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18张PPT+3音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18张PPT+3音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0 13:13:54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的大交融洛阳河水魏西晋三国归晋长江263年280年五胡内迁西晋灭亡匈奴鲜卑羌氐羯蜀266年——316年吴建业鲜 卑统一进程东汉蜀 魏 吴西晋十六国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东晋北朝东汉末年分三国建康长安西安洛阳彭城徐州剧县寿光东南寿阳寿县南京洛阳东河黄江长淮水渤海海东海南夷洲前秦军进攻路线东晋军进攻路线东晋(317 - 420年)十 六 国前 秦
统一北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东汉蜀 魏 吴西晋十六国南朝东晋北朝长安洛阳河黄江长水北 魏南朝(420—589)北朝(386—58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东汉蜀 魏 吴西晋十六国南朝东晋北朝统一北方建康长安西安洛阳彭城徐州剧县寿光东南寿阳寿县南京洛阳东河黄江长淮水渤海海东海南夷洲东晋(317 - 420年)前秦与东晋对峙图前 秦(氐族)淝水之战悟交融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93-94页,填写表格:淝水之战悟交融阅读课本93、94页,观看视频后回答问题383年前秦—东晋87万—8万前秦失败前秦很快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以少胜多淝水之战悟交融在细节中,从民族交融的角度看前秦的战败淝水之战悟交融战前: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入侵敌军),民每十丁遣一兵。
——《资治通鉴》战时:秦兵大败,自相
蹈藉(践踏)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昼夜不敢息。 ——《资治通鉴》战后: 一旦失利后立即溃散……各民族政权中保留了强烈的族群意识,未能消弭民族隔膜。—陈寅恪无斗志无认同感无意愿根据材料,分析其中反映的民族心理。从前秦的败因中,能感悟到什么教训呢?教训: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认同感有利于国家统一。姓名:
职业: 别名:
民族:
主要活动:人物档案——孝文帝皇帝鲜卑族?改革潮中促交融拓跋宏?长安河黄江长南朝(420—589) ·____族拓跋部。·____年 统一北方。北 魏鲜卑439改革潮中促交融1.背景: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鲜卑氐羌羯匈奴民族交融是时代主流孝文帝为什么迁都洛阳呢?2.内容:改革潮中促交融平城洛阳494年材料: 孝文帝说“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大意:平城偏居塞上,崇尚武力。要想在此地开展变法改革,确实很难。只有迁都洛阳,才能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开展改革,巩固统治。材料二:改革潮中促交融材料四:?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将女儿嫁与汉族高门。
——摘自《从平城到洛阳》 材料三:材料六?:?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推行汉化措施材料五?:?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诸卿设置齐备,设官一准南朝,以为永制。
——选自《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通汉婚学汉礼用汉制
短衣紧裤的胡服
长袍宽袖的汉服材料一:?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资治通鉴》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
从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谈谈带来的影响。穿裤褶服的汉人乐队穿丝绸衣服的鲜卑贵族汉族妇女蒸馍烙饼图少数民族享受汉族的盘餐观察图片,每组分别反映了哪方面的民族交融?胡风汉韵看交融饮食少数民族妇女采桑图汉人牧马图生产服饰材料二: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根据材料,分析北方民族大交融有什么意义?胡风汉韵看交融为隋唐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一: 南朝陈庆之说“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重?”
——《洛阳伽蓝记》译文:才知道原来有身份的人都在这里,文化和经济生活都很发达,很多物产都是第一次看到,说不出来是什么。北方的少数民族,不可轻视。增强了北方的实力。材料:隋朝疆域变化图胡风汉韵看交融胡风汉韵看交融根据图片结合所学,谈谈在祖国的建设中 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扶贫学生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捐物各民族共同繁荣少数民族教育均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少数民族代表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