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诗经-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
常识回顾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共_________篇,包括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之间的作品,分为_______(地方民歌)、_____(正声雅乐)、_______(祭祀乐歌)三类,手法多用_____(铺陈叙事)、____(比喻)、______(先咏他物而引起所咏之事)
诗歌总集 、 风、雅、颂、 赋、比、兴
叙事梳理
诗歌以一位女性的口吻,叙述了自己与爱人从______到_______最后_______的过程。
恋爱 、婚变、决绝
比兴手法的运用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兴:以河洲上和鸣的雎鸠来兴起下文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比:水鸟和鸣比喻男女求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起兴手法:写景来发端,描绘一幅秋苇青苍、露重霜浓的清秋景色。
《氓》中比兴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比兴手法。兴:以”桑”“鸠”等自然界事物引出感情生活。
比:以“桑”设喻,“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其黄而陨”比喻女子年老色衰。以“鸠”“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比手法:以“有岸”“有泮”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比兴手法在民歌中的使用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
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
——《虫儿飞》
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云南民歌
起兴手法。
托物起兴,引起下文主人公的情感。
山丹丹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陕北民歌
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
受苦人盼着那好光景
——《崖畔上开花》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民歌
比兴手法。以“树梢、树枝、树根”的亲密关系的不可分离引出山、水与人的关系
比兴手法的妙用
比兴手法的妙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氓》
狠心把我来伤害
爱这么意外
用心浇灌的真爱
枯萎才明白
爱情不是你想卖想买就能卖
让我看透 痴心的人
不配有真爱
出卖我的爱
逼着我离开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出卖我的爱
你背了良心债
就算付出再多感情也再买不回来
——《爱情买卖》
比兴手法的妙用
渲染氛围,创造意境;
形象更具体;
引发联想、留下想象的空间
女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分析
当代学者鲍鹏山“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作为恋人:温柔痴情
作为妻子:贤惠勤劳、不畏贫苦
作为弃妇:理智、坚毅、自尊自爱
国风·郑风·遵大路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
词句注释
遵:沿着。
掺(shǎn):执,拉住,抓住。袪(qū):衣袖,袖口。
无我恶(è):不要以我为恶(丑)。一说“恶(wù)”意为“讨厌”。
寁(zǎn):去。即丢弃、忘记的意思。一说迅速。故:故人,故旧,旧情。
无我魗(chǒu):不要以我为丑。魗,同“丑”。
好(hào):情好。
白话译文
沿着大路跟你走,双手拽住你衣袖。千万不要嫌弃我,别忘故情把我丢。
沿着大路跟你走,紧紧握住你的手。千万别嫌我貌丑,别忘情好把我丢。
相比而言,《氓》中女主人公冷静反思、决绝坚毅、主动追求自由。
《氓》中女主人公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劳贤惠的传统美德,又兼具自尊自强的闪光点。
郑风中弃妇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和卫女有何不同?
探讨题:《氓》中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原因
责任在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说明女子并没有什么错,而氓的行为却前后不一了,这说明主要责任在于氓的变心。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政治、经济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么悲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责任在于女主人公。女主人公婚前对氓的人品了解不足就草率地与她成婚。婚后的她每天都在操劳家务,忙于劳作,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变成了一个只会操持家务的机器人。一个单调乏味、没有个性、没有情趣的“木头人”怎么能让人继续喜欢呢?
根本原因,是当时封建社会父权制,社会制度造成男女不平等“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靠姿容来维系的婚姻,必然是一场空梦,女性必须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经济能力、独立的生存能力。
谢谢大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