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回顾前秦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的?回顾西晋灭亡后,北方再次陷入混乱,各族人民纷纷建立政权,历史上把这些主要的政权成为“十六国”……最终,由氐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 VS 东晋氐 VS 汉苻坚 VS 谢安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前秦战败,之后前秦瓦解,北方再度混乱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淝水之战中前秦的失败,为早已在中原外围盘桓的拓跋鲜卑提供了一个进居中原的绝好机会,控制北方的前秦政权土崩瓦解,拓跋鲜卑趁机建立北魏政权。建立北魏政权后遇到什么问题?当时 ,北方各民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民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
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思考:仅仅通过武力,就能真正征服中原大地吗?改革迫在眉睫影响:背景内容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1迁都洛阳材料一: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悲平城》
材料二:
童谣曰:纥干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洛阳为数朝古都,地处黄河以东,汉文化深厚,有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移风易俗。思考:结合有关材料和地图回答,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平城位于今山西大同东北,地处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不适合作为规模较大的王朝的都城。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材料一:《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材料二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说汉语推行汉化 穿汉服推行汉化 改汉姓推行汉化 孝文帝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学习与探究:想一想这种姻亲关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 通婚姻推行汉化 孝文帝依照魏晋设置三师、三公、尚书、中书、四征、四镇和九卿等中央的文武官吏;地方上设刺史、郡设太守,且设县令,杜绝了官姓家族的发展。 改汉制推行汉化 促进了北方大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背景内容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①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②汉化 措施 说汉语改汉姓通婚姻 改汉制…… 穿汉服 影响:北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和畜牧业汉人胡食汉人胡服思想文化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鲜卑人乐舞图》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风气,各兄弟民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推进了乐舞的发展。生产生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民族心理相互学习君主专制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相互借鉴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民族交融领域民 族 交 融 的 表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