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0 12:3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淝水之战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前 秦乌 孙疏 勒于阗龟 兹鄯 善吐谷浑东 晋东濒
大海西至
龟兹汉水北达沙漠南抵汉水匈 奴高 车对峙洛
涧淝水一、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 VS 东晋前秦败,东晋胜以少胜多淝水87万 VS 8万请大家阅读教材第93页文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东晋以少胜多的原因有哪些?国内不支持出战团结一致苻坚:
骄傲轻敌 畏敌谢安:
从容应对战术有误战术得当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小儿破贼军心涣散军队战斗力强请大家结合教材第93页文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东晋以少胜多的原因有哪些?前秦国内不支持出战军心涣散战术有误苻坚由骄傲轻敌到畏敌东晋团结一致军队战斗力强战术得当从容应对 (淝水之战后)前秦这个由各民族各个势力组成的马赛克般的政权,瞬间瓦解。
——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匈奴前秦很快土崩瓦解,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影响:羌族氐族羯族鲜卑汉族战役改革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 鲜卑族因兴起于内蒙古大兴安岭鲜卑山而得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风俗习惯同匈奴相似。鲜卑族的兴起鲜卑族发祥地——嘎仙洞嘎仙洞刻石拓片 云冈石窟的开凿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象征道武帝拓跋珪的佛造像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 公元439年,拓跋焘带领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太武帝拓跋焘的佛造像二佛对坐——寓意冯太后和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孝文帝即位时才5岁,由祖母汉人冯太后临朝听政。冯太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孝文帝受她的影响很大,冯太后去世后,他继续推行改革。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北魏落后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北魏统一北方
?北方各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长期杂居,与汉族已无明显差别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鲜卑族拓跋部统一北方选用哪种文化和生活方式更有利于稳固统治呢?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4、95页的相关文字,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归纳一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包含哪些方面。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
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洛阳——汉文化中心迁都洛阳—— 说汉语汉化措施 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魏书·咸阳王禧传》《孝文帝出行图》—— 穿汉服汉化措施你认为哪一种服饰更便于从事生产劳动?既然如此,为何孝文帝仍要求穿汉服?——摘编自杜士铎主编《北魏史》 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 改汉姓汉化措施 学习与探究想一想这种姻亲关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 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 联汉姻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汉化措施迁都与迁人口——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知识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这场改革得以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注:即孝文帝改革)。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尊重妇女的意识、夷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欢迎大家走进——魏晋南北朝历史陈列馆如果你是陈列馆里的一位管理员,开馆在即,请你把以下作品按照类别摆放到相应的展厅,并作简单介绍。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经济生产展厅生活习俗展厅艺术文化展厅魏晋砖画:北方少数民族
晒谷子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
采桑叶 汉人学习制作“胡饼”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经济生产展厅社会习俗展厅艺术文化展厅汉人牧食羊肉串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经济生产展厅社会习俗展厅艺术文化展厅胡汉合舞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经济生产展厅社会习俗展厅艺术文化展厅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北魏抚琴击鼓乐俑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经济上文化上民族心理上密切交往交流日益频繁“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3.意义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堂检测1.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有( )
①前秦内部不团结 ②前秦统治者骄傲自满
③前秦指挥失误 ④东晋团结对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A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移风易俗
B.学习汉族文化
C.加强鲜卑族对北方的统治
D.实现全面的统一C随堂检测3.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①②???????????????? ? ??B.①②④   C.①②③     ???? D.①④ 随堂检测C4.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建于北魏时期。洞中的佛像服饰已具有明显的汉化特点,影响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A.昭君出塞 B.商鞅变法
C.文成公主入藏 D.北魏孝文帝改革随堂检测D北魏孝文帝改革 今天,在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慢慢消失,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
你支持哪种观点呢?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