根离子 D.氢氧根离子
【解答】解:碳酸盐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将该碳酸盐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将珍珠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珍珠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该物质是碳酸盐。
故选:B。
2.检验碳酸盐的正确方法是( )
A.滴加盐酸,产生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
B.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加热,产生气体
D.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解答】解:检验碳酸盐常用的方法是滴加盐酸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产生;
A、因为使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不正确;
B、滴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的出碳酸盐外还有硫酸盐,故不正确;
C、加热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不一定只有碳酸盐,故不正确;
D、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正确。
故选:D。
3.芳芳暑假去海边玩,捡到一些贝壳,回来后,她在贝壳上滴稀盐酸,发现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说明贝壳中含有( )
A.Ca2+ B.SO42﹣ C.Cl﹣ D.CO32﹣
【解答】解:滴加盐酸得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得到的是二氧化碳气体。这是碳酸根离子的性质。
故选:D。
4.下列物质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
A.K2CO3 B.CO(NH2)2 C.NH4Cl D.Ca3(PO4)2
【解答】解:熟石灰是一种碱,显碱性,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故选:C。
5.化肥中的氮肥很多是铵盐.将硫酸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上述实验现象说明( )
A.氨气呈碱性
B.氨气比空气轻
C.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就是氨气
D.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
【解答】解:由题意,将硫酸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产生的气体是氨气,该实验说明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
A、该实验说明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而不是氨气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实验说明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而不是氨气比空气轻,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实验说明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而不是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就是氨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实验说明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下列物质与熟石灰混合,能嗅到氨味的是( )
A.K2CO3 B.NH4NO3 C.KNO3 D.Ca(H2P04)2
【解答】解:碳酸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钙等物质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
硝酸铵属于铵盐,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时能嗅到氨味。
故选:B。
7.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如图曲线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随着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稀盐酸和氯化铜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pH大于7,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B、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当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时,溶液质量减小,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质量增大,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C、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开始不产生沉淀,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D、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开始不产生沉淀,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沉淀,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沉淀,该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D。
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需要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有大量气泡产生,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后瓶内压强减小,会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了,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故选:A。
9.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碳酸钙用于补钙
B.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氢氧化钠用作食品干燥剂
D.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解答】解:A、碳酸钙含有钙元素,且对人体无害,可以用于补钙,正确;
B、碳酸氢钠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且对人体无害,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干燥剂,错误;
D、氯化钠是配制生理盐水的盐,正确;
故选:C。
10.粗盐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还含有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要除去粗盐中的MgCl2、CaCl2,选用试剂(均过量)及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B.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钡溶液、稀硫酸、碳酸钠溶液
【解答】解:A、首先要把粗盐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故A正确;
B、加入氢氧化钡会引入钡离子,加入硫酸会引入硫酸根离子,有新的杂质引入,故B错;
C、盐酸必须放在过滤后,否则产生的沉淀又被溶解了,故C错;
D、加入氢氧化钡会引入钡离子,加入硫酸会引入硫酸根离子,有新的杂质引入,故D错。
故选:A。
11.碳酸钠俗称“纯碱”。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纯碱”其实不是碱,它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冬天捞碱”可说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解答】解:A、纯碱就是碳酸钠,因其水溶液显碱性俗称纯碱,从组成上分析碳酸钠属于盐类物质,故A正确;
B、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能用于洗涤油污,故B正确;
C、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故C正确;
D、冬天捞碱说明碳酸钠再温度低时溶解度不大,不能说明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故D错误,
故选:D。
12.有稀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 )
A.纯碱 B.白酒 C.白糖 D.食醋
【解答】解:由题目信息可得碱性溶液可降低毒性,说明毒性物质显酸性,所以在水中加入碱性物质效果较好,B中白酒、C中白糖均为中性,D中食醋为酸性,均错;A中纯碱溶于水显碱性,所以正确,
故选:A。
13.蒸馒头时,在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馒头松软,该物质是( )
A.碳酸氢钠 B.生石灰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解答】解:A、碳酸氢钠能与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馒头松软,又能除去酸,故正确;
B、生石灰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工业,故错误;
C、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工业,故错误;
D、氯化钠不能与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故错误。
故选:A。
14.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
A.水 B.纯碱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
【解答】解:由于随着X的加入溶液由酸性逐渐的变为中性又变为碱性,因此X应是一种碱性物质,首先排除AD,再就是图象的中间一段溶液的PH值没有发生变化,说明X也能与氯化钙发生反应,当把氯化钙也消耗完以后,再加X就会导致溶液变为碱性。所以X为纯碱溶液。
故选:B。
15.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NaOH溶液和稀HNO3 B.AgCl和KNO3
C.CaCO3和稀HCl D.BaCl2溶液和稀H2SO4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故能发生反应;
B、氯化银是不可溶性的,不能与硝酸钾发生复分解反应,故不能发生反应;
C、碳酸钙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能发生反应;
D、氯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故能发生反应;
故选:B。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现有A、B、C、D四瓶无色溶液,已知它们是盐酸、稀硫酸、碳酸钠和澄清石灰水,为了确定它们各是哪一种,做如下两个实验:①取A、B、C、D溶液各少许,两两混合,可观察到下列现象:A跟C:产生白色沉淀;B跟C、C跟D:都产生气体.②取B、D溶液样品少许,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B中无明显现象,D中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写出A、B、C、D四种物质的化学式.A: Ca(OH)2 ;B: HCl ;C: Na2CO3 ;D H2SO4 .
【解答】解: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盐酸、稀硫酸、碳酸钠和澄清石灰水,:①取A、B、C、D溶液各少许,两两混合,可观察到下列现象:A跟C: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一种碳酸钠,一种澄清石灰水;B跟C、C跟D:都产生气体,说明C为碳酸钠,同时可知A为澄清石灰水,BD分别为盐酸和稀硫酸.②取B、D溶液样品少许,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B中无明显现象,D中产生白色沉淀,由于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故B为盐酸,D为稀硫酸.
故填空:Ca(OH)2;HCl;Na2CO3;H2SO4.
17.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四种溶液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只有A中无色其它均为红色;②将A滴入余下的三种溶液中,只有B中出现气泡.
(1)B物质是 碳酸钠 ;
(2)用B物质可将余下的两种溶液鉴别开,写出鉴别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 .
【解答】解:(1)取四种溶液分别滴加酚酞试液,只有A中无色其它均为红色,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以及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盐酸伪酸性,可以知道A是盐酸;将A滴入余下的三种溶液中,只有B中出现气泡,根据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知道B是碳酸钠溶液,故填:碳酸钠;
(2)碳酸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使溶液变浑浊,而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可以使用碳酸钠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18.电镀是金属防锈的方法之一.某兴趣小组同学用标为A、B、C的三只试剂瓶,从电镀厂取来ZnSO4、CuSO4和AgNO3三种电镀液.由于忘记每瓶中装的是何种溶液,所以分别取出三种电镀液进行了探究.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写出电镀液的名称:A瓶中 硫酸铜溶液 B瓶中 硫酸锌溶液 .
(2)如果实验Ⅱ中将硝酸钡溶液替换为氯化钡溶液,对实验结果 有 (填“有”或“无”)影响.
(3)小敏同学提出只需选择一种金属单质放入上述三种电镀液中的两种,就可探究出三种电镀液中所含金属的活动性,得到大家一致认可.该金属 铜丝 .
【解答】解:(1)由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所以A瓶中是硫酸铜溶液,B中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B是硫酸锌溶液,因为硝酸银溶液与硝酸钡不反应;
(2)若实验Ⅱ中将硝酸钡溶液替换为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也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无法判断硝酸银、硫酸锌,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铜、银,所以若探究三种电镀液中所含金属的活动性,可取铜丝与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
故答案为:(1)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2)有;(3)铜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