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国地理
区域特征分析草稿
湖南省平江县楚才中学 罗昌平
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理论框架:
1、 自然地理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湖泊、植被与土壤;
2、 经济地理特征:范围、人口民族语言文字、经济状况(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
二、区域特征分析:
三大经济地带: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自然因素 植被 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土壤 多为林下发育,淋溶作用强 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 土层薄,发育差
河流 多外流河、多大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多内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补给 多为内流河,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人类影响 广泛、深刻,主要农耕区 影响小,只在有水的地方有人类活动,有绿洲农业、牧场 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以畜牧业为主
界线:
⑴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400mm等降水量线
⑵ 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3000m等高线
⑶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
1. 自然特征
a. 地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 耕地:以旱地为主
d. 河流
e. 自然资源:
天然森林宝库: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矿产资源丰富
煤炭能源基地:山西、陕西、内蒙古等
油田: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华北等
铁矿:辽宁鞍山、本溪,河北迁安
2. 人文特征
一、黄河,海河等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 图解海河的洪涝成因及其治理。
2. 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地上河”导致汛期水患威胁严重
上游: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
中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下游:;加固大堤,营造护堤林;引黄淤灌
二、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 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
自然原因:①降水少,河流径流小②降水季节不均衡,降水年际变化大
社会经济原因:① 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②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
2. 水资源短缺的解决办法。
①建设水利工程,调节跨流域的径流量;②植树造林,涵养水源;③节约用水,合理用水;④防治水污染。
三、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势:
①耕地面积大(总面积大,占全国1/5;人均面积大,是全国2倍;每个劳力负担面积是全国5倍;地势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②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黑土、黑钙土土地生产力高)
问题:①黑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原因:过度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多暴雨
措施:
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草肥;种植绿肥作物、牧草;秸秆还田(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的最有效措施)
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沟壑整治、植树造林2
问题: ②湿地破坏—沼泽地禁止开垦,保护湿地
沼泽作用:蓄水池,水源地;调节气候,保护环境;动物栖息地(丹顶鹤,天鹅栖息地);沼泽植物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负面效应: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气候变迁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
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④开矿
2. 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3. 发展农业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利: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
①位于半干旱区,降水稀少
②低温时间长
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严重
④土壤贫瘠
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可持续发展:
① 控制人口
② 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③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④ 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
⑤ 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 、优质苹果
五、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1. 类型: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
2. 旱涝、盐碱和风沙是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
自然因素 人类不合理
的生产活动
气候 地形
干旱 春季气温上升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 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洪涝 降水集中于7、8月份,且变率大,夏季多暴雨 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洪、泄洪力低 植被遭到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泄洪能力下降
盐碱 干旱时节(如春旱),气温上升快,蒸发旺盛,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 地势低平,地下水高,洼地排水不畅 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风沙 春季多大风,且气温上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燥易起沙 地势起伏
和缓 不合理的开垦,出现沙荒地,引起风沙肆虐
3. 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指导思想:因洼制宜。
措施:鱼塘一台田模式(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
①水盐运动:春秋返盐(积盐),夏淋盐,冬稳定。
②指导思想:调控水盐运动。
③措施: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秸秆覆盖,抑制蒸发;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
南方地区(包括港、澳、台)
1.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
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土壤——丘陵红壤,四川盆地紫色土,平原地区水稻土
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 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矿产资源、水能资源丰富
南方地区人文特征
农业
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
农作物: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甘薯
河、湖、鱼塘盛产淡水鱼和菱、藕等水生植物
工业——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
全国最大的城市、商业零售中心和港口——上海
南方人民的生活习惯
2. 台、港、澳
台湾
多山,资源丰富的宝岛
我国第一大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玉山为最高峰
最长河流——浊水溪
最大湖泊——日月潭
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祖国的宝岛”,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水稻、甘蔗、香蕉、菠萝、茶叶
矿产——金、铜、煤、石油
优良渔场、重要海盐产区(布袋盐场)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香港
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珠江口东侧
北靠祖国大陆,南近东南亚,中国大陆进出口商品的重要转口港
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和国际信息中心之一
工业业多属加工工业,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自由贸易港:旅游业很发达
澳门
由澳门半岛和附近两个小岛组成,填海造陆
经济支柱:以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
工业:成衣、玩具制造加工工业
香港与澳门的对比
项目 香港 澳门
回归时间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位置 珠江口东侧,邻深圳市 珠江口西岸,邻珠海市
重要性 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上重要港口
经济 相同 ①旅游业发达;②工业多属加工工业;③工业部门:成衣、电子电器、塑料制品、纺织、钟表、玩具;④产品以外销为主;⑤与大陆联系密切 ①旅游业是重要经济来源之一;②加工工业近年兴起;③工业部门:成衣、玩具制造;④产品主要销往美国、香港、西欧; ⑤与大陆联系密切
不同 ①对外贸易是重要经济支柱;②自由贸易港 博彩业是重要收入之一
重点问题:
一、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建设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问题,其原因及治理措施图解如下:
二、西南交通运输建设
1. 地质、地貌本区交通发展的障碍。
(1) 地貌条件对铁路和公路建设的影响
青藏
高原 地势高,气候寒冷,形成高寒荒漠和多
年冻土区,许多地方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发展交通极为困难
横断
山区 山河纵列,相间分布,山高谷深,阻断
东西交通
四川
盆地 周围重重山岭环绕,盆地内低山丘陵起伏,素有“蜀道难”之说
云贵
高原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林立,地
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2) 地貌对水路运输的影响
不利条件:地势影响,奔腾在高山峡谷之中,滩多水急,航运不利
有利条件:川江及其支流的中下游和广西境内西江水系可以通航,东西方向航道大致与本区对外大宗物资流向趋同,航运价值较高
(3) 地质条件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本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本区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极大困难。
2. 西南交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主要问题 解决措施
运力和运量的矛盾突出 加强河道整治和港口建设,挖掘水运潜力等
区际铁路 运输通道不畅 加强区际、省际铁路出口通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例如提高本区北出口通道的运输能力,开辟南出口通道等
公路等级低, 区内联系较少 完善公路网建设,提高公路等级,进一步提高区内通达度,促进区内的经济联系和协作
国际交往不便 建设对外国际通道,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加强国际合作
三、长江三峡的综合治理
(1) 长江三峡工程的作用
①防洪。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中下游洪涝灾害最为严重。
因素 洪灾成因
自然因素 洪水来量 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特别是雨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爆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灾
滞洪
能力 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泄洪
能力 长江中下游多曲流,河道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 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小。大量泥沙入江,淤积和抬高河床,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被削
②发电。长江三峡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社会经济效益: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地区,少量供应重庆和川东。缓解华中、华
东、重庆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铁路运输的压力。
环境效益:以水电代替火电,大幅度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
③航运。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对宜昌以下的航道也有改善作用。
(2)百万移民的安置
①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范围广、人数多、补偿资金巨大;库区的移民环境容量不足(最大困难);受人文因素的影响巨大。
②移民安置条件:就地后靠、就近安置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三峡工程周期长,因此安置的时间较充裕;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的支援。
③开发性移民(优势):保证移民的生产生活不低于原有水平,同时为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移民致富创造条件;把移民安置和库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促进。
(3)生态效益
有利影响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库区。
四、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
1. 浦东的开发条件:紧邻老城区,便于就近开发;面积广,开发空间大;地势平坦,非农用地少,开发难度小、成本低;河渠纵横,水源供应充足。
2. 浦东开发的意义:解决上海市发展面临的城市问题;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
3. 城市规划:①浦东新区分为城市化区和非城市化区两部分;②浦东新区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③通过多项交通工程的建设,把浦西和浦东联系起来;④把浦东建成花园式城市。
4. 浦东新区发展现状: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代化城市格局已基本形成,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是浦东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浦东新区现已成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是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以北
范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主要自然特征——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向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河、湖——河流稀少,绝大部分是内流河、内流湖,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广大草原,传统的游牧方式正向定居放牧的方向发展
全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地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
丰富的地下宝藏——煤、石油、稀土矿、有色金属矿(白云鄂博稀土、金昌镍矿)
一、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
二、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决策,促进西部的大开发的前提是必须明确西部地区的优势和不足,才能更好地去发展。
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灾害和自然灾害频繁。在进行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合理处理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关系。
西部地区的主要优势是: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以及农牧资源、旅游资源均极为丰富。
西部地区的主要劣势是: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风沙大,盐碱重,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技术落后,信息较闭塞;生态环境脆弱。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
1.分布:
⑴半干旱的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⑵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⑶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造成沙丘活化
⑷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樵柴破坏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重视环保,荒漠化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但危害大。
2. 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②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 ③大风吹杨
⑵人为原因:①过渡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渡农垦 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3. 治理:
⑴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⑵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青 藏 地 区
地理位置——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范围——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独特的高寒气候——气温较低,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适宜喜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生长
重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能源和资源丰富——太阳能、地热能、矿藏丰富
交通运输的变化:青藏、川藏、新藏、滇藏公路,中尼公路;兰青、青藏铁路
科研和旅游宝地
一、我国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
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种植业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1) 西北地区“干旱”的区域特征,使“水源”成为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使种植业多分布在山麓地带,靠山上的冰雪融水的滋润而形成绿洲农业。
(2) 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温度低,“热量”成为该地区的限制性因素,故而种植业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热量较丰富的河谷地带,从而形成“河谷农业”。
三、青藏地区气候高寒而青稞、小麦高产的原因是什么
本区耕作业具有独特的环境条件,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