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0 12:4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汉代陶俑观察图片中人物的坐姿,观察他们的坐具,思考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西晋十六国东晋前秦东晋前情回顾魏蜀吴淝水之战 战争名称 淝水之战时间383年双方前秦---东晋兵力87万vs8万典故(故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结果秦败晋胜性质(特点)影响东晋安定,前秦瓦解,北方混战自主学习任务: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内容以少胜多一、历史的教训:兵戈声中叹交融 2.战争过程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从容应对淝水之战形势图一、历史的教训:兵戈声中叹交融思考: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民族矛盾尖锐,军心不齐。(强征各族人民为兵)1.苻坚个人因素:骄傲自大,战术失误一、历史的教训:兵戈声中叹交融细节中,从民族关系看前秦的战败杂居相处,交融在进行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北方民族迁往中原公元3世纪前期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实现局部统一二、历史的趋势——改革声中促交融内迁各族已与汉族融合,无明显区别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保留浓厚的鲜卑习俗困难重重顺应交融潮流,推行汉化改革 孝文帝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二、历史的趋势——改革声中促交融 1.改革内容——迁都洛阳迁都二、历史的趋势——改革声中促交融改革措施汉语汉服汉姓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联姻汉化你认为哪条措施对促进民族交融最有效,为什么?  孝文帝还废除了鲜卑族原来的政治制度,、仿照南朝齐,重新制定了一套官制礼仪,修订法律等。
用汉制  北魏冯太后死后,孝文帝不顾诸王百僚反对,坚持守孝三年·····严守礼制······绝酒肉········促进孝观念在北魏的传播。
—— 出自《丧礼改革视野下的北魏
孝文帝汉化政策》习汉礼 也有人认为:孝文帝缺乏民族自豪感,抛弃了自己民族的长处,加速了北魏和鲜卑民族的衰亡。VS 有认为:孝文帝改革作为一位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巩固国家政权,抛弃民族偏见,其汉化措施值得肯定;讨论:自由选择论点二、改革声中促交融——孝文帝改革反方正方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二、历史的趋势——改革声中促交融洛阳城一景 汉 人 胡 食魏晋墓砖画: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晒谷子) 生产、生活方面(经济) 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学习畜牧,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文化方面 说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受汉族人民欢迎。民族心理方面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政治方面 连连看三、历史的延续:胡风汉韵大交融——交融中的发展生活习俗的交融三、交融声中促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游牧农耕生产方式的交融三、历史的延续:胡风汉韵大交融——交融中的发展边境汉人《二牛抬杠图》生产方式的交融边境汉人《放牧图》三、历史的延续:胡风汉韵大交融——交融中的发展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文化艺术的交融三、历史的延续:胡风汉韵大交融——交融中的发展民族心理鄂伦春诗歌朝阳总是从东方升起,
无论松柏的影子有多长,
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
无论你来自地北抑或天南,
我们的心总是和你连在一起。
注:嘎仙洞,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北噶珊山花岗岩峭壁上
民族交融阶段特征经济交往文化交流民族心理胡汉观念淡薄衣食住行,生产方式由表及里,改变社会风貌,推动历史进程 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 ,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结合材料谈谈:民族交融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1.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半日梦回洛阳城,盛世大唐醉春风 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 ,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结合材料谈谈:民族交融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1.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本课小结民族交融北魏——汉化改革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用汉制
习汉礼淝水之战 前秦—东晋 北方民族大交融背景:北方各族杂居相处,交融已是潮流1、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胡人汉服图?????????????????????????? ?汉人胡食图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A2.魏晋以来,我国南方人民争相坐方凳、圆凳,吃烧饼、蒸馍等,这是因为( )
3.和右边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 )
小明:众爱卿,鲜卑语为北语,汉语乃为正道。今日始,朝廷一律废北语,一从正音,违者降爵罢官。
小华:陛下英明!臣等遵旨!
A.商鞅变法
B.张骞出使西域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c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A 4、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 “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A.与汉族贵族联姻???????? B.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C.学习汉族的礼法???????? D.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c 5、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
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
①国家产生 ②民族融合 ③国家统一 ④政权分立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c课后小思考: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战争 改革民族迁徙 友好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