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五上第12课第1课时《惊愕交响曲》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五上第12课第1课时《惊愕交响曲》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10 10:13:11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惊愕交响曲花城版 五年级上新知导入 18世纪时期,上流社会的贵妇们以欣赏交响乐来显示她们的身份。其实,她们听不懂海顿的大作,经常在音乐会上打瞌睡。有一次,乐队正在演奏海顿的一部新作,这时贵妇们又开始昏昏欲睡了。突然,乐队全奏,爆发出了强烈的和弦与定音鼓的猛击声,好似惊雷突起,将打盹的贵妇们吓得慌乱一团,以为地动山摇,有的甚至从椅子上猛起,直窜门外。然而音乐又在安稳地进行着。此后,人们便将海顿这部第九十四首交响曲称作《惊愕交响曲》。约瑟夫.海顿新知讲解音乐家介绍。 奥地利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104首交响曲,以“创世纪”和“四季”最为出名,被公认为“交响乐之父”。海顿的音乐幽默、悠闲、明亮、轻快。是杰出的古典乐派作曲家之一。约瑟夫.海顿海顿(1732—1809)新知讲解音乐家介绍乐曲欣赏乐曲中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脑海中呈现什么画面?你能听到乐曲的主题一共变化了几次吗?
变化了4次1新知讲解唱主题,记旋律跟着老师的伴奏一起唱一唱主题旋律吧,注意唱准变化音#4的音高哦!1新知讲解听主题,辨变奏变奏I与主题有什么不同呢?
与主题相比略显活跃一些1新知讲解听主题,辨变奏变奏II与主题有什么不同呢?
与主题相比情绪和气氛更加热烈新知讲解听主题,辨变奏变奏II与主题有什么不同呢?
与主题相比情绪和气氛更加热烈新知讲解听主题,辨变奏变奏III与主题有什么不同呢?
与主题相比轻弱的力度下,跳动的音型使主题更加活泼、轻松。新知讲解听主题,辨变奏变奏IV有什么特点?
第四变奏在配器和力度上都有所强调,主题用了附点节奏,突出旋律本身的C大调主和弦的性质。乐曲欣赏用图谱、色调、记号等方法记录乐曲的结构
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 采用统一的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变化重复,形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的曲式结构,称“变奏曲”,变奏的次数并无限制,少则四、五次,多则数十次,变奏手法多样。
A+A1+A2+A3+A4+……变奏曲式新知讲解拓展学习主题: (2组同学)口风琴吹奏8小节+拍手(2组同学)
变奏I:串铃+挥手
变奏II:碰铃
变奏III: (1组同学)口风琴+木鱼+捻指
变奏IV: (2组同学)口风琴+拍腿+双响筒+鼓小组合作,按乐曲的结构进行乐器编配和律动编创例课堂总结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今天我们了解了音乐家海顿,欣赏他的代表作之一《惊愕交响曲》,海顿的音乐风格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他的音乐就像优美的田园诗-样。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然,歌颂生活。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我们要向他学习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课下通过书籍和网络搜集约瑟夫.海顿的作品与同学分享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2节《惊愕交响曲》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课标(2011年版)》提出:“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从本册开始,教材开辟了“ 音乐家”的栏目,编者通过此栏目向学生介绍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及其优秀作品。本课安排了海顿的作品《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及其变奏的欣赏,其目的是通过欣赏,让学生对音乐家海顿的生平及其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在知识点的安排上,本课把“变奏”和“变奏曲”的知识点,结合在作品的欣赏中进行。
教材分析:《惊愕交响曲》是“交响乐之父”海顿创作的第94号交响曲,《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采用的是“变奏曲式变奏曲的主题结构方正而对称。变奏曲主题的音乐风格,既朴素又简洁,它
在乐章里一共变化出现(变奏)了4次。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 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惊愕交响曲》
第一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五年级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乐曲《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与变奏,了解世界音乐大师海顿的
生平和交响乐的音乐表现形式,并能从海顿的作品中感受作者创作意图。能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初步了解变奏曲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模仿等方法让学生在听、思、奏中探索主题音乐的变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乐曲中,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联系旧知,收获新知,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并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
重点
欣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与变奏,哼唱并记住乐曲的主题;了解变奏及变奏曲式。
难点
学习四个不同变奏,初步了解变奏的表现手法和变奏曲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惊愕交响曲》的故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惊愕交响曲》的故事。
学生认真看屏幕上的文字,然后找一位同学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通过故事激发学生想欣赏这首曲子的欲望,由此引入。
讲授新课
1、音乐家介绍:教师播放音乐家海顿简介的视频,并出示文字资料介绍。
听乐曲,谈感受如:
欣赏乐曲:教师播放《惊愕交响曲》音频。变奏曲主题的音乐风格,既朴素又简洁,它在乐章里一共变化出现(变奏)了4次。
唱主题,记旋律:教师播放音频让学生欣赏后弹琴伴奏让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4、欣赏第一变奏:第一变奏完全保持了主题的结构,增加了与主题对置的小提琴轻巧的旋律。主旋律改用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第一小提琴则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相衬托,与主题相比略显活跃一些。
5、欣赏第二变奏:第二变奏的主题从C大调转人c小调,大调性成了小调性。由于全部木管乐器:的加入,并用了两个“0”的强音记号,使这个小调色彩的变奏,情绪和气氛反倒热烈起来。
6、第三变奏的主题虽然回到了原大调,但在轻弱的力度下,跳动的音型使主题更加活泼、轻松。
7、第四变奏在配器和力度上都有所强调,琶音的运用使旋律上下起伏,弦乐以快速的六连音进行衬托,主题用了附点节奏,突出旋律本身的C大调主和弦的性质。
8、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引导学生用图谱、色调、记号等方法记录乐曲的结构。 A (主题) +A'+A2 +A +A*,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肯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和文字资料,记忆海顿的生平及成就。
2、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然后回答:乐曲中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脑海中呈现什么画面?你能听到乐曲的主题一共变化了几次吗?
3、欣赏主题后随钢琴自主视唱曲谱,教师用钢琴带唱,注意唱准变化音#4的音高,熟悉主题。
4、学生欣赏变奏I,然后回答:变奏1与主题有什么不同呢?
5、学生欣赏变奏II,然后回答:变奏1I与主题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欣赏变奏III,然后回答:变奏1II与主题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欣赏变奏IV,然后回答:变奏1V与主题有什么不同呢?
8、学生完整欣赏乐曲,并自己归纳总结乐曲的“变奏”结构,并列出该曲的结构图式
1、积累音乐家相关知识。
2、完整聆听乐曲,对乐曲有个初步的印象。
3、主题音乐节奏简单,旋律以1、3、5为主,较容易哼唱
4、听辨变奏与主题的变化 。
提示学生变奏II中调号的变化。
6、学生可以结合歌谱中节奏的变化听辨。
7、结合歌谱,体会琶音的运用使乐曲发生的变化 。
8、由于有分段欣赏的基础,学生应该能记录下乐曲的结构顺序。
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编配乐器和律动创编:例主题: (2组同学)口风琴吹奏8小节+拍手(2组同学)变奏I:串铃+挥手
变奏II:碰铃
变奏III: (1组同学)口风琴+木鱼+捻指
变奏IV: (2组同学)口风琴+拍腿+双响筒+鼓
小组合作,按乐曲的结构进行乐器编配和律动编创
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伙伴之间的配合能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音乐家海顿,欣赏他的代表作之一《惊愕交响曲》,海顿的音乐风格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他的音乐就像优美的田园诗-样。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然,歌颂生活。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我们要向他学习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对本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