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地理试卷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12月7日17时40分,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开幕,
下列漫画蕴含着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讨论的主要议题有关的是 ( )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在渗入地下和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和43%。据此回答2-3题。
2.产生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 )
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B.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河道
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用地面积增加
3.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 )
A.城市河道发生洪水的频率相应减少 B.城市河道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增加
C.城市地表的蒸发、蒸腾数量相对减少 D.城市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4.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据报道,在海啸来临前的某海滩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发现了海啸前兆,劝父母和其他人离开了海滩,使数百人免于灾难。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波浪,其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浪高达数十米。海啸来临时,必然伴随的现象是:
①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 ②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常声音 ③狂风 ④大雨或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自然灾害的类型是 ( )
A.洪涝、地震、干旱、风暴潮、地震 B.风暴潮、干旱、地震、洪涝、台风
C.地震、滑坡、洪涝、台风、干旱 D.干旱、洪涝、风暴潮、地震、滑坡
李同学为撰写有关地质灾害分布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到网络查资料,他发现下表所列国家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请回答6题:
代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国家 冰岛 伊朗 土耳其 墨西哥 美国 印度 印尼 新西兰 中国 日本
6.表中哪些国家位于环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
A.①② B.③⑩ C.④⑧ D.⑥⑦
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受干旱影响的地区较广,其中以西北地
区的干旱、华北地区的春早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最为突出。回答7-8:
7.关于我国上述地区干旱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是造成上述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
B.气旋是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现象的主要原因
C.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是形成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
D.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是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
8.为缓解干旱对各地区农业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可行的是 ( )
①大规模进行海水淡化 ②采取人工措施,加快西部高山冰川的溶水速度
③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 ④推广节水技术,增加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最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 )
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 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 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 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回答12-13题:
12.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中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
A.汽车工业 B.电子工业 C.核电工业 D.服装工业
13.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
①产业转移 ②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 ④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业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2009年11月21日,黑龙江省鹤岗市新兴煤矿发生特大矿难,共造成108名矿工死亡。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下图),回答14-15题:
14.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15.下列有关图示地质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丙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处为地垒成山 D.丁处为地堑成谷
2009年10月27日开始至11月初,冷空气分别从内蒙古和新疆开始影响我国,这两股冷空气于1O月31日“会师”并大举南下,横扫了青藏高原外的全国其他大多数地方。这是今年我国北方和中东部的首次寒潮。回答16-17题:
16.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 )
17.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 )
A.甲型HINI流感会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B.交通事故减少
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D.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读全球台风发生区域分布图,回答18-19题:
18.世界上台风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位于 ( )
A.太平洋东部 B.太平洋西部
C.大西洋西部 D.印度洋北部
19.2007年10月超强台风“罗莎”袭击了我国台湾、福建和浙江等地。下列海域最有可能生成“罗莎”台风的是 ( )
20.当“罗莎”台风影响时,福建沿海某地测得风向由西北风转为东南风,判断台风在此地移动的方向大致是 (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四川汶川(30.6°N,103.3°E)发生8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周边地质灾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截止到5月17日,全国各地支援灾区捐款捐物总价值已超过60亿元人民币。据此回答21—25题。
21.地震发生地区位于( )
A.季风区和非季风过渡地带 B. 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
C.长江支流岷江与干流交汇处 D.亚欧板块内部的川西高原附近
22.地震发生时,东半球所处区域( )
A.全部处在5月12日 B.大部分处在5月12日
C.少部分处在夜半球 D.大部分处在夜半球
23.地震发生地区当天与下列几个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的是( )
A.1月28日 B.4月15日 C.8月3日 D.10月17日
24.该地震使震中附近河流沿岸多处发生滑坡崩塌,致使河流堵塞,其最大潜在威胁是( )
A.滑坡体与河水一起形成泥石流
B.土坝堵塞河道,上游水位上涨,易诱发地震
C.土坝不牢,跨坝后洪水飞泻直下,危及下游地区
D.多处堰塞湖拦水,致使下游地区干旱缺水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震后灾区的光缆干线网和微波干线网讯中断,严重影响与灾区联系
B. “时间就是生命”,救灾物质主要靠航空运输到达灾区
C.利用对灾区全天候航空拍摄,可以全时性指导救灾
D.该地震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海啸等地质灾害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一、选择题答案(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10年5月1日至lO月31日,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大力倡导“生态世博”、“绿色世博”、“低碳世博”等环保理念,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引领下,努力实现经 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1)“生态世博”、“绿色世博”是我国 _______________国策的具体体现。(1分)
(2)上海世博园建设过程中,保留了一处湿地,其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上海在水污染防治中,应落实我国的三大环境管理政策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的环境行为准则有:节约资源、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27.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读“世界各大洲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下图),分析回答问题。(10分,每题2分)
(1)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原因是
。
(2)欧洲西部与其他大洲相比,水旱灾害较少,原因是
。
(3)寒潮能够长驱直入影响北美大部分地区,原因是
。
(4)南美洲西部是地震多发地区,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该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 。
(5)近年来,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化现象严重,试分析该灾害加剧的原因:
。
28.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将由34台巨大的白色大风车组成,形成一片14平方公里的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应相当于5万辆汽车停驶。
(1) 按照可再生能源分类,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 能源,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从协调人地关系角度看,人类积极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是
(2)读图回答拉萨和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
。
(3)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有利因素。
有利因素:
29.今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
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 板块和 板块之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 边界。
2.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强大的 作用,沿着薄弱地带喷涌出地表的现象。成因上,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岩石属于 。
3.冰岛火山喷发的烟尘缓缓向英国、挪威、德国、波兰等国飘移,“吹瘫”了欧洲空中交通,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受到 风的影响。
4.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 ;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 。
5.监测冰岛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6.火山喷发破坏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活动。然而,对人类也带来有利的方面。列举两点。
。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资源可能生成在该地质构造中的是( )
A.煤矿 B.承压水资源 C.石油天然气 D.有色金属矿
(2)图中乙处的植被,对该处环境保护起什么作用: ; 。
地理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A A C C C B C D C C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B D B B C D A C C 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共10分) (1)环境保护(1分)
(2)净化水中污染物、调节局部小气候、美化环境(3分)
(3)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谁污染谁治理 ;强化环境管理(3分)(4)绿色消费 ;重复使用 ; 垃圾分类(3分)
27.(共10分)(1)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因为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2)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不易引起水旱灾害
(3)与北美的地形有关,北美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中部是平原,利于北方冷空气长驱南下
(4)根据板块学说的原理,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频繁,该地区正好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因此火山地震频繁
(5)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气候干燥,过度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造成土地沙漠化严重。(每题2分)
28.(12分)(1) 可再生;太阳能与风能
新能源多属可再生能源,减少人类对矿物能源的依赖,缓解能源危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2)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更适宜发展太阳能。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源贫乏带,因为这里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
(3)地处沿海地带,受冬夏季风影响,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
29.(14分)答案:(1)亚欧;美洲(次序可互换);生长(2)压力(内力、地质);岩浆岩(火成岩)(3)西(西北)(4)①;②;③;小(5)A(6)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带来硫磺等有用矿物;利用火山景观发展旅游;有利于火山研究(任答两点)
30.答案(4分) (1)AC (2)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A B C D
海洋
主要灾害:干旱、洪水、台风、寒潮
主要灾害:沙漠化、水土流失、雪灾
主要灾害:干旱、洪水、飓风、寒潮、酸雨
主要灾害:干旱、地震
主要灾害:干旱、沙漠化
主要灾害:干旱、沙漠化、生物灾害
主要灾害:酸雨、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